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儿 发表于 2012-2-20 09:11:24

一个小镇的人和故事!


(蛤蟆在菜市街)



网友①:
传说德福兄弟,也就是声名远扬的蛤蟆,系解放前老道口街最大地主郭氏家族正宗血脉。

蛤蟆他爹,郭瞎,家园硕大,家有花不完的钱财,吃不完的粮食,穿不完的绫罗绸缎,老人都知道,以前,从苦水井,狮子巷到脚力市街,再到水胡同,以及顺南临河的临街门市全是郭家的。在号称"小天津"的道口码头也算是首屈一指的首富,估计跟现在的李嘉诚也差不多是一个概念。

但是郭家错就错在了财富太多,房产太多,家大业大。但是这也不算可怕,可怕的是郭家站错了队,嫁错了郎,郭家把郭瞎子妹妹都嫁给了美国大兵了,现在还在美国呢。郭家支持国民party,国民party溃败台湾后,郭家又资助吴兰田(大土匪头子,后被我军剿匪击毙于城关),终于是多行不义必自毙,被抄家灭门。

由于我军是优待俘虏政策,留下郭瞎子,并且还分得瓦房1间。

其实那时候郭瞎子不瞎,后来害红眼病,给瞎了,要说吧,这瞎也能理解,以前是家财万贯,过的天上人间的生活,自从被公产了后,9个老婆跑8个,这第九房太太打小不够数,才幸免没有跟人去旅游了,要不哪有后来的德福兄弟。

自古言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这第九房太太本来就不是多够数,生的德福兄弟质量确实不咋样,大德福跟人家拉煤球经常喜爱路上正走一声吼,小德福是单跳卖水(7.80年代时候没自来水,都是自己挑,没劳力的家都是雇人挑)经常是两桶水当一桶卖,因为不会算账,一桶水6分钱,两桶水就算不过来帐了。

郭瞎子经常是言传身教,谆谆善诱德福兄弟要大智若愚,磨剑而不漏锋芒,要韬晦,要含蓄,这才是大家庭的风派。

83年,美国的妹妹也就是德福兄弟的姑姑,从美国回来探望郭瞎,统战部热情的接待并且派专车212亲送回家瞻仰故里。德福兄弟的姑姑梦回相思地,两眼泪汪汪,统战部尽地主之谊,邀请郭瞎全家去go-vern-ment客房宴会,郭瞎子第九房太太,号令德福兄弟二人各拎一个大水桶,打包连吃带兜。

德福兄弟的美国姑姑感慨万千,临走时候给郭瞎子留下一本书,后来竟然被郭瞎子给研究透了,小德福正好失业,家家都安自来水了,小德福也没生意了,就拉这郭瞎子满世界转圈啊,梆子声传遍了滑县方圆。

............................岁月苍苍,终不见了古时人,时光悠悠,悠悠,悠悠,已经有10几年听不见梆子声了..................


------以上搜集于民间,无从查证,仅供参考。

网友②:
传说蛤蟆大概是1960年出生在一个被瓜分过产业的地主家庭里。自幼躬耕于乡里,不求闻达于诸侯。勤奋好学不耻下问。然天妒英才,不幸如厕时被天降板砖至头。无奈华佗扁鹊未能逢世,近乎掩世人之耳目,沧可见,狂风大作,呜呼哀哉。幸有天公作美,余一丝苟延残喘之教化世人,寄于人间,终日暴走于市井,乐话于闲人,笑看英雄无数。时之已有50余载。其行,其言,甚被模仿,终奈何无人超越,抬望眼,感叹世间无数英豪不被折腰,此生快乐逍遥,只待驾鹤西游。



网友③:
作为哈日哈韩一族(非主流),蛤蟆是最成功一名,因为蛤蟆有自己做人的原则,从不做一些精神失常的举动,蛤蟆会讨好你,主动问候你吃了么,主动跟年长的称为哥哥姐姐大叔大婶。当然蛤蟆也问候那些比自己小的人让蛤蟆跟他叫姐姐的MM,那些MM自以为蛤蟆龌龊,经常看到蛤蟆说:蛤蟆叫姐姐。蛤蟆当然会叫:姐姐........MM笑................靠你。哈哈,人生就是这样那有光站岗不吃亏的道理。
虽然蛤蟆是非主流,但是蛤蟆不讨厌,不管谁家里办事宴请,蛤蟆绝对不骚扰,而是帮助人家搬东西扫地等干些力所能及的活,于是呼,蛤蟆经常吃的满嘴流油。
经商小贩都喜欢蛤蟆,忙活了一天能看见蛤蟆是最大的安慰,蛤蟆总会说:多赚点钱啊。于是呼,烧饼加豆腐管饱,临走再能跟烟吸吸。
蛤蟆是道口街70.80.90后欣赏的暴走一族,尽管一直被众多犀利哥模仿,但至今未被超越。
这是蛤蟆独有的风格,想人民之所想,救人民之所急,无论在你多么忧伤,多么痛苦的时候,你看到蛤蟆就能给你带来快乐。无论你多么富有,多么收获,你看到蛤蟆总会想到施舍仁义。
蛤蟆是道口街的代表,代表了平凡,代表了和谐,相信蛤蟆也会像道口烧鸡一样的名扬四海,誉满全球。

网友④:
去年冬天下第一场雪时,见到了蛤蟆,发现他老了
回家后,非常感慨地在空间里写了篇儿日志:


我:妈,你猜我今儿见谁了?

妈:谁?

我:蛤蟆!

妈:有啥稀罕的,这段儿他经常在街上晃!

我:你说他没事儿瞎晃啥啊?

妈:晃,就是他的职业!

我:那他不冷嘛,待在家里多好。

妈:他可能觉得待在家里没意思吧!

我:。。。

(注:蛤蟆,是一个人,乃我镇著名流浪汉,脑子有些傻傻的,用比较洋气的话说叫:智障。我打小,或说打记事起就能常常见到他穿件儿黑棉袄,揣着俩袖筒,踱着八字步慢悠悠地闲晃在道口的大街小巷上的样子。然后中间儿的许多年间仿佛消失一样地再也没有见过,不想这阵子突然又现了身,经常地在我们家胡同周边儿附近出现。也许因为小时见过他太多太多次了,也许一直以来他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个身边很熟的熟人或说多年不见的老街坊。总之又再瞧了见竟不免觉得有些亲切。

记得那天瞧见他时,我正好跌了一跤,他竟然一脸善意地笑着说:慢点儿慢点儿,路上滑。
(呵他竟然在提醒我走路要小心)
我一脸尴尬地笑着从地上爬了起来说:呵,就是滑!
然后我继续朝前走,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然后突然就开始有些恍惚有些失神。
就好像上一秒的情境还是五岁时的我从晃晃悠悠的他身边路过,跑去街对面买糖吃;
而下一秒突然就已变成二十五岁的我骑着车子从依旧晃晃悠悠的他身边绝尘而去慌忙赶去上班的场景。
一切都很自然,没有任何不妥。
就像一个电影镜头,这那么轻轻一转,二十年后了。
只记得当年他正值四五十岁的壮年,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也该有六七十岁了。
一切好似皆如故。
只是,谁知道,这二十年间都发生了些什么。
一切都好像没变,一切又好像都变得不同。
同的是,他老了,我长大了。
相同的是,我记得他,他不记得我。
我一直想写点儿什么来纪念他,一个没有名字的人,一个伴有我童年记忆的人,一个无关紧要的人,一个我们正常人眼睛里面的傻子。
只是无从写起。
难道我能写:在我的小时候,我们家门口的街上就一直有个傻子;
后来,我长大了,可那个傻子还是天天地在街边儿上走来走去?
记得看过句话说是,我们总会轻蔑地说:那些傻子,那些疯子,那些神经病。
可是,反过来。也许在他们的眼中,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也是一群傻子,一群疯子,一群神经病。
我们总会指着他们说:看,样子多可笑多傻啊。
说不定他们也在心中暗自嘲笑:瞧,这堆道貌岸然的人样子多滑稽!
个人有个人的世界吧。怎么活都是一辈子吧。
有时我会想,我们常人总有无尽的烦恼,那么像蛤蟆呢?
他是不是过得就很快乐呢?纵使周遭有无数的变化,他依然能怡然地活在自己单纯的世界之中。冷眼旁观?众人皆醉我独醒?以不变应万变?大智若愚?不过如此吧!

网友⑤:
其实大家看为什么说蛤蟆令无数英雄折腰啊,他那个英雄的意思是指蛤蟆的同行,这几十年里像蛤蟆那样的流浪汉多了,可是为什么只有蛤蟆能笑到现在呢,为什么那么多流浪汉都生存不下去了。
以前记的有狂写字的,有裸奔的,......多了,可是现在呢?怎么都消失了,肯定是没有蛤蟆会做人,尽管蛤蟆疯癫游神一样的,但是我敢说,道口街的人没有一个讨厌蛤蟆的。相反,谁家办事开桌,蛤蟆去都能混点吃的,东关的,顺北的,南街的,后街的,广场街,烧鸡街,步行街.... 只要能看到蛤蟆身影的街上,只要有做生意的,无论是打烧饼的,卖包子的,蛤蟆都能吃嘴里他们的东西,这是为什么?据说蛤蟆嘴上烟都是金红帝豪中华不倒。
这说明了蛤蟆大智若愚,生性淳朴,尽管愚钝但是人都不烦他,
俗话说啊大隐隐于市,蛤蟆正是看破红尘。
充分的证明了,蛤蟆本分,道口街人仁义。


网友⑥:
传说留胡子的老头,瘦瘦的,经常穿一身杂牌制服,戴个大盖帽,浑身脏兮兮的,有时候还扛把生锈的宝剑,背个编织袋到处逛,这老头经常拿个笔到处乱划,字若天书。看不懂意思。这个人大家还记得吗?宝剑老头不是本地人,写的貌似是冤情。

道口街的街坊戏称为判官,
这个判官来历不简单,传说曾是当官的,文革期间任大队的过磅,善于书写算计,打算盘是好手,写大字报也是高手。因为被告贪污,被搁板了,入狱数年。

粉碎4人帮后,判官要求go-vern-ment恢复名誉,由于判官的问题不属于正直问题,所以迟迟没有得到平反,于是判官千里走单骑,用一杆毛笔和胶泥活墨,书写遍了大半个中国。
俗话说的好,学万卷书,行万里路,自从判官书法万里行后,判官是悟出真道,不再写字了,改为念诵诗词了,出口成章,脱口成句,经常说的夸夸其谈,兴奋万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由于能够把很多词句有机的串联起来,后来竟然被星探发现,推荐到大河报当编辑了,《牙好胃口就好,一口气上5楼,过节不收礼》.............等等一些脍炙人口的词句都是他发明的。

再后来大河报换承包人了,判官也就失业了,不过现在偶尔在街上还能遇见..............

网友⑦:
传说,裸奔男他妈,就以前大家见那个裸奔男后面跟着撵的白发苍苍的老太太。

这个老太太是裸奔男的养母,这个老太太年轻时候貌美如花,且是大家闺秀。相当有钱和地位。与一位国民party的团长相爱结婚,结婚3天这个国民party跑台湾逃难了,到现在都没回来,杳无音讯,老太太也没留下子息。

这位老太太坚守忠贞的爱情,苦苦等了30多年,也没等回来昔日的爱人。为了养老,就在老县医院女厕所抱养了一个男孩,就大家所说后来的裸奔男。

这个裸奔男3岁时候就已经显现出来不正常了,到了7.8岁更是明显,可是这位老太太不舍得遗弃这个依靠,就天天陪着这个男孩奔走于街市,但是毕竟裸奔男年纪还小,也没太大的坏影响。

后来裸奔男年龄大了,一二十了,荷尔蒙也发育了,难耐寂寞,病情似乎就又加重了许多,以前一天裸奔2次,这会一天裸奔N次,老太太年龄也大了,岁月不饶人,老太也都快80了,老太太依旧在后面追着。

裸奔男到了20几岁时候,长本事了,能跑到三八岗了,巾帼文明的窗口岂能容忍龌龊的玷污,裸奔男经常会被揍的鼻青蛋肿,老太太老泪横流又有什么办法。

终于有一天老太太跑不动了,撵不动了,躺在床上,回忆一生80多年的光辉岁月,一声长叹,郁郁而终.........
裸奔男不久也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饿死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街角……

                  ------以上搜集于民间,无从查证,仅供参考。


真可谓是: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数一代风流人物,还看蛤蟆一生功名韵事尽附渔樵。
遥想蛤蟆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道口街暴走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虽然 发表于 2012-2-20 14:24:09

:)

想念你的嗳 发表于 2012-9-20 10:05:05

神马情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小镇的人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