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赶 集
天没亮,土著人郑二就自个儿抹黑起了床。他决定今天到临近的R城碰碰自己的运气。可能是本地人不识本地货的缘故,连续三天,郑二在县城的自由市场没有卖出自己的一件商品。
简单洗漱了一番,背上自己的行囊,也没有打扰熟睡中的妻子,郑二就一个人轻轻地出了门,来到了最为熟悉不过的老式街道上。
路灯下,早起的身着橘红色马甲的大妈大爷级的环卫工挥动手中的扫帚,清扫着昨夜里,人们丢弃的残羹冷炙和四处散落的白色垃圾。
今天,郑二的心情不错。他迈着欢快的脚步行走在初春的黎明里,抬头看看天空中将要寥落的星星,这个有点神经质的土著人在心里祈祷着,新的日子给他带来好运气。
长途客车站在城区的东边。郑二花费了28分钟时间来到售票窗口,拿出身份证和崭新的50元钱,买了一张赶往R城的头班车的车票,踏上了淘金的路程。
经过两小时四十五分钟的颠簸,郑二终于来到了R城。这个陌生的新型城市比自己居住了近20年的小县城大了许多,楼群成片、烟囱林立、街道如织、舟车似粥,繁华吵杂。
在路边的一家“正宗西华逍遥胡辣汤”的早餐店里,郑二要了两块钱水煎包和一小碗儿豆腐脑,喂养一下早已饥肠辘辘的肚子。
鲜艳、生动、温暖、柔情的太阳抚摸照眉头的时候,土著人郑二打听着来到了R城久负盛名的商业街上。
街上,店铺一个挨一个,摊位一个接一个,服装鞋帽、五金家电、婚纱摄影、装饰建材、饭庄酒店、干货青菜、茶社粮行、牙科发廊,应之尽有。
在邻近书店的一个偏僻的拐角旮旯地方,郑二寻得了一片立锥之地,打开自己的行囊,摆上自己的所要出售的商品,拧开别在腰间的喊话器,开始了一天的叫卖。
“赶集路过经过的各位朋友,今年刚刚出炉的新鲜诗歌,谁要呀,十块钱一首,拿回去读读,你会顿开茅塞、醍醐灌顶、三天肚子不饥五天大涨见识吆。”
“我是一头会唱歌的小猪,来自
遥远的美丽爱尔兰,那里
有碧绿的水草,蓝天、白云下
有金色的小鸟、白的羔羊
姑娘们翩翩起舞,薰衣草
编织起她们美丽的裙裳
月季花的绚丽,无人问津
纯情的玫瑰独自绽放,风笛
悠扬,飘荡在辽阔的大西洋
。。。。。。。。。。。。”
“这是哪来的神经病、疯子,赶快滚蛋!别在这里大呼小叫,影响我做买卖。”
正在郑二用纯正普通话,纵情叫卖的当儿,一个模样儿、腔调儿看似当地人的健壮老头来到了摊前。
“大叔,给点面子,行个方便,家里还有正在读书的孩子那。”郑二微笑着递上一支“红塔山”。
“愚蠢的外乡人,我们这里的人不喜欢诗歌,你走吧。”老头换了一副温和的面孔对兴头上的卖诗人,好心提醒道。
“让我试试,好吧,大叔。”郑二怀揣着一丝希望,站在原地乞求。
健壮的老头摇摇头走了,空气中,在此扬起抑扬顿挫来。
一拨又一拨看稀罕的男男女女来到郑二的诗歌摊前,听一听,然后,笑一笑离开了,没有一个人愿意和他做交易。
中午过去了。
下午也快完了。
郑二的口袋里没有一毛钱的收入。
难道自己太主观,想当然了,R城里的人也真的一样不喜欢诗歌,只爱啤酒,烤鱼?
劳累一天,口干舌燥的诗人,望着西边天际处的晚霞,再次陷入了困惑之中。
“叔叔,我这里只有五块钱,你的《我是一头会唱歌的小猪》可以卖给我吗?”,一个小姑娘却生生、弱弱地问。
“可以呀,完全可以,小妹妹。”这时,郑二有点兴奋,也有点不相信自己。
当夜幕完全落下的时候,郑二离开了R城,他不相信自己的诗歌卖不过张三的色情小说,他坚信自己“生产”的“粮食”,一定比马五的羊肉烩面值钱。
小姑娘那双明亮的眼神,给他注入了未来生活的动力。
;P 赶集的小姑娘。。。 农村人都是赶会类 :P 写得不错!希望看到楼主更多更精彩的文章! 呵呵 赶集就是我们农村说的 赶会 :loveliness: :P:P:P 楼主写得不错!虽然郑二一天只卖给一个小姑娘一首五折诗歌。但是,已经看到了希望。毛主席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诗满壁,画满坡,八十老翁写文章,七岁稚童颂诗歌,宁可三天不吃肉,敢叫诗词涨新箩。。。。。。祝好文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