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书画 发表于 2011-8-17 21:33:39

嵩山文化丛书出版发行(一)

挖掘嵩山文化内涵 展示嵩山厚重大美
嵩山文化丛书出版发行




本报讯(记者 秦华 实习生 李黎明 文李焱图)在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迎来申遗成功一周年之际,嵩山文化丛书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昨日上午,嵩山文化丛书座谈会在我市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世显及近十位省内文艺界专家出席座谈会并作了精彩发言(发言摘要另发)。


座谈会由郑州市委宣传部、登封市委宣传部、河南省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丁世显首先介绍了书籍的基本内容和创作过程。嵩山文化丛书由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张爱图主编,文字撰稿由电视纪录片《天地之中——嵩山》撰稿人王学宾担任,全书从酝酿策划到拍摄写作,历时6年,数易其稿,最终得以完成。该套丛书包括《嵩山历史纪事》《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嵩山诗画》和《嵩山历代碑刻选》四本书籍,书中选用了张爱图拍摄的600多幅照片,图文并茂地从不同角度向人们展现了嵩山的厚重与大美。

据介绍,这套丛书是近年来关于嵩山文化方面比较全面、系统、珍贵、美观的一套丛书,以古代建筑、历代碑刻、历代诗词及历史纪事为主线,向人们展示了嵩山文化的精华,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丛书的问世凝聚了省会文学、历史、摄影、出版、设计等各方面行家们的智慧与汗水,大量照片不仅可以让人们更直观地认识嵩山,也让人们见识到了嵩山文化遗存之丰富、自然风光之大气磅礴、文化历史之深厚。

会上,丛书主编张爱图详细介绍了书籍的编撰过程,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孙广举,郑州大学历史教授王星光,河南文艺出版社荣誉社长单占生,省艺术摄影学会副会长、摄影理论评论家陈晓琦,郑州市文联主席钟海涛,郑州日报高级记者徐长青等分别从各个角度评论了嵩山文化丛书,并充分肯定了丛书的出版意义和对于宣传研究嵩山文化起到的重要作用。

丁世显(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我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于郑州文化建设、嵩山文化研究及宣传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专家们都各有所长,座谈会主要是听专家的意见。我就来介绍一下丛书的基本情况,嵩山文化丛书从策划到出版发行长达6年时间,是张爱图长时间的心血、汗水、智慧的结晶,希望各位专家畅所欲言,能为这本书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宣传弘扬嵩山文化。

一套丛书全面系统地介绍嵩山文化、宣传嵩山文化,这在近年来还是第一次。大家知道,郑州市对于嵩山文化已经进行了比较长时间的研究,尤其是,为了进一步深入系统地研究嵩山文化,还专门成立了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吸引了国内众多的知名专家参与。之所以成立这个研究会,是因为我们当时感觉到,嵩山应该是中华民族、中华文明产生发展的一个核心版块。从地理考古学角度来讲,30多亿年前,嵩山就跃出了海面,后来又被海平面覆盖,在5亿年前,再次露出海平面,依然是欧亚大陆最早形成的陆地之一。

嵩山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适宜人类的生存繁衍与发展要求,按照周昆叔先生的研究,嵩山具备以下优势:第一地势高,这样才不会被海水淹,第二有土,能生长出地面植物,第三有水,这是必要条件,第四气候温度适合,第五有生物,人类初期才可以生存和发展,第六地理位置交通便利。这几个方面为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外在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考古研究发现,无论是黄帝,还是后来的夏商周,都曾在嵩山周围建朝,这也印证了嵩山这个地方当初是最适宜人类发展的,这么多朝代建立在嵩山地区,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中华文化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郑州市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嵩山文化、嵩山文明的研究。我想表达一个观点,那就是,首先嵩山是中华民族的父亲山,然后才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嵩山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功不可没。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前前后后历经4年的时间,当然,嵩山文化不仅仅只是历史建筑群这一方面,这套丛书中的嵩山美景、历史纪事、碑刻等都反映了嵩山文化的深厚、嵩山历史的久远,对于宣传嵩山、帮助人们了解嵩山能起到很大的帮助。希望看过这套书后,去过嵩山的人还会再去重新体会一下她的美丽,没有去过嵩山的朋友去看看、了解。丛书的出版,对于嵩山的宣传、对于“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的宣传起到了重要作用。

想念你的嗳 发表于 2013-6-11 10:48:02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嵩山文化丛书出版发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