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文化木雕奇葩
嵩山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嵩山木雕,形成与唐宋,盛世与明清,低谷与近代。历经几百年风雨传承,匠心的智慧创造,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以“技纳南北之精华,内涵匠师之灵气”而闻名于世,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工艺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嵩山木雕的主要特点是:布局均匀、层次清晰、线条流畅、寓意吉祥。它充分运用我国传统的象征寓意和期望手法,结合我国民族民间的审美意识,是嵩山木雕形、神、技三方面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给人古朴典雅、造型独特、技艺精湛的不同视觉。2004年9月嵩山木雕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项目,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为了是嵩山木雕从民间走向社会,满足部分有识之士的需求,2006年有传承人自筹资金10余万元,成立“嵩山木雕艺术研究所”。自觉担当起“静态保护和动态保护”的责任,全面开展宣传、搜集、整理及技艺传承等工作。近5年来,研究所全体工作人员,先后创作及对外加工不同种类的嵩山木雕作品百余件。题材既有传统内容,也有地方特色。如“飞龙在天”、“凤舞人间”、“麟吐玉书”、“连年有余”、“和谐相处”、“文明之源”、“观星台”等。其中代表作“飞舞”荣获“郑州市第十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同时,也为嵩山文化的发扬和传播增光添彩。
2006年12月,嵩山木雕又被国家文化部主管的中国文化管理学会,授予“中国最具有成长性的特色文化品牌”。2008年成功申报为“郑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入选省级。展望未来,一定会更加精彩。愿嵩山木雕艺术这朵奇葩,伴随着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进入寻常百姓家。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