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嵩山 发表于 2014-10-5 10:33:22

千万里将军“抗日援朝”(“颍阳旧事·家在颍谷”

在当今韩国政坛,活跃着一批“颍阳千氏”:前国防部长、情报部长千容宅,前法务部长、国会议员千正培,财务部长千炳奎,福利部长千命基,韩国驻英大使、韩核六方会谈韩国代表团团长千英宇、青瓦台总统府发言人千皓宣……
2009年4月25日,登封市颍阳镇镇长孙卫杰先生授予韩国“颍阳千氏”中央宗亲会寻根参访团团长、前法务部长、国会议员千正培先生等一行
40位“颍阳千氏”后裔“颍阳镇荣誉镇民证书”;
2008年5月11日~12日,朝核六方会谈代表团韩国代表团团长、驻英大使、韩国“颍阳千氏”中央宗亲会参访团团长千英宇率韩国“颍阳千氏”寻根访问团一行16人,在颍阳祭祖揭碑。
自1983年以来,韩国“颍阳千氏”或组团、或自发,相继到颍阳寻根,并在安寨村道教名观玄都观前,以中、韩(朝)两种文字立下“根在颍阳”、“千万里故里”两通石碑,归宗颍阳。
韩国千姓为什么认祖颍阳?
“根在颍阳”碑云——
据韩国颍阳千氏宗谱载,千氏万里,字远之,号思庵,谥忠壮公,颍阳其贯邑也。明嘉靖癸卯八月一日生。万历壬辰(1592年)以总督将五军师调兵领粮使,携千祥、千禧二子,奉命东征,赴朝抗倭(谱牒载:明朝1593年3月13日入东国)。三战三捷,仍留箕城(殷商王族箕子在平壤建立政权,是故平壤亦称箕城——记者注),策勋资宪大夫(正二品),奉朝贺封花山君(花山在韩国庆尚北道永川市),落籍朝鲜,宗兴族旺。四百多年来,宗众缅怀先祖、思念故里俱切。适逢和谐盛世,中韩友好,自一九八三年以来,先后有千万松、千炳国、千炳其、千泰浩夫妇等多批韩国颍阳千氏后裔,涉千山万水,来中华颍阳寻根问祖,历经奔波,终于二零零七年春发现,颍阳安寨村玄都观内的古碑上载有千氏。寻根有国,确认祖地,特勒石以记之。
                                        千千氏后裔敬立
                                    公元二零零七年十月
万里故里”碑云——
千万里故里位于登封市西部,东脁嵩山少林,西望洛阳龙门,北毗颍阳名镇,南临依箔河水,域内有玄都观,……韩国千氏之贯邑,……明朝中期,此地千氏一族养育出千万里,荣登武科状元,召为太清殿守卫使兼总督五军师,以调兵领粮使兼总督将奉命率兵赴朝抗倭,战功赫赫,封花山君,落籍韩邦。秉承中原文化,忠孝传家,敦族礼律,子孙繁盛,人才济济,光宗耀祖,荣显故里。
玄都观衰破不堪,颇类久病初愈的老者。
古建筑仅存玉皇殿、西耳房。玉皇殿为清雍正七年(1729年)重修,西耳房小巧玲珑。余皆近年修补改建,潦潦草草,已失原貌。
无道士之值守,无庄严之可言。
玄都观创建年代不详,元延祐六年(1319年)重建——碑在说话,但不能诉说它的全部。
玄都观现存宋、金、元、清古碑计有14通之多。韩国“颍阳千氏”认祖颍阳安寨村,并在玄都观立下“根在颍阳”、“千万里故里”两通新碑,全赖一通明代残碑。
别说在安寨村,就是颍阳全镇乃至登封全市,都找不到一户千姓人家。这儿没有千姓人家,韩国“颍阳千氏”为何还偏偏归宗颍阳镇安寨村?
在国内,千姓罕见;在韩国,千姓堪称大姓望族。
早在1985年,韩国经济企划院进行国情调查,千氏有23184户、97412人,在274个韩国大姓中,排在第53位。目前,朝鲜半岛千姓人口约有22万。
韩国千氏,源出颍阳——朝鲜史籍《大明遗民史渊源补遗》与《韩国千姓大同谱传》云:韩国千氏,以颍阳为本贯;朝鲜半岛本无千姓,生于河南登封颍阳的明朝将军千万里,是落籍朝鲜半岛的千氏第一人,是韩国“颍阳千氏”的“中始祖”。
因是“颍阳千氏”,自1983年以来,韩国千氏后裔不断到颍阳寻根问祖——惜乎千氏“根在颍阳”,无方志之记载,无实物可印证,乃至颍阳全镇现在连一户姓千的人家也没有。
“根在颍阳”,是不是只是一个传说?
韩国文献与千氏宗谱的说法,倘若不能与中国颍阳的史料相互印证,那么也就只能信者自信,疑者自疑。
双方都在寻访实证。
宋植芝先生在颍阳镇政府当了多年秘书,退休后在镇里的老干部活动中心继续忙活颍阳的文化发掘,是个“颍阳通”。
宋先生说:“这些年,韩国千姓人士不断到颍阳寻根。诺大一个颍阳,连个千姓的影子都寻不来,怎么归宗?也就是在颍阳转转,看看与之毫不相干的颍阳古迹而已。”
有个千万松教授,甚至要走了镇里正在编写的《颍阳乡志》草稿,希望能寻出个蛛丝马迹。
“几年年,在颍阳大街上,碰到过两个韩国人。一位白发苍苍,一位中年汉子。他们乘出租车而来,下车正巧被我碰上。因为没有翻译,老者就在手心里写了一个‘千’字。”《颍阳乡志》编辑王昭渠先生说,“知道韩国千氏根在颍阳这事儿,我猜测他问我是不是姓‘千’或什么的。我在自己的手心写了个‘王’字,告诉他,我姓王,不姓千,老人很失望。也有人指指颍阳老城墙,他只是摇头。他们上了出租车,在街上兜了一圈,就走了。”
双方都在寻找,都在等待奇迹出现。
2007年的春天,安寨村民张红匾先生在本村一户姓张村民的院子里,发现了一块古碑。
古碑已残,没天没地;反正两面,刻的都死密密麻麻的人名。
从形制看,古碑疑似明碑;具体年代,已难考证,只能读出“……七年庚子……”,甚至有的文字,也已漫漶不清。
古碑当是一通功德碑,刻的是100多位善男信女,颇类“花名册”。其中,“千”字在古碑上出现7次:千进江、张门千氏、穆门千氏、千门张氏、千门尚氏等。
如果是张、王、李、赵等大姓如此频繁地同在一通古碑上,不足为道;即便千姓罕见,古碑倘若不在颍阳,而在他地,韩国“颍阳千氏”也不会以此为奇。
因为它在颍阳,韩国“颍阳千氏”自然视若珍宝。古碑证明,颍阳曾经居住过千姓一族;韩国千氏根在颍阳,自此不再只是传说;残破古碑,可与朝鲜史籍乃至韩国千氏宗谱,相互印证。
千进江、穆门千氏等,也许只是历史的过客。
他们穷其一生,留给今天的,也许只是古碑上这么几个刻字。
几个石刻“千”字,让韩国“颍阳千氏”寻根颍阳的星星之火,迅速燎原。
之前,“层次”较低较民间,只是寻访;之后,“层次”迅速提高,乃至韩国千氏高官担当代表团团长,归宗颍阳。
2007年11月7日,韩国现代贸易代表、东光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千泰浩先生在颍阳安寨村立“根在颍阳”归宗碑。
2008年5月11日~12日,韩核六方会谈代表团韩国代表团团长、韩国驻英大使千英宇先生率韩国颍阳千氏中央宗亲寻根参访团一行16人,到颍阳祭祖揭碑——“千万里故里”碑。
2008年8月24日~26日,韩国颍阳千氏中央宗亲会事务总长千宗日一行7人,到颍阳归宗拜祖。
2009年4月25日,韩国原法务部长、国会议员、韩国颍阳千氏中央宗亲寻根参访团团长千正培先生率千氏企业家、教育家、政府公务员等精英人士,一行40人到颍阳归宗问祖。

“抗倭援朝”,丰臣秀吉梦破
16世纪下半叶,一个叫丰臣秀吉的家伙,高举武士道精神,打败了所有对手,结束了日本的战国时代,完成了日本的统一。
他是日本的实际统治者,也是在蒙元以降蔑视中国的臭气中,熏染出来的一代枭雄。
依照中国人的思路,下一步是改朝换代,休养生息;丰臣秀吉可不这么想,他要继续供着天皇,发动侵略战争:占领朝鲜,进攻中国、印度,让天皇迁都中国北京。
他在给养子丰臣秀次的信中这样写道:“高丽都城已于(万历二十年五月,即1592年)二日攻克,所以,近期内需迅速渡海……此次如能席卷大明,当以大唐关白(约略相当于当下日本首相一职)之职授汝。宜准备奉圣驾(天皇)于大唐之京城(指当时明朝首都北京),可于后年行幸。届时将以京城附近十国(县),作为圣上(天皇)之领地。诸公卿之俸禄亦将增加,其中下位者将增加十倍,上位者将视其人物地位而增。……任汝为大唐关白,以京城百国(县)之地封汝。”
六月三日,丰臣秀吉下达命令,进攻大明。他蛊惑士兵,那大明只不过是个任日本“猛汉”随心宰割的“处女”:“如处女之大明国,可知山之压卵者也。况如天竺、南蛮乎?”
1592年春,丰臣秀吉以朝鲜拒绝帮助日本攻打中国为借口,调集20万大军,700艘战船,悍然侵入朝鲜——1590年,他给朝鲜国王写信,说要假道朝鲜,占领中国:“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尽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此乃吾之宿志”。
在陆上,日军很快占领汉城、平壤等;在海上,日军屡屡遭遇惨败。因为他们碰上了朝鲜民族英雄李舜臣率领的海军铁军。
陆上惨败,海上大胜——就在这个时候,朝鲜请求大明派出军队,收复失地,“抗倭援朝”。
大明政府审时度势,决定援兵朝鲜。
于是,千万里将军在“万历壬辰(1592年)以总督将五军师调兵领粮使,携千祥、千禧二子,奉命东征,赴朝抗倭。”
中朝联军,收复平壤,光复汉城——千万里将军“三战三捷”——交战双方进入和平谈判。
谈判中,明朝使者于1596年9月在大坂面见丰臣秀吉,宣读明朝皇帝册封他为“日本国王”的诏书。丰臣秀吉大怒,摔诏书于地,逐朝鲜与大明使臣。和谈破裂。
在日本间谍破坏与奸臣诬陷下,李舜臣于1597年2月被免职治罪。
丰臣秀吉于是调集15万大军,再犯朝鲜。
是时,指挥朝鲜海军者昏庸无能——海军几乎全溃,国土再落敌手。
朝鲜政府只得重新启用李舜臣,并再次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李舜臣临危受命,不到一个月,就在残余的12只战船与100多位水兵的基础上,重组起骁勇善战的朝鲜水师。
万历二十六年十一月十九(1598年),中朝联军在中国老将邓子龙与朝鲜名将李舜臣和的率领下,在朝鲜半岛南端、釜山以西200余里的露梁海,与日军主力打了一场空前激烈的大海战。
交锋在深夜。
当500余艘日船抵达露梁海时,500余艘中朝战船炮火齐发。海面烈焰冲天,亮如白昼;水兵勇猛跳上敌船,杀得日军横尸满舱。
日军如瓮中之鳖,急欲夺路逃跑。
中朝联军切断退路,集中火力打击负隅顽抗的日军。
激战中,李舜臣发现邓子龙身陷重围,立即驶船援救,不幸胸部中弹。
李舜臣嘱咐部下不得声张,将军旗交给副手,命令他代施号令。战斗由夜晚打到白天,至第二天中午,中朝水师共击沉、击毁日船450余艘,歼敌一万有余。至此,持续6年有余的朝鲜“壬辰卫国战争”胜利结束。
李舜臣与邓子龙虽然壮烈牺牲。
史家称露梁海战“决定了东亚300年政治格局”——打了一仗,老实了300年;老实了,也就定了格局。
自战争之初,千万里将军(“万历壬辰承命救东,风花山君,配享皇坛”)携千祥(“以壬辰劳拜汉城左尹”)、千禧(“以壬辰劳行平邱道察访”)二子奉命东征,抗倭6年,立下过不朽功勋。
千万里将军是韩国“颍阳千氏”的“中始祖”,更是中华民族的好儿郎。
韩核六方会谈韩国代表团团长千英宇先生归宗颍阳,面对先祖战斗在“四方(中、日、韩、朝)”战场上,会想些什么呢?
韩国“颍阳千氏”归宗颍阳,是“荣显故里”;但不能拿“荣显故里”,用以“消费”——以任何形式“消费”。
嵩山少室之阴,有少林寺和尚远赴东南沿海,奋起抗倭——丰臣秀吉准备放弃日本“关白”,交由他人(“日本关白一职,将视大和中纳言与备前丞相二人情况,择任之”),自己坐镇中国,“乘日本船渡海,居守宁波府”,便于“尊圣意,占领天竺”。
嵩山少室之阴,有千万里将军父子三人,抗倭援朝,粉碎了丰臣秀吉迁都中国北京的幻想(“宜准备奉圣驾于大唐之京城”)。
山南山北,皆有中华好儿郎。
敬畏历史,不忘历史,以史为鉴,才有未来。
记住山北少林和尚远赴东南沿海抗倭,不能忘却山南千万里将军父子三人“抗日援朝”……

嵩山土驴 发表于 2014-10-6 17:10:34

对,在玄都观左侧!玄都观以前很有名气,唐诗有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现在还有欧阳修的碑文,文革中被毁了,上学都在那儿读书!

郑州工人 发表于 2014-10-7 09:33:02

:)

想念你的嗳 发表于 2014-10-9 18:25:00

为英雄们点个赞

想念你的嗳 发表于 2014-10-9 18:25:05

:)

浮云 发表于 2014-10-14 10:55:45

点个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千万里将军“抗日援朝”(“颍阳旧事·家在颍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