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历史纪事(二十八)
嵩山历史纪事(二十八)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2011-08-10 09:20:55) 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转载标签: 嵩山少林寺少林武术陈元赟柔道日本文化分类: 嵩山文化系列丛书
1619年
少林僧人陈元赟东渡日本,传授少林功夫
http://s8.sinaimg.cn/middle/584c5425taa1c83049db7&690
明代末年,国势日衰,一些志士仁人不满朝政,多隐居山野寺院。陈元赟(公元1587年~1671年),出生于浙江杭州余杭县陈家桥(今属余杭市闲林镇)。十八岁时应县学生考试落榜后,就未再入仕途,浪迹天涯,以读书、作文、写字、绘画自娱,曾录前人诗文,辑《珊瑚枕》一书,署名“崆峒子”。为谋生计,也学过烧陶等技艺和日语。二十七岁时,陈元赟至嵩山少林寺,学习武术,管理寺内陶器、药材,年余离寺。公元1619年,陈元赟三十三岁时渡海赴日,此后一直寓居东瀛,于1671年在名古屋病逝,终年八十五岁。
他在日本取名芝山、既白,自署“大明武林人”,表达了强烈的爱国爱乡之情,但终于只有思乡之念而无归国之行,把毕生精力和全部才智贡献给了日本人民。
陈元赟还是明末清初的杰出学者,到日本后,他与他的诗友、弟子一道,效法明代公安派创作风格赋诗,使之在社会广泛流传,推动了日本文学的革新。《元元唱和集》就是一部中国诗人陈元赟与日本诗人元政合著的在日本刊行的公安派诗集。《元元唱和集》和以陈元赟为首的中日学者,共同形成了一个文学派别——芝山学派,这在迄今为止的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尚属罕见事例。日本学术界把他和著名学者藤原惺窝、林罗山、伊藤仁斋、中江藤树、荻生徂徕及朱舜水同尊为日本的“先哲”。
1662年~1663年间,陈元赟居住在江户西久保国昌寺,以少林派武术教授寺中僧侣圭佐、久圆等。流寓寺中的武术家福野七郎右卫门正胜、三浦与治右卫门义辰、矶贝次郎左卫门三人也拜他为师,学习少林派武功。因此,陈元赟被称为日本少林武术祖师。陈元赟当时传授的少林拳有“当身”、“杀活”之术,即用拳、肘和足尖,猛击对方的要害,如“天倒”(前顶),“乌兔”(眉间)、“人中”(鼻下)、“秘中”(喉)、“水月”(鸠尾)……等十余处,使对方一时气绝,足以致命。
陈元赟将明代衙役的捕人术、少林拳法和日本拳法糅合在一起后,进行改进,创编了柔道术。将柔道传授给了福野正胜、三浦义辰和矶贝次郎,其后这三人又各自形成派别,带徒传授,影响越来越大,并称为福野流、三浦流、矶贝流三个流派,后来福野的徒弟寺田平左卫门,揉和当时陈元赟所传授产生的各种新流派特点,经过摸索,从而创立了日本著名的“起倒流”柔术。因此陈元赟就被日本人称为“起倒流”柔术之祖。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