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嶙峋太子沟
小时候,常听大人讲王子晋驾鹤成仙的故事,曾被王子晋不愿在皇宫内享乐隐居深山而感动,还为其刻苦品笙学艺,优美的笙音引来菊花仙子拍手叫好。那时就幻想能到子晋成仙的地方看看。长大后才知道,王子晋的故事就发生在家乡的嵩山,不禁为之感到自豪。但由于工作忙,无暇前往领略其胜景。直到本次嵩山探胜考察才去了太子沟,又登子晋峰,实现了小时候的梦想。沿登少公路西行,至郭店村东,再沿崎岖的巩登旅游公路北行,穿过天下第一女僧寺院永泰寺,便是太子沟。此沟就是2600年前东周灵王的太子晋修道成仙居住过的地方,名曰太子沟。王子晋又名王子乔,传说是东周灵王(公元前571年-前545年)的太子,他喜欢吹笙,在嵩山太子沟隐居30余载后,驾鹤成仙。
步入太子沟,沟口处便观得奇石林立,两山石壁如同天公雕刻一般,奇形怪状,千姿百态,如虎如狮,如猴如象,成群结队,或上或下,或立或卧,一个奇似一个,令人目不暇接。据传当年太子在此品笙,委婉动听,惊动了天上的神兽,成群结队前来听笙。山下的狮虎排成仪仗,夹道迎送从而留下了仙迹。
在太子沟口北有一块数丈高的巨石,顶上四处出檐,形状似伞,檐下的石柱像伞把。传为王子晋曾在此避雨,故名“太子伞”。伞下有石,砥衡若儿,痕若臂股,形象逼真,此石叫太子归来石,即“太子石”。在太子石东部有奇石组成一架龙体,龙头朝南,龙背向上。龙背旁有一石池,呈椭圆形,长七尺许,宽约二尺,深半尺余,活像一只大脚,印入石中,池前五趾分明,脚尖朝西北,脚跟朝东南,整个脚印清晰可辨。传为王子晋成仙后,三载返回,落鹤子晋峰,因急待想看曾栖宿30年的故地,便一只脚从峰上踩下,落在石上,印下此脚印。脚印形成一池,池内有清水,终年不涸。说来也怪,池周围上下浑然一体的石上,竟能有水,令人称奇。另有传说,此池为王子晋沐浴濯足的地方。池水似镜,坐池边,周围奇景映入池中,颇为美观。这就是中岳嵩山有名的“石池耸崖”胜景。宋代诗人楼异写诗赞颂此景曰:〖HTK〗“当年曾悟镜中形,道骨仙风拟紫冥,二十四峰明月夜,玉笙须向揖仙听。”
在太子石的左右崖畔,立石如笋,峭直中空,罗列为伍,称太子嶂。其西北山上为一片奇石群,形态各异如画。一石似老翁面向太子石,称老翁拜太子;一石似一脚独立,一手遮额,称行者独尊;一石似马腾空,称天马行空;一石似女抱子,称母爱;还有数石如睡狮,如卧虎,如雏鸟盼母,如天狗护府,如雄鹰阅世,千姿百态。石旁有一石洞,相传为嵩山之神浮丘公考验太子晋,化一老人和美女,指洞说亲,成婚于洞中。子晋听后,顿足而去。人称此洞为新媳妇屋。洞旁有一石庵,仰面观望,石壁上有一组红石线,构成一幅女娲补天图,耐人寻味。
在沟北岩上又有几组奇石,一组似钟鼓架于楼上称钟鼓楼,一组在岩壁上似为:“云仙”二字和一幅石线人形图案,称太子图,甚为奇幻。在子晋峰下的百丈悬崖石壁上有一天然门洞,洞口古藤盘绕,洞内冷风习习。传为王子晋当年读书修道30余载居住过的地方,人称太子洞,亦称太子门、太子走游洞等。洞沟底曲径而上,约行1公里山路,在沟底还发现两个巨石,巨石上红黑白线分明,恰如天然画龙点凤图,笔者称其为“龙凤呈祥石”。
观罢太子沟返回,穿过永泰寺北墙,并从此攀上子晋峰,但见子晋峰上奇石林立。登子晋峰再俯瞰山下群石,那鸟、马、猴、虎等奇石全都目视一方,拉长脖子,支起耳朵,全神贯注,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维妙维肖。俨然一个天然雕刻的动物园。传说,有天夜里,王子晋曾在此山顶吹笙,婉转悠扬的笙音传到天空,传遍五湖四海,令天上的神鸟、神兽听得如痴如醉,纷纷来到此听五子晋品笙,直听得神魂颠倒,忘乎所以。待王子晋笙音停后,这些神鸟神兽们愣过神来,忽然发现天早已大亮,他们泄露了天机,已无法返回天界,便各自化为石头,永驻此山。明代诗人傅梅登子晋峰吟诗道:“王子飞天去,千山空月明;我来峰上坐,犹如听吹笙。”
王子晋胞妹观香,随同哥哥来嵩山修道,居住在子晋峰南观香峰下的天然石洞中,后人称此洞为皇姑洞。洞下30米处有一天然奇石,像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面西端坐,高约4米,身着黑色素装,发如凤冠,轮廊清晰,传为观香石。子晋住在太子沟,观香住在观香峰下皇姑洞。一日,观香到太子沟求哥学笙,不料看到哥哥正在太子湖中洗浴,观香很难为情地折身而回。此后,为了兄妹俩修道传书,疏通联络,在山坡上修筑一条地下管道,用水传递书信,名曰“水道传书”,俗称“顺书匣”。如今农民在子晋峰周围垦荒中还不断挖出石渠件。现在太子庙和永泰寺内均存放有的近年挖出的石渠件。
观罢太子沟和子晋峰奇景,自然想听一听王子晋驾鹤成仙的故事,在我们的邀请下,一位老农,再次给我们讲述了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边听边看眼前太子沟之景,细品故事的味道,其寓意颇为悠远而美丽。
相传东周灵王的太子,名叫晋。人们称他为王子晋,也称太子晋,又名王子乔。王子晋自幼喜欢吹笙。他吹的笙,声如凤鸣,婉转悠扬,十分动听,宫中人都喜欢听他的笙声。特别是他的妹妹观香,一天听不到他吹笙,就没精打采像丢了魂儿;两天听不到他吹笙,就身若有病,魂不附体。王子晋见妹妹喜爱听笙,就让妹妹学吹,但观香怎么学,也赶不上哥哥的笙声好听。
当时的东周王朝,诸侯纷扰,天下不宁,王室衰微,明令不行。子晋对王宫生活感到厌烦。一天,他吹着玉笙,走出皇宫,离开了繁华的京都洛邑,涉水登山,求师问道,往来于伊洛之滨。他见伊洛水滔滔东流,波澜起伏,就吹着玉笙,唱着歌儿:“伊洛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伊洛之水娇兮,可以濯我笙……”
笙歌声传到离伊洛河百里外的嵩山上。嵩山上当时住着一位道人,名叫浮丘公。他在嵩山修道50余年,遍尝百草,济世救人。这天,浮丘公正在嵩山上尝百草,闻听优美的笙歌从伊洛河边传来,便手扶仙仗,往伊洛河边走去。王子晋见浮丘公年逾古稀,白发苍颜,道冠朱服,手扶仙杖,知道来人非凡,便走上前去向浮丘公深施一礼。
浮丘公说:“王子想找清静,何不登上嵩山?那里飞瀑腾空,层峦叠翠,崖石嶙峋,气象万千,实是深造之良地也!”
王子晋说:“师傅,您……”
浮丘公又说:“我是出家修道之人,久居嵩山,常闻王子的笙音,早想会见,今日见到王子,诚感幸运。不过王子的笙声华而不实啊!”
王子晋听后,又向浮丘公深施一礼,道:“弟子愿随师傅上嵩山。”
王子晋随浮丘公来到嵩山,见巨壑深谷,云雾弥漫,高兴极了。从此他在浮丘公指教下,终日吹笙练歌。
自从王子晋出皇宫后,王观香听不到哥哥的笙声,如大病在身,卧床不起。周灵王与正宫娘娘诏遍天下名医,都没有治好女儿的病。有一天,一阵悠扬的笙声随着和煦的东南风传到王宫,王观香仔细一听,是哥哥的笙声,霎时精神大振,病即痊愈,走出王宫,迎着歌声往嵩山走来。
王观香登上嵩山,站到一座山峰上一瞧,东边山峰上坐着一位老翁,道冠朱服,童颜鹤发,手扶仙杖,倾耳细听。北边一座山峰上王子晋盘腿而坐,手托长笙正在吹奏。当朝霞照到嵩山上时,王子晋好像一尊金罗汉,摇身晃膀,吹起九曲之歌:〖HTK〗“一曲笙罢,鹏程万里;二曲笙罢,古松增翠;三曲笙罢,和风拂煦;四曲笙罢,五彩祥云;五曲笙罢,山河壮丽;六曲笙罢,日月增辉;七曲笙罢,山岳回鸣;八曲笙罢,出水蛟龙;九曲笙罢,凤凰来仪。”
动听的歌声,真是人听到不走,鸟听到不飞,羊听到不叫,马听到不踢。王观香听得心旷神怡,飘飘欲醉,到了留连忘返的地步。
王子晋笙声一息,忽然黄花丛中,走出一位妙龄女子,面如满月,明目皓齿。子晋在宫中见过千万美女,都比不上此女的姿色,因此对她十分倾慕。这时女者嫣然一然,柔声细语地说:“王子的笙声真好听啊!愿你长奏百年!”
子晋说:“你是哪方人士,咋来这里听笙品韵?”
女者说:“我是菊花仙子,特来中岳散花,恰遇王子弄笙。你若愿意脱离凡尘,可到瑶台一会,我定厚礼相待。”说罢,脚下生出一朵彩云,飘然而去。
以前子晋在王宫宗室,因不满朝廷的残暴,触怒过灵王,受过多次斥责。如今他到了欢乐的妙境,又见女者如此多情多意,便不愿回宫。正在这时,从天上又传来菊花仙子的声音:“王子你若有心,明天面向东南,重奏九曲之歌,那时有一仙鹤,驾你上天宫来。”
王子听完,非常高兴,恨日月不明飞转。第二天早晨,他见妹妹王观香也登上嵩山,高兴之余,把菊花仙子邀请之事,讲给妹妹。王观香听后非常羡慕,只是以后听不得哥哥的笙声,就要哥哥教她学吹九曲之歌。
子晋对她说:“你可拜浮丘公为师,他会教你吹出优美动听的笙声!”说罢兄妹俩来东峰拜见浮丘公。
浮丘公见了子晋,笑着说:“洞笙引凤,王子要升天了。”?
王子晋听后问:“师傅知道了此事?那怎么升上天宫瑶台呢?”
浮丘公递给子晋一张红纸。子晋一看,红纸上写着四句话:“王子面东南,九曲歌三遍;仙鹤拜会你,乘它会瑶仙。”
王子晋看罢,便说出妹妹要拜他为师的事。浮丘公听了,认真地对王观香说:“你能吹过三个花开花谢,我自去教你。”说罢扶仙杖而去。
第二天,王子晋一早就坐在山峰上,面朝东南方,连奏三遍九曲之歌。歌声刚停,从东南方半山腰的花草坪上,飞出一只丹顶白鹤,停在他面前,连连点头乍翅。王子晋见这只丹顶鹤个大如案,就往鹤背上一坐,白鹤展开翅膀,便往天宫瑶台飞去。王观香看见哥哥乘鹤升天,誓死不回皇宫,坐在那个山峰上,整天静心吹笙。
王子晋乘鹤飞上瑶台,会见了菊花仙子,两人结为夫妇,十分恩爱。闲暇时节,夫妻相伴,同乘白鹤,遍游天下名山大川。他们飞哪里,王子晋的笙声就响在哪里,菊花仙子就把花播种在哪里,夫妻俩倍受世人尊敬。
他们来到缑山,缑山上建造了“升仙观”;他们来到雁荡山,有一段山岭起名“仙亭山”;他们来到乐清县游玩了两座山,一座山起名“笙台山”,一座山起名“吹台山”。中岳嵩山呢,人们把王子晋吹笙坐过的那座山峰称“子晋峰”,并在太子沟内建了太子庙,他的妹妹王观香吹笙坐的那座山峰称“观香峰”;浮丘公坐的那座山峰称“浮丘峰”,丹顶白鹤起飞的地方,建了个庙院,名叫“白鹤观”。子晋、观香、浮丘三座山峰,均列入嵩山七十二峰。
汉代诗人刘向曾写诗赞王子晋:“妙哉王子,神游气爽;笙歌伊落,拟音凤响;浮丘感应,接手俱上;挥策青崖,假翰独往。”宋代大诗人欧阳修也写诗赞王子晋:“昔闻天子晋,把袂浮丘仙;金骏于此堕,吹笙不复还;玉蹄无亦久,涧草但荒烟。”
:victory::handshake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