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河一粒砂 发表于 2013-2-11 20:05:24

民间故事 :嵩阳书生

         记得那一年春天,在仁宗皇帝亲自过问下, 新的嵩阳书院建成了。
   为了能够挤进这全国最高学府,我带着自己的《颍水颂词》,托人找关系花了300两银子,才在学堂的最后边做了个旁听生。
   旁听生就旁听生吧,只要能够得到程颢、程颐两位儒者的真传,只要能够早日学成,考取功名寻得颜美如玉的贤惠娘子,我也就心漫意足了。
   第一堂课,我就见到了,一年前刚刚被朝中保守派们罢了官参知正事的范仲淹先生。他为我们讲的是《岳阳楼记》。
    那天是个春光灿烂的日子。院里的三棵“将军柏”青翠葱茏,漫山的油菜花散发着浓浓的香气。我正襟危坐在学堂里,专心致志地听着台上范大师口如悬河的讲颂。
   一时间,我仿佛置身于浩淼的800里洞庭湖畔的岳阳楼之上。只见,春和景明,波光粼粼,沙鸥飞翔于蓝天白云之下,鱼儿悠闲地在碧波中游荡,老渔夫在兰花的清香里摇浆,远处传来姑娘恬美的歌声。
    多么美丽的祖国山河,多么优美动听的文字。 课堂上,范先生宠辱不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年后我学业期满。德高望重的欧阳修老师要我留校传道授业解惑。爹娘则希望我参加乡试中举,赢得一官半职,怎奈,范老师的谆谆教诲像一粒种子牢牢扎在我的心田里,男子汉,大丈夫当顶天立地,建功立业!
    为了施展我的抱负,我偷偷离开了父母,撇下了刚刚新婚的妻子,经朋友指点,来到了密州城,拜见了苏轼苏太守。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读着东坡居士的新词《江城子·密州出猎》,我的满腔激情再次被点燃起来。   
    我开始跟着苏大人一边学习修辞韵律一边自练习骑马射箭出猎。
   我35岁的那年,一心励精图治、强国固本的神宗皇帝在全国推行了“强兵保甲”的治国之策,我毅然决然地走出了自己的书房,投笔从戎收复国家破碎的山河。
    在村口和妻子分别时,我看着流泪的她,满口答应三年后就回。
    我骑着自己精心从金店铺的集市上选买的战马,提着登封城的王铁匠专门为我打造的长矛,背着妻子连夜炕出来的“锅盔”,来到了洛阳的兵营。之后,我和数千士兵,一路颠簸劳顿,辗转到达了距东京汴梁3000里之外的西北战场。我在庆州府的王韶将军手下做了一名普通的士兵。
   记得好像是熙宁二年,朝廷再次与西夏开战。英勇善战的王韶将军不负朝廷重托,指挥着我和将士们忠诚团结、一路拼杀,把狂妄的20万西夏部队杀得溃不成军,躲到了戈壁大漠里,取得了“熙河大捷”。
   这下,我想着天下平安了,能够回家和妻儿团圆了,谁知,没有过多久,西夏皇室内乱,神宗皇帝认为有机可趁,就出兵五路进攻西夏军队于灵州城。这一仗我和将士们苦苦打了18天,由于部队深入敌人腹地,粮草匮乏,天气寒冷,将士们冻伤战死的颇多,最后,带着遗憾无功而退。
   在双方的厮杀中,我在射死一名小头目的同时,也被夏人的长刀砍伤了右腿,我被俘了。做战俘的日子实在不好受,受冻挨饿不说,还得像牲口一样给蛮人干活。夜里,我躺在囚牢里,刺骨钻心地难受,想家乡想爹娘,想我魂牵梦绕的结发娘子。
   元丰五年三月,神宗带着国耻未雪的遗憾病逝了,新登基的哲宗皇帝再次向西夏纳贡称臣。两国的战事停了,我也被释放,我终于离开了荒凉凄惨的地域。
   又是一路的颠簸劳顿,又是一路的风餐露宿。三个月后,我拖着伤残的腿回到了中原,看到了思念中的嵩山。
   推开自家的柴门,还是走时的茅屋,还是门口的老枣树。爹娘已经不在,妻子青春已逝,儿子,我的唯一的儿子扯着我从未见面的的孙子孙女来到我的面前跪下,说:“爹,我和娘已经给你老人家上了10年的坟了。”
   嗨!-为了恩师的那一堂课,我把一家妻儿老小都给忘了!
   
   
                                                                        《登封时讯 嵩泉》2011年3月25日

爱你不是错 发表于 2013-2-12 13:36:33

:P

爱你不是错 发表于 2013-2-12 13:36:37

:handshake

千年老妖 发表于 2013-2-12 13:47:58

典藏佳作

好好活着 发表于 2013-2-13 10:38:29

 嗨!-为了恩师的那一堂课,我把一家妻儿老小都给忘了!
:victory::victory:

想念你的嗳 发表于 2013-2-19 21:33:44

路过看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间故事 :嵩阳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