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老妖 发表于 2012-6-24 18:02:28

大禹文化胜迹在登封

大禹文化胜迹

         嵩山一带是夏王朝初期活动的中心地区,登封更是大禹活动的最重要地区,因而登封有大量的大禹文化胜迹。现简介如下:

         王城岗龙山文化古城遗址:即禹都阳城,位于登封市告成镇西约法1公里的王城岗上,距今约4400年-4000年,是一处以龙山文化为主兼有新石器时代早期裴李岗文化等时期的文化遗址。王城岗遗址发现于1976-1977年,是两座并列的古城,西城平面呈梯形,南墙基槽长82。4米,西墙基槽长92米,北墙基槽残长29米,东部界墙残长65米。东城大部被五渡河冲毁。整个城址面积残近1万平方米,仅存夯土基础槽,夯土层厚0。1-0,2米,也有厚0。06米-0。08米的。西城的东南角有缺口,可能是门。城内有殉人、殉兽的奠基坑,还有窖穴和灰坑等,出土有青铜器残片、陶器、骨器、蚌器、石器等遗物。王城岗遗址的发现对探索夏代文化是重大突破,对禹都阳城有重要的实证意义。王城岗遗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cript%22%3B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28%27head%27%29%5B0%5D.appendChild%28s%29%3B%0D%0A">         启母阙:位于登封市区北嵩山万岁峰下,是汉代启母庙的神道阙。启母庙因启母石而建,汉武帝游历嵩山时见到夏后启母石,遂建庙于石旁。东汉延光三年(124年),颍川太守朱宠于启母庙前启母阙。汉代因避景帝刘启之讳改名开母庙、开母阙。西阙现存高3。17米,东阙现存高1。18米,阙门间距6。8米,阙顶一部分已遗失,阙身用长方形石块垒砌。启母阙上有铭文,篆书,前12行为题名,后24行为四言颂辞和仿楚辞体裁的赋,记述夏禹及其父鲧治水的故事和赞扬启母的功绩。阙身四周雕有车马出行、百戏、蹴菊、驯象、斗鸡、郭巨埋儿、大禹化熊、启母化石图等60幅画像。其中阙铭、夏禹化熊图、启母化石图等是大禹文化的最集中体现。启母阙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少室阙:位于登封市区西北12公里处的少室山东麓,是汉代少姨庙的神道阙,约建于东汉元初五年至延光三年(118年-123年)。少姨庙是为涂山氏之妹、大禹之少妻所建,"其神妇人像,故老相传,启母涂山之妹也"。金末,元好问、雷渊、李献能等游玉华谷时,曾在少姨庙壁上见到一首古仙人词。少室阙保存较完整,东阙高3。37米,西阙高3。75米,两阙间距7。6米。阙身最上层雕斗拱,上承阙顶,阙顶为四阿顶。少室阙壁四周为减地半雕画像,有长青树、龙虎图、观戏图、哺雏图、双凤图、兽斗图、进谒图、宴饮图、蹴菊图、交龙穿环图等60余幅。少室阙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室阙:位于登封市区东4公里中岳庙前500米处的中轴线上,是汉代太室山庙的神道阙,为东汉安帝元初五年(118年)阳城令吕常所建。太室阙东西两阙高3。96米,阙门间距6,75米,每阙又分正阙和子阙,相互联成一体,正阙为四阿顶,子阙紧靠正阙,其顶为半个四阿顶,顶刻仿木结构建筑的正脊、垂脊、瓦垄、瓦当和檐下椽等,阙壁刻有铭文和50余幅浅浮雕画像,内容有倒立、舞剑、羊头、鲧、貘画像及鸟、兔、虎、龙、獐、朱雀、玄武等画像。其中两处鲧画像对研究大禹文化有重要参考价值。太室阙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启母石:位于登封市区北万岁峰下,高约八米,宽约四米,分为两部分,南面部分直立,上大下小,北面横躺地上,面积约20平方米。此石相传为大禹妻子涂山娇,因看到大禹化为黄熊受到惊吓所化而成,"石破北方而生启",故名启母石。启母石下原有一通明朝蒋机撰写碑文的石碑,详细记载了启母化石的神话故事。明朝孙原贞曾写有《启母石辨》来考证启母石的来历。

ジ梦影づ 发表于 2012-6-25 09:48:42

啥时候楼主领着走走:P

千年老妖 发表于 2012-6-25 19:44:09

ジ梦影づ 发表于 2012-6-25 09: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啥时候楼主领着走走

没问题

ジ梦影づ 发表于 2012-6-26 10:35:09

千年老妖 发表于 2012-6-25 19: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没问题

:handshake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禹文化胜迹在登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