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历史纪事(九)
嵩山历史纪事(九)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2011-07-31 15:25:50) 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转载标签: 摄摩腾法王寺银杏嵩山文化分类: 嵩山文化系列丛书
71年
修建法王寺
http://s8.sinaimg.cn/middle/584c5425ta958a747e9d7&690
公元68年,汉明帝派人从西域请来了天竺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洛阳建立精舍白马寺安置,从此,佛教正式传入中国。
由于白马寺处于都城旁边,加上汉明帝对佛教的热心,二僧住下后,前往白马寺访佛问道的人络绎不绝,二僧不堪其扰。三年后(公元71年),汉明帝在嵩山为他们建造了法王寺,请他们在这里翻译佛经,传授佛法。据此,法王寺成为佛教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座佛寺,被称为“中国造寺之始”。两位高僧继在白马寺完成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四十二章经》后,又于嵩山大法王寺陆续译出几种小乘佛教的早期经典,包括《十地断结经》四卷、《法海藏经》一卷、《佛本生经》一卷、《佛本行经》五卷等。也就是从这时候起,西域佛教正式开始大规模传入中国,并逐渐融入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之中,成为影响中国深远的三大宗教之一。
法王寺位于登封城北7公里的太室山南麓玉柱峰下。这里群山环抱,壁立千仞,松柏苍翠,殿宇掩映,宝塔高耸,被称为“嵩山第一胜地”。寺里有两棵参天的古银杏树,高18米左右,围4米多,树龄在千年以上,传说就是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居住时亲手种下的。
法王寺后有一组塔群。居中最高者,为法王寺塔,塔身呈四角抛物线形,共十五层,高35米余,用青砖黄泥砌成,塔内为空心建筑。塔身密檐,层层外迭,在密檐的衬托下,古塔更加雄伟壮观。该塔同西安的小雁塔,大理的崇圣寺千寻塔,合称为中国唐代三大密檐式塔。在此塔东侧,有唐代砖塔三座,造型俊秀精巧。东南侧的四角唐塔,塔高一层,约10米多,塔身为迭涩檐式,塔上有一个半球形、覆钵状的砖砌台墩,最上的塔刹为一个带锥尖形的石雕圆球,在建筑艺术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在寺西山岭上,有一座元代仁宗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建的水磨砖塔。塔为六角七级,高约六米。第一层迭檐下,施有砖雕斗拱,基座上有多种砖雕图案,重檐外迭十八层,显得塔身细小,重檐肥大,别具一格。2001年国务院公布法王寺唐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上,法王寺屡有兴废,多次更名。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文物部门开始对法王寺进行整修。1987年后,释延佛入住法王寺,重修了山门、厢房、新建了金刚殿、未来佛殿、西方圣人殿、藏经阁及两侧的钟鼓楼,使法王寺成为一座拥有七进的宏大寺院。
看不到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