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岳庙奇柏
中岳庙奇柏中岳庙现存汉代—清代的古柏277多株,是生长着的“活文物”。其中汉柏40株,晋柏3株,南北朝柏24株,其余为唐、宋新植。大者数人围,小者亦2人围,是嵩山地区现存古柏最多的地方。据史料记载,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年),河南地方官派两名军将监修中岳庙行廊100多间,并将庙内及前分整划次序,遍植松柏。当时庙内已有古柏百余株,硕大俱数抱,“自东南来者,40里外遥见苍蔚蟠薄、扶疏荫翳之气,欲喷云雾”。琉璃瓦闪烁其间,明霞璀璨,各种鸟类盘旋之上,更显阴深。入阁周游,始知离奇,或俯或伏,或屈或蟠,或怒或擢,或奋发欲飞,或鳞龙螺旋,或如帏幄之势,或如东盖三拥。加上近代植柏树千株,使中岳庙郁郁葱葱,绿波起伏。已形成“崇墉缭绕,屹若云连“的壮丽规模。
崇圣门西面的三株古柏,鼎足而立,相距各10米左右,上顶交织在一起,犹如三位老公公交头公谈,称“三公柏”相互竞长,故亦称古柏争雄,使许多游人留连忘返。还有许多古柏,各呈其奇。如猴,如鹿,如卧羊,如凤尾,如熊猫,如狮,如象,如蜜蜂,如卧龙------皆寿千年而常青,辰百世而不衰。据说这些奇柏都是经武则天封过的。
关于这些千奇百怪的柏树,自然有民间传说。说武则天要带领群臣游中岳庙,有个道士名叫能天外,希望武则天夸夸自己讨个封号。他想了个主意,号召72个施主把牛呀羊呀都送到庙里,放在柏树四周,又捆又绑又涂色,弄出什么“凤凰展翅”、“金鸡独立”许多造型。
武则天来了,能天外当导游,把这些花样都看完了,武则天也没说啥。能天外急了,说:“这些柏树是小道与72个施主为迎万岁而作,请万岁……”能天外的欲言与又止,让武则天误以为是想要夸柏树,于是写了:“奇柏千秋秀,怪松万年芳。”能天外很郁闷。然后大家都去牵自家的羊、牛,结果那些动物全跟柏树长一起了。所以,现在中岳庙才有那么多奇奇怪怪的柏树。 造型奇特的古柏
在全国五岳之中,保留古柏树最多的庙宇要算中岳庙。
各种建筑物,从开始兴建时,就十分注重环境的选择。尤其是寺、庙建筑,更加注意山林之胜。中岳庙的庙址在历史上多次变迁,与其发展规模及环境选择,都有直接关系。现在的庙址,依山临河,交通便利,地势较为平缓,适宜营建与种植树木。从庙内700年前的金代庙图碑可知,中岳庙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树木或竹林,它们把殿,阁、亭、台掩映和衬托得非常雅静,使久居闹市的人们,到此有一种特殊的心旷神怡之感,如果谁能留心于各种古树多变的形态,便会有妙趣横生的收益,如同到了一座古柏博物馆一样。
在中华门前的神道两侧,排列着高约8米的600余株柏树,由两个翁仲亭一直通往太室阙,形成了一条500米长的柏树长廊,散步于林荫道下,心情格外舒畅。
进入天中阁,一排排、一行行挺拔多姿的古柏矗立在眼前。这时,你便进入了中岳古柏林中。在那宽阔笔直的青石甬道两侧,点缀着千姿百态、逗人品赏的汉、唐、宋以来的330余株古柏,另有解放以后栽植的2600余株柏树。其中,最高的古柏达14.5米,最粗的古柏达周长6.2米。高低粗细,虽有参差,然横竖成行,井井有序。
中岳庙的柏树,多为侧柏、刺柏,也有少量的血柏、龙柏、香柏、地柏等。侧柏(亦称家柏),遍植整个庙宇;刺柏,多栽植于天中阁前的花圃及通往太室阙的路道两旁;地柏,以枝条呈藤状、蒲状在地而生所命名,它多植于天中阁前的花圃中;血柏,数量极少,如紧靠御香亭南侧的那一株,以木质为血红色而命名。桧柏的树种呈浆果状,不开裂,在通往太室阙的路道两旁有数株。龙柏为常绿乔木,果为球形,在太尉宫南屋房后及崇圣门东侧各有两株。香柏,在中岳庙培植较少,只在太尉宫南屋房后栽有两株,高仅2米多,它为常绿乔木,果为卵形,叶为鳞片,香气扑鼻。
究竟中岳庙的柏树都有多大高龄?相传,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武帝刘彻游嵩山时,先在万岁峰下封下“大将军”、“二将军”、“三将军”柏以后,又到太室祠(今中岳庙)看到一片翠绿树林,遮天蔽日,便随口对祠内76株大柏树加封,并令祠官对太室祠加增扩建,有此可知,如今庙内最古老柏树的栽植年代,当推断:中岳庙内古柏,树龄约在2900年至1300年(相当于汉代至南北朝时期)的有47株;约有1200年至850年(相当于唐至宋代)的有58株;约在800年至200(相当于宋至清代)的有172株。它们都是中岳庙史天然的见证。清代康熙时进士吴应观赏柏林后,吟《中岳庙》诗云:
中天开发展,御气氤氲。
殿角临黄盖,封中起白云。
祀崇秦典礼,树老汉将军。
鸾鹤凌空舞,仙音缥缈闻。
中岳庙古柏,不仅有其历史价值,而且也有其艺术价值。由于古老,那龙钟的枝干,颇富变化,或俯或伏,或屈蟠,千姿百态,造化出许多耐人寻味的动物形象来,如“卧羊柏”、“猴柏”、“鹿柏”、“凤尾柏”、“荷花柏”等。这些奇形怪态的形成,主要与树种、年代、种植条件和生长的不均衡有关。目前庙内所发现的奇形柏,多为侧柏,最早约有2000多年的历史,至晚也有800至100年的历史。
为了便于观赏,则依前后顺次,自左至右,略举几例如下:
凤尾柏:配天作镇坊前的通道西侧,自北向南的第二株古柏,高约13米,围粗1.6米,若站在坊基西南观望,树冠似“凤尾”,人称“凤尾柏”。编号为登中84号-凤尾柏“盘龙柏”:化三门东南30米处,有一株汗柏,高约11.5米,围粗4.5米,站于树的东南角度举目观看,树的通体造型极其美丽。在螺旋形的树干上,突然拧出5枝粗大的枝干,从东恻枝干的树枝中,又突然伸出几条浑圆弯曲的枝干,犹如几条长龙盘绕,因名“盘龙柏”。各个龙头都依各自的方向,伸向高空。编号为登中90号-盘龙柏
“狮子柏”:化三门西南恻25米处,有三株高大的古柏,最西边的一株,高约11.5米,围粗6.2米,是庙院中最粗的一株汗柏,树干下部,那突起的树斑疙瘩,形似狮子头,因名“狮子柏”。编号为登中102号-狮子柏“卧羊柏”:化三门后,南约殿台西南角,有一株高约14.5米,围粗4.38米的汗柏,游人如果站在树西10米以外,向树窟望去,窟内好似卧了一只羊,因名“卧羊柏”。羊头朝北,安然自若,十分舒适,羊身、羊角、羊鼻、羊嘴都十分逼真。编号为登中122号-卧羊柏“猴柏”:化三门后,西岳殿台东南角,有一株高约13米、围粗3.8米的汗柏,游人若站在树南约10米处,可以看到柏树基部,似有象、狮、虎、猴等动物群集攀绕,其中,树基之上2尺偏西处,有一只猴子的形象尤为逼真,故称“猴柏”。编号为登中107号-猴柏“鹿柏”:在中岳大殿前,紧依“填台”东边的台基,有一株高9米多、围粗2米多的“鹿柏”。因为站在树的东北约8米处看,树枝上有一干枝,好象一只正在奔跑的梅花鹿。编号为登中272号鹿柏“凌霄柏”:在神州宫后院的西南角,有一株高约10余米的汗柏。树基之旁,有一株鸡蛋粗细的凌霄树呈藤状在柏树上缠绕。这是庙内道士徐至堂师傅于60多年前,从太尉宫院移栽于此的。每逢夏、秋季节,翠绿的柏树上,挂满了金色的凌霄花,可谓庙内一处绝景。编号为登中235号-凌霄柏
中岳庙是五岳名山中现存古柏树最多的庙宇,共保留汉至清代的古柏277余株,古柏中最高的14米多,最粗的树围6米多。柏树品种多为侧柏、刺柏,还有少量血柏、桧柏、龙柏、香柏等。据史料记载,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年),河南地方官派两名军将监修中岳庙行廊100多间,并将庙内及前分整划次序,遍植松柏。当时庙内已有古柏百余株,硕大俱数抱,“自东南来者,40里外遥见苍蔚蟠薄、扶疏荫翳之气”。对中岳庙的绿化工作一直在持续,近些年又新栽了1000多棵柏树,现在中岳庙已有大小柏树2930多棵。
“路从古柏阴处转,殿向云峰缺处开”,在中岳庙内,柏的身影处处可见。以柏树作参照,古老的中岳庙不觉其老,巍峨的峻极殿不觉其高。粗大的柏树侧过身子掩去峻极殿的一角飞檐,像古戏中大将出场,一杆旗子总是偏着一角取势,俊逸非凡。
在庙里闲走,柏树的姿态千奇百怪,自然有许多名色被后人拟出,比如什么凤尾柏、狮子柏、三公柏之类,像千奇百怪的山峰被人附会出各种名字,看来是扩大了它的内涵,其实是缩小了它的想象空间。树之美,并不在于它像什么。看见一株柏树,尽可自由自在观赏,无限放大地想象。许多老柏树上飘着红丝带,那是游人和香客用来祈福的。
柏树,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它是光阴流逝最形象的象征,过去的一切正在奔向将来,而现在的一切即将变成过去。
哥哥 我来了 想念你的嗳 发表于 2013-1-29 19: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哥哥 我来了
谢谢弟弟捧场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