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每文 发表于 2014-10-10 19:19:10

西行日志:香格里拉印象

本帖最后由 少林每文 于 2014-10-10 19:28 编辑

西行日志:香格里拉印象             
                                 
                                                         初来香格里拉,一场火灾新闻与一片废墟

      翻阅旅游地理杂志,早就知道香格里拉是摄影家的天堂。但3100米的海拔,对于出藏入滇的我,高原反应一直阴魂不散,算不得休养身体的好去处,于是我7月29日下午抵临,30日下午离开。
      在从西藏到云南的大巴车上,我结识了苏州科技大学谢赟慧老师,旅行考察,车上倾聊,两人职业相近,趣味相同。在他的建议下,在香格里拉汽车站一下车就坐公交车,来到达吉林卡青年旅馆,旅馆在古城附近,别致,宽敞,花草葱茏,设施齐全,很有家庭味。由于是上网预约,每一床位25元,我们很满足。

      这里的饭食比在汽车停靠点的便宜多了,晚上一起吃饭,我一碗炸酱面,10块,碗大量大有汤,虽与河南炸酱面有本质区别,但已相当实惠。一碗面条“落实”在腹中,我算是找到了河南人的感觉。他要了一碗盖浇饭,其实是大米表层加了一些菜汁,饭后仍意犹未尽,不算满意。
       饭后,我们信步漫走,到附近古城看看,古城不大,在市区南部,人口也不多。我们怀着2013年元月份那条举国震惊新闻浓浓呛熏味,走到古城一角的废墟上,一场大火,一家一家,着了一夜,烧掉了古城的三分之一。虽无人员伤亡报到,但千年古建筑付之一炬。废墟大部分已经清理,偶有几家没有清理完毕的,露出黑乎乎的残垣断壁,幸免于灾祸的古城部分也显得憔悴不堪,很多路面正在整修下水管道,有些泥泞。街面上人来人往,但已没有先前的熙熙攘攘。与当地人聊起这个话题,都是隐隐一场心痛。近两年,来这儿的游客人数已经锐减。即使来香格里拉,大多不看古城,而是到附近乡镇探寻摄影的天堂。
       其实,这里还有一层原因,大多数游客从丽江来,看过了丽江古城,这里的古城只是小巫,没有多大看点,好像有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味道。
      
                                                             龟山公园,转经筒,合力推动中国梦
         策划今天的行程,连绵不断的高反症状,我决定今天离开丽江。但上午我必须去两个地方:龟山公园和迪庆州红军长征博物馆。
      龟山公园在古城的包围当中,山的样子是否像乌龟,无法远观印证。但山脚下树木繁茂青翠,一大片灰蓝色的古城屋顶屋脊,波光粼粼似的荡漾着。公园依山逐级而建,高高耸立,标准的“龟”立波光之上。我一喘三歇,登上制高点,山顶是一殿堂,旁边有一巨大的寺庙金顶,属于藏传佛教之类,我并没有走进去,而是按顺时针围绕大殿周围的路走上一圈。举目四望,小城全貌,远远近近,尽收眼底。尤其是临近小山脚下被大火烧毁的古城部分,露出废墟清理后斑驳的地面。



      公园一侧,临近古城的的半山腰耸立着一巨大的转经筒,金碧辉煌。2002年,为了纪念中甸县更名香格里拉县,落成了藏语称“吉参”的吉祥胜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转经筒,是很多来到公园的人必然光顾的地方,也是香格里拉城区文化建设的经典之作,更是当地民众和外来游人文化生活紧密联系的精神纽带。

         转经筒很大,高约20多米。直径数米,纯铜镀金,通身金黄,图案自上而下分别是高浮雕文殊、普贤、观音、地藏4大菩萨,佛家8宝:法螺、法轮、宝伞、百盖、莲花、宝瓶、金鱼和盘长。下端安装环形扶手,很有规律系着红色布条。据说,筒内藏有经咒、六字真言124万条和各种佛宝16吨,每转一周,相当念佛号124万声。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参观。
          来到这儿的人,无论男女老少,不分地区民族,都要拉起布条子顺时针走上若干圈。我坐在一旁的长椅上观察了好一阵,想走进去走一圈,但人很多,好不容易趁有人离开的间隙,走进去拉上两圈,才肯罢休。后来,在旁边的说明文字上得知:要转三圈才更吉祥。我想,转经筒作为藏民宗教法器,其意义和内涵博大精深。当地政府如此设计,除了尊重民族信仰体现地方文化特色之外,最重要的是让各民族人民都走进来、用合力、用集体的智慧、用众人的力量推动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梦想,借用其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寓意实现中国梦。
   

                                                                        两个博物馆是很好的课堂

      走下龟山公园,就是日月广场,已临近10点钟,我先后看了广场左右两侧的红军长征博物馆和迪庆州文化博物馆。
                                    


      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龟山东麓左侧,正名叫“镇公堂”。坐北朝南,中藏式结合的建筑。纪念馆图文并茂,以图片、音响和视频等多种形式,详细介绍了在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期,迪庆人民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使地处偏远的云南香格里拉(当时的中甸县),和红军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播下革命的火种。1936年4月29日,贺龙、任弼时率领的中央红军二军团抵达中甸县城,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湘、川、黔,滇中甸城分会”,中甸县城各界对红军的到来给予了极大地欢迎和支持,贺龙应邀到很多政要、僧俗家里去做客,并进行红军北上政策的宣讲,还应邀到当地最大的寺庙松赞林寺去做客,向住寺喇嘛讲解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并向10位僧俗颁发委任状。5月下旬,贺龙、任弼时率领红二军团北上,尔后肖克、王震率红六军团到达这里,从附近村寨买到近5万斤粮食,松赞林寺也打开仓库,出售给红军约6万斤青稞,以及牦牛、糖、粉丝、猪肉等等,奠定了红军顺利北上的物资基础。中甸成为最早了解和积极支持红军北上的少数民族地域之一。


       迪庆州文化博物馆,就在长征博物馆的对面,免费开放,说是民族博物馆,就应当有文物鉴赏、民族风情、佛教文物、工艺品和近现代文物等,但走进去引导标识牌指示的却是藏医药博物馆。按示意图走上二楼展厅, 一导游女孩,正向游客煞有介事地介绍藏医药的基本知识,包括有藏医理论、医疗器械、中草药标本等等,图文并茂使人很简洁地认识了它的神奇功效,尤其是讲到天葬师与人体解剖之间关系等等,觉得有一定道理。但二楼有许多诊室,门口挂一藏式门帘,立一导医小姐,专为游客服务,可以走进神秘的诊室,就近看病取药。作为旅游点,如是“跟踪”服务,务必小心。
我走出来,回到旅馆。
      香格里拉是富有魅力的,由于种种原因,我不必一一近距离考证接触,但我坐车从德钦到香格里拉,由香格里拉到丽江,自北而南,一路走来,浏览了它的蓝天,白云,雪峰、绿树、牧场、农舍等自然风貌,其自然、人文、民俗等悄然盛装于心,待日后慢慢反刍,品味。

看破红尘 发表于 2014-10-10 22:15:54

好地方啊!

看破红尘 发表于 2014-10-10 22:16:23

啥时候咱也能去看看该多好啊!

心情寂寞 发表于 2014-10-10 22:30:39

哥哥 去过好多地方呀 好幸福!

郑州工人 发表于 2014-10-11 09:20:20

:)

大河情 发表于 2014-10-11 09:24:54

图文并茂,赞!

大河情 发表于 2014-10-11 09:25:48

楼主辛苦!点亮恭赏!

人比黄花瘦 发表于 2014-10-11 12:33:27

:P:P:P:P:P

河南花枝 发表于 2014-10-11 23:10:30

:)欣赏!敬茶问好!

人比黄花瘦 发表于 2014-10-12 12:25:25

有机会俺也去看看!:P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西行日志:香格里拉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