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竹林情)散文
悠悠竹林情张景辉
如果说,常青竹是生命的象征,那么清秀挺拔的竹林,则是生灵聚集,繁茂昌旺的标志;那随风摇曳、沙沙作响、蔚为壮观的竹海,该会是大自然中怎样的一道令人陶醉的自然景观!
第一次见竹子,约是八九岁的样子。那也是我生命中的第一次远行。说是远行,其实并不远。在告城北沟的狭沟里,我看到了清清的翠竹。尽管那只是一小园,但它在我心中的青翠劲儿、新鲜劲儿和生命绿,挺拔的枝干与灵动鲜活,至今仍深深镶刻在我的记忆里。
中学时读《井冈翠竹》,被赋予革命气节、不向敌人折腰低头的井冈之竹汇成的竹海,成为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之源,更成为中国革命必然胜利的象征。
竹——在古代与“梅、兰、菊”一起被誉为“四君子”之一,亦与“梅、松”入围“岁寒三友”之列。因其枝杆修长挺拔,四季青翠,凌霜傲雨,而倍受我国人民的喜爱。
“天上竹林(寺),地上少林(寺)”,这句话在河南登封嵩山地域人尽皆知。据《嵩山志》记载,竹林寺原系地表性建筑,位于嵩山太室山南麓红石崖下的嵩岳寺北,并早于少林寺的建立。之所以从地上到天上,民间有一个竹林寺升天记的传说。故事诉说了位于太室山南麓红石崖下的竹林寺,一瞬间从大地上消失的全过程。大致是:有何首乌成精化作儿童常去竹林寺内玩耍,老和尚嘱徒弟将红线系在其身上,循踪在待仙沟内找到何首乌。后小和尚将人参汤浇至寺院墙根,从而导致了竹林寺的升天。
历史,因故事而深邃;故事,因历史而生动。竹林寺升天的传说版本也很多,至于哪个更为精准今天已经无从考证,但她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竹林寺在历史中的存在和在历史中鲜活的生命印记。时至今天,让竹林寺“活”起来,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让它成为人们研究嵩山文化、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平台,成为造福人类、富庶地域经济的动力源泉,是竹林寺规划、立项和动工兴建的最大理由;更成为环球少林功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嵩山竹林寺慈幼院执行院长、棋盘山武术学院院长释恒鹰大和尚的人生抱负。而乐善好施、扶困资幼、积福向善,不也正是对佛教原旨正确释义么?
据释恒鹰大师介绍,初步规划为八年工期的竹林寺,将是一项规模浩大的精品工程,也是他心中的一个梦想。因为据考证,竹林寺应该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的第一座寺院,也足以证明了竹文化与佛教的渊源,所以将它恢复起来的意义十分重大。是的,竹林寺的恢复重建,必将实现竹文化与佛教文化完美结合,为嵩山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再添新军。位于少室山风景区的棋盘山武术学院、竹林寺等龙头项目的建设,也必将带动整个登封市高端文化产业的发展,为登封市乃至郑州市的发展提供新的亮点支撑。
人,是需要有一点精神和追求的。从恒鹰大师的言谈举止中我们看出了这一点。他就像一具青竹,挺立做人;他就是一位行者,高调做事,并始终执著于自己的信仰和信念。抚育孤儿,弘扬禅武精神,传承和宣扬佛教文化,收购流失文物回国,打造登封高端文化产业……这一项项具体而庄重的事业,哪一件不是人们所期许、敬佩的崇高事业呢?
在这里,我们愿他的竹林梦早日实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