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 李廌的诗嵩山诗
北宋李廌的诗嵩山诗李廌(1059—1109),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华州人。家境贫寒,6岁而孤,但能勤奋自学。稍长,即以学问称誉乡里。
元丰年间(1078—1085),李廌到黄州(今湖北黄岗)拜谒著名文学家苏轼。苏轼对他的文章极为赞赏,认为笔墨翻澜,有飞沙走石之势,拍着他的背说:“你的才能,可敌万人。”因受苏轼赏识,故与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陈师道一起,被人们称为“苏门六君子”。
李廌才气横溢,诗文并著。他的诗多以山水、行旅、酬赠、题画为内容,诗风雄健奇丽,七古和七绝尤为出色。散文论古今治乱,条畅曲折,颇具逻辑性。《答赵士舞德茂宣义论宏词书》一文中,提出文章须具备体、志、气、韵的“四要”说,是北宋文学批评的重要作品。又有《德隅斋画品》22题,对唐、五代及宋的名画评定品位,考证作者和阐发画理,也多精辟的见解《师友谈记》记载苏轼、范祖禹、黄庭坚、秦观等人关于治学为文的言论,也是宋代文学理论批评中有价值的材料。
后李廌举进士不第,宰相吕大防为“失此奇才”而叹,苏轼与翰林学士范祖禹欲向朝廷推荐,但因苏、范二人相继遭贬而不果。李廌从此绝意仕进,致力于撰文著书。
苏轼去世后,李廌感其知遇之恩,而悲怆痛哭,作祭文日:“皇天后土,监一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还万古英灵之气。”词语奇壮,读者无不竦然。
李廌晚年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在生活清苦时,对嵩山情有独钟,常游嵩山,留下了大量的诗篇,卒年51岁。
白马寺诗
湠漫汉江皋,迤逦楚山岫。
衡门掩半麓,飞甍耸层构。
高林敞华榱,双泉逼瑶甃。
龟鱼水中坻,牛马饮残溜。
我卜关外居,此计春可就。
参差菱荇香,猗傩参术秀。
行吟池上篇,来倒壶中酎。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
阳崖转窅窕,层林蔽重阴。
披榛过舆马,缘云得幽寻。
坐觉真境寂,兹焉悟赏心。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
平时峥嵘想,局蹐在城郭。
言登诸峰胜,幽情散寥廓。
焉能乘海桴,终期老丘壑。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
日背西岭没,月向东岭生。
殷霞未隐彩,皓露已舒明。
斗柄坐可挹,政恐河汉倾。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
微云起前础,出山忽纡余。
风吹去何之,闲意满太虚。
倚柱聊目送,我生何滞愚。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
廛居倦喧卑,区中憎狭隘。
游目宇宙间,山河真砺带。
一啸万林端,呼风作天籁。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
风回荔萝香,意与尘气别。
杳杳云际钟,皎皎松上月。
触焉感幽处,蜡屐俟明发。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
阴磴顽雪积,老崖白云深。
扪萝陟鸟道,扬尘落乔林。
下方有粟场,俯见归飞禽。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
舍鞅陟层巘,老步独多叹。
笑谈谷传响,松声递萧散。
欲寻草堂池,土室无僧赞。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
松风憩俗驾,抚心愧营营。
登临念胜土,乌用千载名。
愿与妇子俱,终焉住神清。
丙子岁三月十有二日游嵩山宿峻极中院时天气清朗山月甚明因以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为韵诗各六句
穿云上虚无,彷佛凌倒景。
微茫鸿鹄背,指点众山顶。
出日上扶桑,徘徊万林影。
崇福宫
上都太一临天街,千乘万骑频往回。
神崧太一古所治,曷日属车游豫来。
昔年章圣奉玄寂,离宫万堵临崔嵬。
定陵弓剑隔重岭,金碧渝暗翬鸳摧。
重门铜兽闭永日,灵囿御坐生苍苔。
达官乞开奉祠事,肉食罔知真可咍。
小臣作诗非望幸,欲写万壑松风哀。
大雨中游岳寺
忽见微云别峤生,急缘危磴下峥嵘。
势倾海岱千岩黑,力卷江湖万叶声。
碧瓦依稀人暗喜,急溪湍涨马初惊。
老僧宴坐朱门底,应笑狂夫冒险行。
捣帛石
婺女织玄绡,欲作六铢衣。
空山捣寒月,传声彻云闺。
可笑绮縠女,不识砧与机。
登嵩顶
丈夫有奇气,坐井直郁郁。
朅来古嵩州,携手登太室。
中峰到绝顶,北岭太峭壁。
山河在股掌,带砺何足述。
星分九州野,块列七雄埸。
放怀宇宙间,想见天地辟。
下观云雷变,愍尔龙鬼役。
下方万仞底,草树霭蒙密。
愈知天下小,助我浩气直。
平生四方志,登临聊感激。
嗟嗟封禅媪,游豫朝百辟。
诬辞与惭德,可笑乎四峄。
庙社尚不阅,财用遑肯恤。
万兵树丰碑,数丈压崷崒。
岂知市朝变,辇路蔽荆棘。
同登八仙坛,再题三醉石。
君无笑余怯,登临常股栗。
为宝千金躯,夷路犹恐失。
存我厚苍生,岂效伯昏逸。
归卧听天鸡,扶桑观日出。
二士石榻在中院之北巨石如榻有自然石枕可卧二士和大受韵
忆昔登封日,山蹊困六飞。
我来犹舍杖,共坐拂云衣。
和李端叔大夫从参寥子游许昌西湖十绝
草已芊绵柳已柔,落花重叠不须愁。
风光流转等闲过,又是一年春事休。
和李端叔大夫从参寥子游许昌西湖十绝
百物争春竟可怜,清池绿净但沉天。
浮萍细碎从渠长,憎见差池点荇钱。
和李端叔大夫从参寥子游许昌西湖十绝
西畴新买数塍田,便扫空囷俟有年。
欲坐瓜庵吹豆叶,风翻黄浪麦秋天。
和李端叔大夫从参寥子游许昌西湖十绝
风头皱浪开还促,雨点圆纹乱更多。
何似无风亦无雨,碧天千里在澄波。
和李端叔大夫从参寥子游许昌西湖十绝
痴儿插地栽杨柳,杨柳无根插便生。
我亦无根常作客,四年漂泊大梁城。
和李端叔大夫从参寥子游许昌西湖十绝
股大如腰立已忧,不须登阁始三休。
道人尊足元无病,莫取形骸向里求。
和李端叔大夫从参寥子游许昌西湖十绝
梦为蝴蝶恣飞飞,飞入花丛处处迷。
不是提壶强呼起,尚应栩栩展江西。
和李端叔大夫从参寥子游许昌西湖十绝
诗翁诗思与春争,落笔风雷纸上生。
雪棘满颐心尚壮,君看岩电射人明。
和李端叔大夫从参寥子游许昌西湖十绝
池南池北乱蛙声,不问官私处处鸣。
昨夜一犁新雨足,无烦科斗更滋生。
和人游嵩韵
嵩高峻极压三川,周视方舆见广员。
绝顶固知天下小,泰山为占海隅偏。
白云散尽千林月,急雨收回万壑烟。
莫笑层峦高似岸,举头一握是玄天。
回心岭
万仞嵩峰接天远,妖武登封艰步辇。
初登峻岭已回心,何事艰难能黾勉。
亦似徽之泛剡溪,想见王阳临蜀坂。
老子山林兴不浅,兴尽中涂犹欲返。
古人戒在末路难,九十常为百里半。
世上风波更可憎,心不可回聊自劝。
将至嵩山远观瀑布
晚晴紫翠溢平川,三十六峰凝霁烟。
匹练依稀分秀岭,玉虹摇曳舞危巅。
寒光定是连明汉,清气都疑贯九渊。
可笑夜来风吹来,乱沟斜涧亦涓涓。
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