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橡子馒头
橡子馒头文 刀
在送表矿区梁庄村大贾沟西岭,有一棵千年古橿,人称“橿树王”,专家考证其已有1200年树龄。因仅次于登封嵩阳书院的“将军柏”,所以受到文物部门的重点保护。该树胸围6.6米,干高3.6米,通高8米,树冠覆盖面积达450平方米。
古橿树上结的果实当地人叫作橡子,其味甘涩,富含淀粉,饥荒之年人们常以此充饥。
记得小时候听老人讲过这样一个关于“橿树王”的故事。说是大清嘉庆年间,送表梁庄村一带土匪猖獗,民不聊生,登封县令常常要带领捕头衙役到这一带纠察匪患,安抚百姓。因距离县城路途遥远,常到山民家中凑合一顿午饭。橿树王附近当时住有一户贾姓人家,世代以养蜂为生,日子过得很是拮据。这一次县令及一班人马来到贾家,贾老汉实在拿不出像样的饭菜招待,就让老伴儿用磨好的橡子面和着蜂蜜蒸出一笼馒头毕恭毕敬地端到县令面前。县令看一眼黑糁糁的橡子面馒头,轻轻皱了下眉头,连动也没动一下,只喝了几口山菊花沏泡的清茶就要起身打道回府。只是衙役们实在饥饿难耐,就有人掰一小块放进嘴里尝鲜。这一尝不打紧,一箩筐甘甜醇香、别有风味的橡子面馒头一下子被抢了个精光。带班衙役吃上了瘾,就背着县令假传旨意,说县令要求贾老汉每十天向县衙送一箩筐橡子面馒头。这不大不小的差事可把贾老汉一家折腾的不轻,贾老汉硬着头皮勉强支撑了几个月,就再也支撑不下去了。实在难以为继之时,贾老汉只得壮壮胆子当面向县令禀报。县令听了贾老汉的委屈,问贾老汉:“你设法再送最后一次如何?”诚惶诚恐的贾老汉只得勉强答应。十天后,贾老汉如期将一箩筐上好的橡子面馒头亲手交到县令手上。县令立即召集全部班头衙役到场,将馒头依次分发,众人齐声称赞馒头好吃。待众人一一把馒头吃完,县令说:“想必大家以前都吃了不少贾老汉的橡子面馒头吧?这位贾老汉的馒头的确是难得一尝的‘名牌产品’,但凡是名牌就自有名牌的价位。以前吃的就不再计较,今天吃的可一定要付馒头钱。我看这样,每吃一个馒头付十两银子,在位各人即刻回家取现银支付。今后再有想吃橡子面馒头的,一律照此价格给贾老汉支付现银,不得拖欠。” 好,好官! 这招真不错,治治那些仗势欺人的奴才!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