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隐士 发表于 2011-8-10 08:58:05

革命圣地白栗坪

        ?
        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一带是全国著名的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也是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司令部的所在地。司令员皮定钧和政委徐子荣在登封市白坪乡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白坪乡位于登封市南部山区,距市区23公里。这里四面环山,层峦叠嶂,山峦逶迤连绵,地形恰似“连环套”。这里的沟沟岔岔成拱型铺开,可以屯驻,可以进击,紧急时可能隐入群山与敌周旋。
        1944年春,日寇集结强大兵力,进军河南。当时驻守河南的国民党军蒋鼎文、胡宗南和汤恩伯部队数十万兵马,节节溃败,狼狈逃窜,使豫西38个县沦于敌手,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5月6日,日军侵占了登封城。当年9月5日,中共中央做出了英明决策,在林县郭家园成立了豫西抗日先遣支队,由皮定钧任司令员,徐子荣任政委。该支队共1700人一路南下,抢渡黄河,横跨陇海铁路,于1944年9月28日到达登封境内,开始创建以嵩山为中心的豫西抗日根据地,10月1日,支队司令部进驻箕山腹地东白坪。
        1944年9月至1945年9月,先遣支队以白坪为中心,兵分四路向周围巩、荥、密、禹、伊、临、偃、洛等地出击,扩大巩固抗日根据地,同日、伪、顽势力展开了生死战斗,大小战役无数。有力地牵制了敌人的前进,保卫了大西北,为华北、华中乃至全国的解放做出了卓越贡献。毛泽东主席曾为皮定钧挥毫特批六个大字,“皮有功,少晋中”。当时登封的地方武装势力就有21个,支队的指战员们,在登封人民热烈拥护和支持下,先后经过了颍阳李洼的“砍尾巴”战斗、夜袭日军飞机场、白栗坪突围、马峪川突围、曹村伏击战、少林寺伏击战、官湾歼灭战、三打东金店、智取南小寨、花椒岭石坑战、石道遭遇战,大冶围歼战、解放登封城等等百余场战斗。不仅消灭日伪、顽军1800多人,缴获弹药武器累累,而且在嵩山牢牢地站稳了脚根。豫西抗日根据地迅速扩展到包括6个专署,26个县署,拥有20000多平方公里面积和800多万人口的大块根据地。在根据地内,陆续建立县、区、村抗日民主政权和农民协会,并领导广大贫苦农民,实行减租减息,开展“倒地”运动。皮定钧司令员、徐子荣政委委任宁治国担任登封县抗日政府县长、办公地点设在白坪。
        在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开赴豫西的同时,1944年9月,中共中央的杨家岭召开重要会议,决定由王树声、戴季英、刘子久组建中共河南省委(后改为河南区党委)、河南人民抗日军和河南军区,由王树声任司令员,戴季英任河南区党委书记兼抗日军和军区政委,熊伯涛任参谋长,吕振球任政治部主任。已先期到达登封的皮定均、徐子荣部为第1支队,由韩均、刘聚奎任司令和政委的部队为第2支队,由陈先瑞任司令兼政委的中央警备第1旅第2团为第3支队,张方千任司令兼政委的第385旅770团为第4支队,开赴豫西抗日。党中央把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看得非常重要,认为这是连结华东、华北和陕北的重要战略部署。毛主席多次找王树声、戴季英谈话交待任务,帮助组建部队。11月20日部队出发前,中共中央在马列学院举行了盛大的欢送大会。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贺龙、叶剑英、萧劲光等中共中央和陕甘宁晋缓驻防军的领导人,都参加了大会。11月底部队出发时,毛主席和中央的领导又亲自为部队送行。毛主席紧紧握住王树声的手说:“我预祝你们很快开辟中原根据地,这是插在蒋介石心上的一把钢刀,希望部队象柳树一样插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
        1945年2月26日,王树声率领大部队由延安到达登封的东白栗坪,与先期到达的皮定均支队会师。当时白坪一带住满了八路军,白坪西边的安庙、大金店一带则住满了尾追而来的1000多人的日伪军。为了使河南军区部队在登封站稳脚根,王树声命令第3支队和登封民兵配合于当晚在白坪三元、堂子坡埋伏,黎明对尾随而来的日军展开血战,迫使日伪军落荒而逃。白坪到处贴满了欢迎王戴大军的标语,和《国民革命军河南人民抗日军八大主张》的布告。
        3月2日,王树声、戴季英在东白栗坪梁宪章家,召开了党政军主要干部会议,宣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成立河南区党委、河南军区及河南人民抗日军的决定,以及进入河南的部队实行统一整编的意见。会议决定:皮定均、徐子荣部为第一支队兼第一军分区,辖3团、35团,建立第一地委,部队展开于登封、偃师、巩县、洛阳、伊川、荥阳等地区;韩均、刘聚奎部为第二支队兼第二军分区,辖18团、59团,建立第二地委,部队仍活动于新安、渑池、陕县、孟津、洛宁、宜阳等地区;陈先瑞部为第三支队兼第三军分区,辖7团、9团,建立第三地委,部队展开于南召、鲁山、方城、郾城、叶县、舞阳、西平、遂平、确山、泌阳等地区;张才千部为第四支队兼第四军分区,辖10团、12团,建立第四地委,部分展开于许昌、禹县、新郑、长葛、新(郑)密(县)郑(州)间、新(郑)密(县)禹(州)间地区。会议确定战略展开后的军事斗争方针为:以各分区独立斗争为主,同时采取有合有分的作战方针,依实际情况,可集中全军区力量或临近两三个分区力量,统一打开局面。军区和区党委机关驻登封白栗坪和马峪川孙桥村的孙秋芳家,在孙桥村南的鹅沟村设置了电台与延安保持联系。当天,王树声与戴季英向中共中央作了报告。河南军区以登封为中心,指挥豫西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3月,组建了第五支队、五分区和五地委,阎学圣任司令,刘健挻任政委,辖伊阳、嵩县、宜阳等县。4月,太行军区为加强豫西八路军的力量又派了了刘昌毅、张力雄率36团、37团到达登封,被编为第六支队、六分区,辖登临、宝丰、鲁山、郏县、舞阳等地。至此河南军区六个支队组建完毕。
        河南军区成立后,使皮定均建立的嵩山抗日根据地,快速扩大到黄河以南、京广线以西的广大豫西地区,登封也成了豫西抗日根据地的首府。王树声等领导同志,在登封指挥六个支队作战,首先于3月初指挥第三、四支队对驻禹县西部的日伪席子猷部,展开攻击取得了胜利,接着又平息了宜阳县顽军徐吉生勾结伪军的暴乱。3月下旬,河南军区又指挥一、四支队发起了密南战役,解放了密县以南、禹县以西、郏县以北、临汝以东的大片地区。4月,河南军区又指挥第一、三、四支队粉碎了日伪军1600余人对军区所在地嵩山地区的大扫荡。5月,又指挥第四、六支队粉碎了日伪军几千人对禹西地区的大扫荡。6月,组织部队打下了临汝以南的大部分地区,进军伏牛山,扩大了抗日根据地。7月,又指挥第一、六支队拔除了登封大冶镇的伪顽据点。8月18日到24日,又指挥军区野战支队对拒不投降的日伪军发动攻击,先后解放了密县县城和登封县城。8月28日河南区党委、河南军区机关同登封县委、县政府一起搬入登封县城原县政府大院办公。10月1日,河南军区在王树声的带领下,为避免内战,奉命于登封集中撤离豫西南下桐柏,与李先念率领的新四军五师会师,坚持中原斗争。?
        皮、徐支队在登封同登封人民建立了血肉般的深情厚意。1958年,皮定钧司令员还专门回来探望了登封的父老乡亲,还撰写了文章《回到我的故乡白栗坪》。后来,皮定钧所在的老部队还到白坪,送来军马和拖拉机,支援故乡发展农业生产。
        皮、徐抗日支队虽已离开登封50多年了,而今天,白坪人民提起皮定钧、徐子荣还深感骄傲和自豪。在东白坪村曾救过皮司令的李老大娘的孙子,今年已53岁的高丙良谈起他大奶救皮定钧的事倍感自豪。他说,皮定钧《中岳狂飙》书中写的李老大娘就是他的大奶。当时皮定钧司令、徐子荣政委带着部队刚来白坪时,由于人生地不熟,第一见到的就是他大奶。当他大奶知道皮定钧是共产党,地方武装要打共产党时,就把消息告诉了皮司令。当双方打起仗时,他大奶执意要保护皮司令,把皮司令藏在了好几块木板后。后来白坪突围,皮司令才搬出他家。
        韩全德家是先遣支队的司令部,也是抗日时期的登封县政府。在村民们的带领下,笔者来到了韩全德家,过去的五大间土窑洞已不见踪影。1990年韩全德为建房,将土窑洞全部平掉,建起了平房。
        白坪乡的烈士陵园,建造在白坪初中后的半山坡上。陵园门两旁书写着“血沃中原,忠魂永存”和“驱日寇献身中岳,救人民气壮山河”的大字。陵园内“皮定钧司令员纪念碑”、“徐子荣纪念碑”和原支队35团团长王诚汉书写的“抗日英烈名垂千古”纪念碑格外肃穆。
        据白坪乡乡长介绍,烈士陵园始建于1978年清明节,有18位烈士在此安息。而今,烈士陵园、先遣支队司令部、抗日县政府旧址,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用革命先烈同仇敌忾、不屈不挠、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教育和激励了一批批青少年。

想念你的嗳 发表于 2013-4-15 09:58:40

路过看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革命圣地白栗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