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嵩山 发表于 2012-11-15 23:03:44

嵩山可诠释“中国”

注释“中国”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梓材》。其有云:“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范围所指,仅仅是周人自己所居关中、嵩洛地区而已。至春秋时,“中国”之涵义逐渐扩展到包括各大小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嗣后,又随着各诸侯国疆域的拓展,“中国”亦不断向周边延伸,而最终成为当今雄据东方的泱泱大国之名。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为嵩山地区的夏朝。其时,黄河流域所居之先民自称“华夏”,或简称“华”、“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中有“楚失华夏”之语。唐孔颖达疏云:“华夏为中国也”。从字义上来讲,华者,美也,夏者,大也,连缀而用之,其词义雍容至美。
所以说,古时的“中国”与史书记载的“华夏”、“中土”、“中原”、“中夏”、“九州”、“神州”、“中华”一词的含义是相同的。
  总之,“中国”在古代是泛指历史上华夏或汉族所建立的政权,《史记》、《汉书》中此类称谓不胜枚举。自汉代始,朝野上下和文人学士习惯于将汉族所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
  “中国”一词之本义,当为中原各诸侯国,中者,居中之意也;国者,诸侯之封国也。华夏诸国分别将南北东西四境诸民称为蛮、夷、戎、狄,而自称为“中国”。所以,“中国”本来是属于华夏或汉族的专有名词,与少数民族没有直接关系的。
因此,当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由于本民族文化落后,为了便于统治他们不得不继续沿用中原汉文化,便也多以“中国”自居。但是,这实际上是属于僭越,盗用汉族人对“中国”一词的版权。少数民族政权这么做实际上也是为了淡化被征服的中原地区人民的反抗精神的一种策略。如鲜卑人建立北魏,自称“中国”,而将南朝称作“岛夷”;同一时期汉族所建之南朝虽迁离中原,却亦仍以“中国”自居,称北朝为“索虏”,称北魏为“魏虏”。又如在宋辽金对峙时期,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皆自称“中国”,且互不承认对方为“中国”。因此,在古人心目中,中国既有地域之定位,又有文化之传承,同时兼有正统之含义。
之所以说中国既有地域之定位,又有文化之传承,最主要的是中国与汉族的传统文化有巨大关联。我们知道,在中国的儒家与道家思想都曾经深刻影响传统的中原王朝,他们学说十分强调的一点就是“夷夏大防”思想。即强调华夏是的正统说法,强调华夷次序,中国是相对于夷而言的,这里的“夷”当然就是指少数民族而言。在“夷夏大防”思想基础上,孟子更是进一步完善它,并提出以“华(改)变夷”的说法——这也是后来汉族为什么能融合那么多“夷”而成为世界最大的民族的原因了。
如今,中国一词的外延已将这些少数民族包括进来,他们的文化也就成了中国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ジ梦影づ 发表于 2012-11-16 09:34:51

来过。。。

大河情 发表于 2012-11-17 17:31:30

:):handshake学习了!问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嵩山可诠释“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