嵩山论坛 发表于 2012-2-16 15:30:33

阅读塔林

少林一方水土,千百年来有多少僧人在此禅居修行,在此登坛说法,在此升入极乐世界,而塔林就是最好的见证。因此,走进塔林,就阅读了少林的悠远历史,就阅读了一些高僧的心灵。

      塔林中有两座唐塔,一为无名塔,一为法玩禅师塔。无名唐塔因其创建年代不详而得名,但却是塔林中最高的一座塔,这座七级密檐式砖塔,引发了人们很多联想,有的说是舍利塔,有的说是四祖道信的墓塔,但它却不管不顾,连塔铭都没有,真正达到了“不立文字”的禅悟境界。
      法玩禅师塔是塔林中创建年代最早的塔,建于唐贞元七年,即791年,距今已有1220多年的历史。法玩禅师塔用水磨砖砌成,造型优美,塔刹雕刻精湛,塔门上雕有两只人首鸟身的迦楼罗——大鹏金翅鸟,其雕刻堪为唐代雕刻艺术的代表。塔林中用水磨砖所砌的塔不多,仅此一点,我们就可以知道法玩禅师在少林僧众中的地位。
      法玩禅师是大照普寂的弟子,是禅宗北宗的标志性人物。他主张以戒律摄忘行,以禅寂灭诸相,以辩慧通无碍,他认为只有总持戒定慧三学,才能布甘露于法林,驾慈舟于苦海,返邪归正,化昏作明。他教导弟子,学习正法,心就要湛然清净,如果有爱憎、贵贱、得失、生灭等念头,那就背离了“法无分别”的原则上,也就不能成佛。他一生或讲法于少林,或讲法于洛阳敬爱寺,虽然塔铭上说其是“东都敬爱寺开法临坛大德”,但其和少林寺的关系实在太过密切。塔林中的塔以其为中心呈扇形东西展开,以儒家宗族观点来看,法玩禅师是被少林僧人尊为先祖的。

      塔林中宋塔也不多,一为智浩塔,一为普通塔。智浩塔位于塔林西部,建造于宋嘉佑五年,虽单檐式砖塔,却也是用水磨砖砌成,塔铭上刻“嵩岳少林寺主赐紫沙门智浩塔”,这是少林寺继唐太宗李世民赐给助唐有功的少林寺僧人紫衣袈裟后有据可证的第一次“赐紫”。宋代少林寺住持享受“赐紫”的还有一位,他就是被封为“佛灯大师”的惠初,蔡京所书的“面壁之塔”上有“住持嗣祖赐紫佛灯大师惠初”的字样,但塔林中没有他的一席之地。而智浩塔在少林寺塔林中并不显眼,方形单檐式砖塔,但因智浩其“赐紫”的身份,为深深浸染“官本位”思想的后人所看重。智浩塔也算独树一帜吧,毕竟是塔林中宋代唯一有名有姓的僧人。
      葬入塔林的大多都是在少林寺有“衔”的僧人,一般僧众是进不了塔林的。而文化包容性极强的宋代,建于宣和年间的普通塔,却打破了这一惯例。普通塔比智浩塔高大得多,因其为普通僧人所建,故称普通塔,少林寺塔林中几乎全部都是一人一塔,而普通塔却葬入了多位僧人,又称为众僧塔。塔林中还有一位童行普通塔,已残破不堪了。童行就是儿童志愿出家,获父母同意后,入寺院内童行堂,接受诵经等培训,准备成为沙弥。少林文化包容性在这两座普通塔上得到了体现,令人不由浩叹。

      塔林中金代塔共有八座,四座砖塔,四座石塔,砖塔中最醒目的就是西堂老师塔。西堂塔位于塔林中部,虽为单檐式砖塔,但却高大精致。西堂俗性李,法名法和,拜芙蓉道楷的大弟子法成为师,“通参禅理,性珠莹浩,曹洞之机立契,芙蓉枯木之心顿彰”。金兵占领中原后,洛京留守关元帅派专使请法和住持少林寺。法和任少林寺住持时,“提纲法要,举唱宗乘……衲僧竞至,遍施法乳之恩,广布慈悲之慧……住持二载,天下知闻”。当时有人评论说:“师为人天眼目,大播真风……兵戈动地,转法轮于乱中。邪恶奔驰,施慈悲于扰攘。故知大道无方,法流同味。”但是法和讨厌烦杂,返归岩溪多年后,又回归少林寺,“猿栖鹤宿”,“性同孤月流天,意若白云自在”,法和可谓看破红尘矣。
      金代的石塔中最别致的是西京灵衍院衍公长老翠(上为穴)堵波。它位于塔林最北端,由七层青石雕砌而成,造型独特,别具一格。衍公与少林寺住持东林志隆关系密切,加之其门徒铸公亦曾任少林寺住持,故建塔于少林。这是塔林中唯一非少林僧人的塔,少林文化的包容性再一次得到了印证。
      金代是少林寺高僧辈出的时代,仅次于元、明两代。只是一些高僧建塔何处不见记载,如甚得金章宗赏识的“雄文逸翰、咳玉喷珠”号称红蓼花的虚明教亨,创建少林药局、耶律楚材誉为“隆老成龙过禹门”的万松行秀弟子东林志隆,孔门禅的思想领袖、赵秉文赞其“书如东晋书流,诗有晚唐风骨”的木庵性英,少林寺著名书画僧祖昭等。这些高僧在少林寺的一些碑刻和塔铭中留有姓名,但塔林中却无立锥之地,世人为之抱屈,而他们则将这看得很淡:塔之为塔,一种建筑而已。

      不走进塔林,就不知道元代少林寺何等辉煌,就不知道少林寺影响何等深远。元塔共四十三座,仅次于明代,但数量很难说明什么,能够证明少林寺辉煌的还是那些高僧。
      位于塔林中心的是福裕塔,是古塔林中唯一有玉垣的塔,也是用水磨砖砌成,仅此就足可以看出福裕在少林寺的地位。福裕是少林寺住持中唯一被封为国公的僧人,他原本是万松行秀的弟子,元宪宗任命他为都僧省,类似于现在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1245年,忽必烈命福裕在少林寺建资戒大会,1249年住持少林寺。他兴仆起废,训徒说法,不仅恢复了少林寺昔日的辉煌,还统领嵩山一带的寺院,将这些在战乱中遭到破坏的古寺重修得金碧一新。他每次每登坛讲法,“施者如丘山,来者如归市”。1255年,福裕奉诏进京与国师那摩等与道士李志常进行了戊午佛道大辩论,将李志常等道士驳得哑口无言,最终道士强占的237所寺院归还佛教。福裕对少林寺的贡献极大,他在和林、燕蓟、长安、太原、洛阳分设五少林,“款龙廷而振举宗风,敞五林而宏阐家教”,使少林寺的影响大为扩大。福裕模仿世俗宗族的传承方式,在少林寺确立师徒传承体系,定下了七十字辈号,立“曹洞根本一宗”。基于此,当我们在塔林中看到众多塔额上都有“曹洞正宗”的字样时,我们就不会惊讶了。如今,少林寺僧人已传至“德行永延恒”,已成为一个庞大的佛教家族。福裕后来奉诏住持北京大万寿寺十四年,年老后又归栖少林寺。福裕圆寂后,元廷封赠“大司空、开府仪同三司”,并追封为“晋国公”。因其将曹洞大旗树立于少林寺,并使少林寺得到了空前中兴,功比开山,所以其塔前立有一通“开山祖师”碑。福裕生前身后的荣宠可谓登峰造极,使人难以望其项背,但这些如无一定的功德建树,恐怕是得不到的。
      福裕的弟子足庵净肃的塔在塔林中部,为六边形七级密檐式砖塔,塔额刻“宣授河南西路十州提领足庵长老塔”。足庵除任过少林寺住持外,还曾任山东长清灵岩寺和大都大万寿寺住持,因禅学造诣精深,被称为“法窟”。少林寺内有一通蒙元圣旨碑,共刻有圣旨四道,第一道圣旨是元宪宗颁给福裕的,任命他为都僧省,并明令少林寺的和尚不准叫他的名字。而第三道圣旨就是元世祖颁给足庵的,规定不许侵占少林寺的田地、仓粮、碾磨、店铺等,并准许少林寺可以不交税,不服差役,不支应铺马等等。足庵在住持少林寺时,大力推行福裕的主张,使裕公一系根植少林。他的弟子古岩、月岩、菊庵等也曾先后任少林寺住持。
      塔林的西北角有一座小砖塔,四边形三级塔,但它在塔林中却特立独行。因为它的塔主是福裕的弟子比丘尼惠园,惠园塔是塔林中已知唯一的尼姑塔。至于惠园的佛学修养和功德,从能在塔林中建塔可管中窥豹。
      足庵的弟子古岩的寿塔位于塔林中北部,塔由九层青石雕砌而成,塔身为钟形,刻有“龟、鹤、齐”三个大字。古岩塔雕刻精细,艺术精湛,是元代石刻艺术的代表,即使在整个塔林中,古岩塔的石雕艺术都堪称首屈一指。“龟、鹤、齐”三字除希望古岩同龟鹤齐寿外,也说明佛教和道教文化的相互融合和渗透。古岩深得足庵之真传,“机锋脱颖,了无凝滞”,有击碎禅关、穿透教纲之才。少林寺内保存有《大都三禅会劝请古岩疏》碑,说他“雪庭亲孙,足庵首嗣。建心慕远,清节不群。扣寂寞以穷音,求虚无而责有。论神道神钦鬼伏,具戒德玉洁冰清”,因众人联名签署,1313年开始住持少林寺。古岩在少林寺推行《百丈清规》,在初祖庵绘禅宗二十八祖图,并置庄、开田,极力扩大少林寺的经济力量,“五乳峰前重新祖令,单传堂重振宗风”,建树颇多,古岩功不可没。
      与古岩塔比邻的是息庵禅师塔,这是塔林中唯一有琉璃构件的塔。息庵是古岩的弟子,古岩对他深为器重,乃密付衣领,使续洞上宗风,且令他担任书记之职。息庵曾任嵩山法王寺、熊耳山空相寺、泰山灵岩寺住持,后至元丙子年,即1336年,少林虚席,被请回少林寺任住持。他大葺寺院,使所有房舍整修一新,“仓廪之畜,十倍于常”,更重要的是,他使少林寺“玄风大振,声名籍甚,学徒云臻”。息庵圆寂后,其徒胜安远赴安徽宝林寺请少林寺原书记僧、精通汉文擅长书法的日本国僧人邵元撰写碑铭。邵元先前还为少林寺住持菊庵法照撰写《照公和尚塔铭》,至今仍存于塔林菊庵塔上。这些在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1974年,郭沫若在此二塔铭拓片赴日展览时,题诗赞之:“邵元撰写照公塔,仿佛唐僧留印年。花落花开沤起灭,何缘哀痛着陈言。”
      元代塔中值得一提的还有一座淳拙禅师塔,这座七级密檐式砖塔位于裕公塔右,用水磨砖砌成,是元塔中比较高大者。淳拙在少林寺拜住持还原福遇为师,“执侍日久,悉得其蕴”,1324年,受请出任少林寺住持。他以佛法为重,椎佛不倦,僧俗倾服。五年后,他移住淅川香严寺,1345年又被请回任少林寺住持,创立了钟楼,整理了《初祖菩提达摩来往实迹之记》并立碑,碑阳刻有欧阳玄撰的《大元重建河南嵩山少林禅寺萧梁达摩大师碑叙》,圆了前少林寺住持息庵之梦。后人评论淳拙说:“文才老人厌弃芬华,脱略声利,一衲淡然,栖禅林下。清淡自居,独拔当世,真是本色住持,见道高僧也。”可喜的是,淳拙的塔铭为日本僧人德始书丹,又为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增光添辉。
      元塔还有很多,名僧也还有不少,不能一一列举。仅上所述,我们即可洞见少林寺在元代佛教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有明一代,塔林中建塔最多,共建塔140座。少林禅武一体,明塔中更多地彰显了少林武术。
      塔林现存有三奇友公和尚塔,貌不出众,方形单层,塔额曰:“敕赐大少林禅寺敕名天下对手教会武僧。正德年间蒙钦取宣调,镇守山陕等……友公三奇和尚之寿塔。”“三奇”即立过三次奇功,明代时军功分为三等,即奇功、首功、次功,周友获得三次奇功,足见其武艺超群,英勇骁战。周友不仅戍边有功,而且还参加了征讨刘六、刘七起义,统征云南讨平弥勒州苗民之乱,征讨青州矿工王堂等人暴动。周友的法侄洪转著有《梦绿堂枪法》,从理论上总结了周友的枪法,周友之名得以流传百世矣。
      作为皇家寺院的少林寺,和朝廷关系密切并不是什么秘密,历代皆有记载,而直接参与战争最多的则是明朝。塔林中还有一座参公竺方塔,嘉靖年间他曾参加征师尚诏的战役。参公竺方“领僧兵五十名,征师尚诏。赶贼兵,运大智于沙场”,塔铭中还说他“习学演武,名播四海,武亚诸方”,看来,参公竺方的武功不可小觑。
      塔林中还有几位有名的武僧塔,如“庄严圆寂亲教师就公天竺和尚”塔,“授教师武公本乐”塔,“圆寂教授助公天衣和尚”塔,“圆寂亲教师雷公大振和尚”塔,“征战有功顺公万庵和尚”塔,“征战有功大才使公”塔等,而这些塔主参加过抗倭战争的就是大才便公和顺公万庵,顺公是周友的徒孙,任少林寺都提举,应召参加抗倭战争。大才使公和万庵顺公是少林寺两位有据可查、有名有姓的抗倭立功的武僧,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印证了“保邦靖世即传灯”这一理念。
      明塔中塔额带有“都提点”、“都提举”字样的很多,这些塔主都是武僧,但有一位武僧却不能忘却,他就是扁囤。扁囤礼梵僧哈麻为师,少林俗家弟子程宗猷所著《少林棍法阐宗》中说,哈麻师“以拳棍授扁囤”,据说这就是少林夜叉棍的由来。前边所述的著名武僧参公竺方就是扁囤的弟子,少林寺内传说,扁囤还曾解救苗民于水火,除武功高强外,扁囤还周流宇内,广说《大阿弥陀经》,在京师时,上至王公,下至士庶,皆礼敬之,侍御张公等还为之创庵于京城。扁囤塔位于塔林东北部,因其喇嘛形而引人瞩目。
      造型同为喇嘛塔的还有竺东万公塔和小山禅师塔。竺东万公塔和坦然和尚塔毗邻,一为砖塔,一为石塔,但却因上面都刻有八卦符号而令人备受关注。和古岩塔上的“龟鹤齐”三字一样,这些都是释道融合的产物,从一个侧面诠释了流传于登封的一句歇后语:“和尚戴个道士帽——迷瞪僧”。
      座落于塔林南部的小山禅师塔在塔林中风格别具,造型优美,工艺精湛,是明代建筑工艺的代表作。硕大的须弥座,瓶状体的塔身,七级相轮的塔刹,都在诉说着它的神奇之处。其实,塔主小山本身就是少林寺一位著名住持,他在少林寺从月舟禅师掌心达摩心宗,“洞上家风,蒙赐印可”。嘉靖年间,少林耆宿三请他任少林寺住持,不仅大开法席,使曹洞宗风复振,而且还数度派遣少林僧兵赴东南沿海抗击倭寇,使少林武功名扬天下。现在,人们广泛传颂小山禅师三次挂帅出征抗倭的故事,也使得游客们驻足其塔前,在啧啧称赞其民族精神后陷入沉思。
      和元代一样,明代著名的塔还有很多,它们见证着明代少林寺的兴衰,诱使着我们穿越历史的沧桑,在脑海中重现少林寺作为天下第一名刹的辉煌。

      塔林中清代的塔仅有十座,这充分说明了清代少林寺已趋向没落。与之相对应的是,少林寺清代仅有一位钦命方丈,他就是彼岸宽。彼岸宽礼少林寺住持慧喜为师,喜公圆寂后,“戒德清白,禅学精练,堪为一代表率”的他,于崇祯十二年接受礼部文书出任少林寺住持。清朝建立后,河南巡抚及河南京官上书请求依照明朝少林寺住持任职制度,给他更换任职文书,得到同意后,可他因足疾未能赴京领取。顺治十四年,僧录司又呈书朝廷给他更换文书,于是他赴京领取了任职文书。彼岸宽住持少林寺时,四处募资重修少林寺,而他去世后,少林寺逐步走向了衰落,虽然雍正皇帝下旨重修了少林寺,乾隆皇帝游中岳时下榻少林寺,但这些都没能阻挡少林寺衰落的步伐。彼岸宽任少林寺住持时的回光返照,从其墓塔上就可以看出,高约十米的七级密檐式砖塔,砖雕也异常精美,但这些也只能是昙花一现,清代的少林寺已无力再重现唐代至明代的辉煌。这也许就是历史的兴亡周期律,现在少林寺熙熙攘攘的游客又一次为之作注。
      走进塔林,阅读塔林,我们不免发出几多浩叹。月有盈亏,潮有涨落,少林寺塔林能保存到现在,也是造化。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塔林,时间跨度最长的塔林,墓塔、寿塔,砖塔、石塔,密檐式、喇嘛型……应有尽有,堪称一座中国古塔博物馆,一组少林名僧的雕塑,一部凝固的少林历史。
      塔林名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当之无愧。

大话嵩山 发表于 2012-2-21 10:16:01

走进塔林,阅读塔林,我们不免发出几多浩叹。

想念你的嗳 发表于 2013-7-7 17:58:56

历史文物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阅读塔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