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向上 发表于 2012-7-17 17:51:07

嵩山文明与华夏

         黄帝都有熊。有熊在新郑,即今新郑市、新密市一带。《大戴礼记》、《续汉书·郡国志》、《元和郡县志》、《括地志》、《路史》、《通鉴外纪》以及《河南通志》均称有熊在新郑,黄帝之所都。祝融氏都城郐在新密古城寨。《路史·前纪八》云:“(祝融氏)都于会,故郑为祝融之墟,其治百年”。郑玄《诗谱·郑桧谱》云:“桧者,古高辛氏火正,祝融之墟,桧国在《禹贡》豫州外方之北,荥波之南,居溱洧之间。禹都阳城。禹都阳城在今登封市告成镇一带。《竹书纪年》(古本)云:“夏后氏,禹居阳城。”《汉书·地理志》颖川郡阳翟条臣瓒注引《世本》曰:“禹都阳城”,《史记·夏本纪·集解》、《水经·颖水注》、《括地志》等均证禹都阳城在今登封市告成镇附近的王城岗一带,直到东周及其以后还称此为阳城。夏启都阳翟。阳翟在新密市古城寨及其附近一带。依《穆天子传》所载:“丙辰,天子南游于黄台之丘,以观夏启之所居”。河南博物院张维华研究员在1993年出版的《黄帝故里———新郑·黄帝故里与中华第一古都———郑州》一文中对此已有论述夏王太康、有穷氏后羿、夏桀都斟。夏都斟在郑州巩义市小訾殿附近。《汲冢古文》云:“太康居斟,羿亦居之,桀又居之。”《括地志》云:“故城在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盖桀所居也。”乾隆《巩县志》云:“斟在巩县西南五十里,今为罗庄。”仲丁都。都在郑州市区西北郊的小双桥、广武镇平桃城一带。《竹书纪年》(古本)云:“仲丁即位,元年自亳迁于嚣。”嚣即为。《史记·殷本纪》云:“帝仲丁迁于。”古今学者多数人认为都在黄河岸上的敖山,或云敖仓城。《括地志》云:“荥阳故城在郑州荥泽西南十七里,殷时敖地也。”郑州小双桥商代遗址即为都。管叔鲜都管。叔鲜封管,其地望在郑州市西北郊。周武王十二年(公元前1034年),天下既定,遂分封功臣、子弟。封弟叔鲜于管,叔度于蔡,封殷纣之子武庚绿父殷之余民,使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谓之“三监”。郑武公都新郑。郑国都城在今新郑市郑韩故城。西周末年郑桓公求封于虢、郐之间的京城,郑武公灭虢、郐之后,迁都于郑,史称“新郑”。韩哀侯都新郑。韩国后期都城在新郑,为今之郑韩故城。时至战国,韩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灭郑,迁都于此。韩国都新郑后,基本利用郑国城池。到了战国中晚期,又曾对城垣加宽加高,形成一座规模更加宏伟、墙高壕深、防御坚固的夯筑城垣。郑州地区在夏商周三代的其他诸侯小国达37个。除上述管国、郑国和韩国之外,至目前尚发现37个诸侯小国,它们在物质文化诸多方面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大话嵩山 发表于 2012-7-19 18:28:42

:victory:

我真憨 发表于 2012-9-8 21:25:54

黄帝都有熊。有熊在嵩山东新郑,即今新郑市、新密市一带。

柳晓辉 发表于 2012-10-21 00:15:14

登封乃中国文华圣地,处于黄河文化,东临郑州,西临洛阳,正中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嵩山文明与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