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嵩山 发表于 2011-8-10 18:24:49

101岁国学大师文怀沙称: 中岳嵩山是中华文化圣山(郑州晚报整版登载)

本帖最后由 大话嵩山 于 2011-8-10 18:40 编辑

在天地之中登封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一周年之际,国学大师、101岁高龄的文怀沙8月6日至9日受登封嵩山文化研究会邀请,高论“嵩山文化与国学”。

昨日,结束讲演的文老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嵩山位居天地之中,集儒学圣地,道教之源,禅宗祖庭,武林盟主等于一体,是华夏文明发祥地和传播以及传承的中心,一直承担着中华民族文化圣山使命和责任,因此我们要像西方人崇拜奥林匹斯山一样来仰视嵩山。

传说和遗迹为嵩山的历史呐喊

文怀沙认为,远古时代嵩山成为崇山,表明先人对山的崇拜。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八卦、二郎担山赶太阳等众多神话传说,在以嵩山为中心的中原地区留下了众多的遗迹。距今9000年到7000年的裴李岗文化在嵩山地区有43处遗址,数量之多,分布之密为全国之冠。

距今4500年到40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在嵩山地区更是星罗棋布,王城岗、八方遗址、颍阳遗址、杨村遗址、君召南洼遗址分别是全国和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时期,人文始祖黄帝诞生于嵩山余脉凤后岭下的轩辕丘,战胜蚩尤建功立业,一统华夏后定都于嵩山脚下。唐尧、虞舜的重大政治活动在嵩山地区也很多,尧晚年数次到登封箕山拜访许由,留下了箕山、颍水、洗耳泉、许由冢等文化遗存,后来帝尧巡狩阳城,并以百岁之高龄驾崩于嵩山脚下的登封阳城。舜帝传说曾迁都到登封负黍城。

历史名人与嵩山文化相映辉煌

嵩山又是大禹的诞生地,夏商周三代都是环嵩山建都,成为华夏人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中心。这里是黄帝、老子的诞生地,孔子虽生于山东,但他曾到中原问道于老子,尤其是孔子又是宋人的后代,宋在中原,孔子祖籍在中原。佛教传入中国建造最早的寺院就是位于嵩山怀抱的大法王寺,并且开始由洛阳、嵩山地区向全国传播。

嵩阳书院是宋代四大书院之首,始建于五代后唐时期,当时进士庞式在这里聚徒讲学,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赐额太室书院并颁赐九经书疏,自此大大显扬于天下。后来,理学家程灏、程颐在此讲学,使嵩阳书院成为理学尤其是洛学的重要传播基地。北宋时,嵩阳书院的名师,除二程之外,还有大名鼎鼎的司马光、范仲淹、王曾、韩维、吕诲、范纯仁、李纲、朱熹等大儒,他们的讲学活动,使儒学尤其是宋代理学在嵩山地区更为广泛传播。

嵩山是形成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动机和孵化器

文老说,嵩山文化中的武术文化、医学文化为大家耳熟能详,黄帝文化、河洛文化等也是嵩山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嵩山民俗文化和艺术文化也独具特色,这里不再赘述。嵩山天下奥,奥在文化的古老和厚重。有专家说过,中华文明的核心是中原文化,中原文化的精髓是嵩山文化,诚哉斯言。嵩山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嵩山文化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嵩山是形成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动机和孵化器,这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嵩山文化作为中原文化的源头和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无愧于“古老的山、神秘的山、文化的山”等一连串美誉。因此说以嵩山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是我们华夏人的根。

文怀沙 斋名燕堂,号燕叟。笔名王耳,司空无忌。著名国学大师、红学家、书画家、金石家、中医学家、吟咏大师、新中国楚辞研究第一人。1910年生于北京,祖籍湖南。现为世界汉诗协会终身会长、上海大学文学院名誉院长、西北大学“唐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名誉主席、中国诗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黾学院名誉院长等。文怀沙20世纪40年代就在文化界有一定名望。代表作品:《四部文明》(总编),《屈原九歌今绎》,《屈原离骚今绎》等。

年龄造假:没有的事!

曾经因为网上质疑文怀沙年龄、经历、学识造假,文怀沙曾经一度成为网上攻击的对象,更是掀起了一场“打假”的狂潮。究竟是网络上有人造假炒作,还是文怀沙造假盗名呢?谈及这些问题,文怀沙至今非常谨慎,他只是说了一句:年龄造假?没有的事!并表明“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的态度。

文怀沙老先生早就享有“大师”声誉,许多年前就已是长髯飘飘、鹤发童颜。而文怀沙的秘书给记者提供了当年发表的声明: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我诞生于忧患频连之己酉腊月初五,即阳历一九一零年一月十五日,其他歧说,俱不足信。后世史家当以此为据,无劳辨析,此哀言也;亦善言也。自揆平生碌碌,泰半荒度。堪留赠后贤及我不认识之子孙,已公开刊布者有:“正清和”三十三字真经及《四部文明》二百卷(约近一亿四千万言)。知我,罪我,有书为证,乌足道?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如是而已。

而从网上,记者查到了文怀沙的儿子文斯发表的《有关家父的年龄》一文,文中称,家父与家母当年离婚后又各自再婚,而家母的第二任丈夫就是家父的好友卞之琳叔叔,卞之琳叔叔出生于1910年,与家父兄弟相称,他和家父并无悬殊的年龄差距,仅从他与家父的关系,就可以推断出家父的真实年龄。

老子文化诞生于嵩山

说起老子,文老读起了3年前他写的《读道德经随想录》的文章:道家哲学应是“极高明”,又“体大思精”者,首功归老子。他以理性态度为起点看待万物,并出之以诗情般的阐发。就目前我们所了解,老子是中国文化史上具独创思维体系的先驱;作为伟大的东方哲人,老子为先秦诸子导乎前路,他的学说俯仰百代,直接影响后来的法家、兵家、医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上承周公遗泽、最讲“礼”、最守“规矩”的圣人孔夫子,也要向“自在逍遥”的老子求教。孔子自比为“凤”,把老子比作“龙”。“凤”向“龙”问礼。想想看,这是为什么?研究老子不能不去溯其“源”——也就是参透为什么“文王拘而演《周易》”;更要去思考他的“流”,要认真领会《庄子》《韩非子》《孙子》《淮南子》……乃至于有关孔子的典籍。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认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天下万物出于有,有出于无。”这是老子最基本、最朴素的,超思辩的思辩和宇宙观。正确理解老子的“无”,我们就不难懂得他为什么主张“无为”,“无为”不是不作为,乃是“万物作焉而不辞”,也就是吕不韦所说:“老聃贵柔”,是“无为而无不为”,这是何等高明啊!

传统文化与养生之道

文怀沙虽年逾百岁,但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脚步稳健,讲话激情飞扬。文老首次透露,他的养生之道,就是“正、清、和”三字,每天早上、中午和晚上,双手贴腹,舌顶上腭,高念“正、清、和”三字,收腹、鼓肚,每次三遍,每天三九二十七遍,心情气和,妙不可言。他之所以没有老年斑,就是这样练出来的。
文老来到仰慕已久的嵩山大法王寺,在与方丈释延佛谈学论道亲切交谈后,挥毫写下了“正、清、和”三字,并给释延佛解释说,凡大善智识,咸具大千慈悲,必含慕道沉痛,发广大心作普济愿,成功德业,礼无上果。

嵩山老朽 发表于 2011-8-11 09:36:10

老子文化诞生于嵩山,文怀沙虽年逾百岁,但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脚步稳健,讲话激情飞扬

君莫笑 发表于 2011-8-29 08:55:52

大话嵩山说大话,一派胡言!:lol

永恒 发表于 2011-9-10 23:08:54

学习了

空虚寂寞 发表于 2012-2-10 17:30:17

这就是大话精髓?

吴丰毅 发表于 2012-6-5 07:42:14

非常感谢您!

吴丰毅 发表于 2012-6-7 06:31:43

应该加分呀

我来了 发表于 2012-6-9 08:52:36

中岳嵩山是中华文化圣山

爱你不是错 发表于 2012-12-2 15:56:17

一,就是名不虚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01岁国学大师文怀沙称: 中岳嵩山是中华文化圣山(郑州晚报整版登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