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嵩山 发表于 2015-1-14 10:53:32

嵩山文化研究发展工作纪实(工人日报1月13日)

本帖最后由 大话嵩山 于 2015-1-14 11:32 编辑

嵩山昂龙首 当惊世界殊
——嵩山文化研究发展工作纪实
王剑松武中飞
    (工人日报1月13日报道)滚滚黄河,惊涛拍岸,掀动着万丈波澜;巍巍嵩山,层峦叠嶂,舒展着风光无限;嵩山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抒写着“读懂嵩山知华夏,位居天中召四方”的豪迈。登封市嵩山文化研究会自2007年成立以来,在各级党政部门的正确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关心与帮助下,研究会全体人员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围绕“研究、发掘、弘扬、利用”八字方针,创新工作思路,克服重重困难,栉风沐雨,艰苦奋斗,用激情和汗水吹响了弘扬嵩山文化的号角,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七年来,研究会先后召开各类研讨会、座谈会和论证会113次;举办、协办和参与各种活动219次,先后到180多个国家进行少林武术文化交流4600多场次;夺得省级以上武术奖牌7000多枚;在全国各大媒体发表论文、报告文学、新闻报道、文学、书画、摄影作品4800余篇(幅);出版各种专著46部;印刷《嵩山文化》杂志17期,发表各类文章700余篇;郑州网站发表文章和帖子14万篇;直接和协助30多个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的论证和实施,研究会目前已拥有高级顾问120名,发展常务理事、理事和会员1360余名。
       如今,嵩山文化在人们心目中有了更高认识,在中原甚至全国掀起高谈嵩山文化的热潮。嵩山地处天地之中,是地球上露出海平面的第一块陆地,世称“万山之祖”,是中华文化圣山、世界功夫之都,是五岳文化的核心等理念已被专家们确定;嵩山地区是远古人类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华夏民族的源头,是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中华始祖炎黄二帝以及华夏立国始祖大禹的诞生地,嵩山文化圈广义上基本涵盖了中原文化,黄河是母亲河,嵩山是父亲山;中原文化是华夏文化的缩影,嵩山文化是中原文化的精髓等论证已被学术界认可。
       七年来,嵩山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大禹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武则天文化研究中心”“中国书画创作基地”“中国大禹文化之乡”等。尤其是天地之中登封历史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文化再次吸引着全球华人以及全世界人的目光。嵩山文化的传承、复兴与繁荣,使登封成为了文化产业的集聚地、文化创新的示范区、文化强市的排头兵和经济增长的动力谷。先后有禅宗音乐大典、嵩山天中寺文化园、夕阳红文化生态园、锦鹏生态酒店、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嵩山圣竹林寺文化园、小苍娃农副产品开发公司、武则天金简、嵩山三和饼、少林素饼、三楂红酒、登封窑钧瓷、嵩山芥丝、嵩山系列茶、嵩山木版年画、嵩山木雕、嵩山根雕和嵩山少林武术研究院等一系列大型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得到有效开发和落地登封。2014年,登封市共接待中外游客1016万人次,实现旅游门票收入4亿元,比2007年500万人次、收入1.5亿元,分别增长2倍多,登封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工程》唯一城市。
       建立机构:忽如一夜春风来
      嵩山,雄居中原,为中国五岳之中。她东西绵延数百公里,远远望去,犹如横卧于中原的巨龙。嵩山作为华夏的太室、太庙和神岳,享有“众山之祖”“天地之中”“五岳之宗”“第一山”等美誉。在以嵩山为核心的文化圈内,分布着诸多文化,其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经典多元、厚重深邃、包容开放,以及36亿年的地质地貌和八千年来持续不衰的文化现象,已成为研究华夏民族文化的重要课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无论是各级领导,还是热心嵩山文化宣传和研究的有识之士,都感到嵩山文化的研究力度和组织程度以及对外界的影响,与嵩山文化圈在华夏文明中所处的位置不相适应。登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富文化资源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在当前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地区发展魅力竞争核心的时代,文化的作用已经超出精神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地区在区域竞争中的位次。大力加强嵩山文化研究,对于推进登封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007年6月,登封市嵩山文化研究会在人们的期盼中应运而生。嵩山经过亿万年的期盼,终于有了自己的研究会,嵩山文化得到了全世界华人前所未有的关注,并兴起了一股研究、发掘、弘扬、利用嵩山文化的热潮。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专家学者以及钟情嵩山文化的有识之士,纷纷自愿加入嵩山文化研究队伍。2008年1月和2010年5月,郑州嵩山文化研究会、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和郑州嵩山文明研究院也相继挂牌成立。截至目前,登封市嵩山文化研究会以嵩管委党委书记裴松宪为会长,段玉山、王玉存、丁伟为执行会长,吕宏军为常务副会长,常松木、王志周、翟国臣、宫嵩涛、黄建民为副会长的研究会领导集体得到了完善。研究会先后聘请李学勤、郭旃、陈祖武、丁晓宇、卜宪群、刘荣军、王巍、刘润为、刘庆柱、宫长为、张振犁、王文超、周昆叔、宋豫秦、易中天、王立群、蒙曼、夏挽群、张国臣、杨焕成、张家泰、杨祥麟、郑泰森、高天星、高有鹏、杨昆峰、弋群立等120名全国著名专家担任学术顾问,发展理事和会员达1360名。
      研究会队伍庞大、知识层次高、研究课题多,是嵩山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同时也为嵩山文化的大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究会通过反复讨论制定章程,先后设立并完善了武术文化、宣传策划、旅游开发、天文地质、宗教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陶瓷文化、姓氏文化、文物建筑、文学艺术、植物医学、国学易学、文化产业等14个课题组,创办了《嵩山文化》会刊、“郑州网站”以及老干部志愿者嵩山文化宣传队等工作机构。先后成立了“武则天文化研究会”“大禹文化研究会”“嵩山易学协会”“嵩山少林书画院”“嵩山本草学会”“嵩山摄影家学会”“千万里文化学会”“嵩山奇石学会”“嵩山姓氏文化学会”等社会团体。研究会在组织机构建立方面做到了六个结合:一是老中青相结合,二是个人与团体相结合,三是继承与开拓相结合,四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五是提高与普及相结合,六是域内与域外相结合。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共同督促交流的文化研究新格局。
      热爱嵩山文化的人们清醒地看到,春天只是在融化的冰地里播下了种子,希望的硕果还需要承接夏日的骄阳和暴风雨的考验。
      研究挖掘:嵩山文化绽奇葩
         深入嵩山文化研究,不断提升嵩山文化的内涵是研究会的首要工作。七年来,研究会以“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申遗为契机,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嵩山文化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挖掘。多次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举办各种文化论坛,并对嵩山文化进行广泛探讨、挖掘整理,从而炒热了嵩山文化,确立了天地之中。
       数年来,先后主办、承办和协办了“全国许由文化研讨会”“中国大禹文化研讨会”“中国登封窑古陶瓷复仿制品鉴定会”“中国优秀易学家学术研讨会”“老子《道德经》在嵩山老君洞问世2584周年纪念会”“少林武术文化论坛”“中华五岳五届五次年会”,与北京大学共同举办了“天地之中嵩山国学与软实力建设论坛”“嵩山论坛”等60多次研讨会和座谈会。与此同时,外出学术交流活动不断。先后参加了“2007’河南洛阳国际武则天学术研讨会”“四川北川和山东禹城举办的全国大禹文化研讨会”“韩城(庚寅年)祭祀大禹典礼”“武则天与武氏文化研讨会”等。研究会成员分别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和与会专家、教授进行了学术探讨和有益的交流。通过与全国历史、文物、考古、地质、文学艺术等领域专家研讨和交流,共同研究挖掘嵩山文化与华夏民族的渊源,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氛围,最终达成了共识。
      数年来,研究会先后提出了“中原文化是华夏文化的缩影,嵩山文化是中原文化的精髓”“嵩山是华夏民族的圣山”“中华民族父亲山”“周武王嵩山封禅”“嵩山是中国‘三教’策源地”“世界功夫之都”“‘豫’非‘大象’是天象”“古孤竹国在嵩山”“音乐舞蹈、戏曲源于嵩山”“许由、大禹、少康、伯夷、叔齐、管仲、陈胜、孟郊、李颀、武攸绪登封人”“少康中兴在登封”“《道德经》写在嵩山”“武则天八次到嵩山”“中岳嵩山,酿酒之源”“李白嵩山将进酒”“中国名瓷登封窑”“曲剧发源在登封”“红色文化遍登封”等100多项论断得到了全国专家的认可。通过研究论证,先后评出了“嵩山十大文化符号”“嵩山十大名人”“嵩山十大传说故事”等,为弘扬厚重的嵩山文化作出了贡献。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研究会主要成员直接参与了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文本的编制工作,为申遗工程规划、文物维修、档案建设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指导申遗办、教育局编写了申遗知识手册和申遗知识读本,使申遗工作获得成功。先后参与和服务了一、二、三届嵩山论坛——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是一项集武术、旅游、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节会。2010年至2014年10月,第八届、九届、十届武术节迎宾式和开幕式在登封市举行,嵩山文化研究会主要成员参与筹备和表演组织工作,为武术节的成功举办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少林武术文化进一步影响世界。数年来,全市各武术团体始终坚持以“文武并重,德技双馨,传少林真功,育全新人才”为宗旨,共参加国内外重大武术比赛1260多场次,获得奖牌7640枚,其中金牌4747枚;获得奥运会、世界和国际级冠军369人次;武术艺术表演团应邀到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武术文化交流和表演4600多场次。6年连续五届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另先后参加了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开闭幕式等大型活动的演出,并得到了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北京奥运会总导演张艺谋,副总导演陈维亚、张继钢等的高度评价。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人类以口头或技艺的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嵩山不仅物质文化遗产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十分丰富。嵩山文化研究会全体成员积极参与非遗工作,与登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经过6年努力,共登记整理出登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6000余项。目前,“少林功夫”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岳庙会”“许由传说”“大禹传说”“登封窑”“嵩山木版年画”等15个项目成为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焦盖烧饼”“登封芥丝”“嵩山木雕、根雕”等41个项目获得郑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另有145个项目成为登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创办刊物和网站,建立研究交流阵地。嵩山文化研究会成立伊始,首先创办了《嵩山文化》期刊和嵩山论坛网站,至今已编印《嵩山文化》17期,发表武则天文化、大禹文化、天地之中文化、历史建筑群文化、登封陶瓷文化等学术研究论文700余篇,其中有100多篇文章被各大媒体转载,部分文章在全国引起轰动;郑州网站发表文章和帖子14万篇,多数文章被各大网站转载,并在网络上引起学术界热议。
      著书立说,硕果累累。七年来,嵩山文化研究会先后共出版或参与编著了《嵩山文化丛书》《少林僧兵》《中华文明与嵩山文明研究》《嵩山之魂》《历代名人与嵩山》《许由的传说》《许由故里与许由冢》《大禹与嵩山》《嵩山民俗摸摸会》《中岳嵩山导游词》《天地之中》《嵩山成语故事》《登封市市民文明手册》《登封市民文明素质教育读本》《嵩山传说故事》《嵩山古诗词》《嵩山游记散文精选》《登封名镇名街》《嵩山摭拾录》《仰望登封》《嵩山文化书画展作品集》《中岳庙》等40余部学术专著和文集。其中部分专著分别荣获全国、省、郑州市嘉奖。这些专著的出版,及时总结了嵩山文化中的名人文化、许由文化、大禹文化、神龙文化、道教文化等,有力地推动和弘扬了嵩山博大精深的文化。
    宣传弘扬:嵩山涌动文化潮
      大力宣传弘扬嵩山文化,开展各类活动,为嵩山走向世界鸣锣开道是研究会的亮点工程。数年来,嵩山文化研究会主要成员进省城,跑北京,积极与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各大主流新闻媒体进行了联络,主动接受采访,撰写大量材料,做好各项服务,先后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播出了“嵩呼万岁”,《讲述》栏目播出了武则天金简发现始末,《人物》栏目播出了禅武医传人释德建的事迹,《探索与发现》栏目播出了中华武术系列之少林武术、佛光秘史和嵩山历史建筑群等,《百科探秘》栏目播出了《神秘的观象台》等;《人民日报》先后发表了《先有天地之中,后有中岳嵩山》《嵩山少林景区‘大变脸’》《嵩山少林吸引世界目光》《倾力促进文化旅游发展壮大》;《光明日报》发表《嵩山天下奥,登封美名扬》《讲述‘天下之中’》;《中国旅游报》发表《景点数十处:大嵩山旅游圈何日破茧成蝶》;《大河报》厚重河南专栏刊发了《颍阳旧事·古纶春秋》系列报道,以9个专版篇幅报道了颍阳的厚重历史文化;《中国国土资源报》连续5期10个专版对嵩山文化进行了系列报道;《河南日报》《河南工人日报》《郑州日报》《郑州晚报》分别发表《李白嵩山将进酒》《武则天登封嵩山成大统》《中华圣山》《嵩山仙鹤归来》《中文化贯穿华夏五千年》《饱蘸激情写嵩山》等文章;《河南商报》连续3期整版报道了“河南简称‘豫’不是手牵象,应是天象”这一学术争论盛况,可说是河南省罕见的学术现象。《天地之中——嵩山》专题片在河南电视台、郑州电视台分别播出等。据不完全统计,七年来,研究会在各级媒体共发表论文、报告文学、新闻报道、文学、书画、摄影作品4800余篇(幅),大大提高了嵩山文化的知名度,使嵩山文化的旋风从天地之中腾空而起,风靡中外。
      嵩山文化普及工作成效明显。历年来,研究会先后开展了嵩山文化进景区、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六进”活动。研究会领导和成员裴松宪、段玉山、王玉存、丁伟、周昆叔、吕宏军、王志周、常松木、宫嵩涛、王坚耸、赵卫国等分别在实验高中、嵩阳高中、登封一中、市直二初中、嵩阳初中、少林武僧团培训基地及市直机关、各乡镇办事处、企业、老干部大学等单位讲授了嵩山文化知识达160多场次,在学校、街道建立了嵩山文化墙,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对普及嵩山文化知识,宣传天地之中,提高全市人民热爱家乡、热爱嵩山文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嵩山文化在全市机关团体和人民群众中知晓率明显提高。
         嵩山文化研究会和登封电视台合作,开办了《漫话嵩山》栏目,时间长达3年之久,先后制作播出帝王篇、地名篇、申遗篇、名人篇、千古岳秀等共132期,研究会成员吕宏军、常松木、王坚耸、宫嵩涛、张国昌、袁战森、王雪宝、王巧红、王昭渠、陈金章、朱建平、景德炎等分别参与了节目的策划,接受了采访,讲述了研究成果,有效普及了嵩山文化,提高了电视节目的收视率。
       举办各种活动,彰显嵩山文化影响力。七年来,嵩山文化研究会举办、策划、参与了一系列重大活动,在全国掀起了“嵩山风暴”。2009年9月,研究会与中国道教协会共同举办了“祈福中华,论道中岳”活动。这次活动不仅大力彰显了嵩山道教文化,还突出了嵩山是道教发源地的地位;当年,研究会与河南省诗歌学会、河南电视台梨园春艺术团联合举办了“中秋赏月咏诗晚会”,通过反映嵩山文化的诗歌、戏剧、歌曲等艺术形式,大力宣传、弘扬了嵩山文化,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同时,还举办了“阳城杯”嵩山文化书画展,全面展示了登封书画界的创作实力。2010年1月,嵩山文化少林书画展在深圳罗湖画院隆重开展,展出了著名画家刘建友、李君生、王海林画嵩山的作品。当年3月,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山西佛教研究所所长吴言生教授在嵩阳书院、少林国际大酒店、三皇寨禅院举办了国学讲座;数年来为中岳庙春秋两季文化庙会协助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极大地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重振了中岳庙会是中原地区的文化品牌;数年来,连续举办了五届登封市“大禹文化民间艺术节”,有效地把嵩山的大禹文化推向了全国。
      2011年8月,为庆祝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一周年,嵩山文化研究会邀请国学大师、101岁高龄的文怀沙来登封设立“嵩山文化与国学”讲坛。文怀沙认为,嵩山位居天地之中,集儒学圣地、道教之源、禅宗祖庭、武林盟主等于一体,是华夏文明发祥地和传播以及传承的中心,一直承担着中华民族文化圣山使命和责任,因此我们要像西方人崇拜奥林匹斯山一样来仰视嵩山。文老的讲座再次掀起嵩山文化与国学文化研究的热潮。同时还举办庆祝“天地之中”申遗成功一周年文艺晚会、书画展和道安法师法相落成典礼暨重阳会善文化笔会等活动,把登封“天地之中”申遗成功一周年活动推向高潮。
       义务导游,贡献突出。研究会在成立之初就组建了由200余名退休老干部志愿者组成的嵩山文化宣传队,经过短期的培训,在嵩山景区7个景点进行义务导游。他们讲嵩山、写嵩山、唱嵩山、拍嵩山,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宣传队的热情服务,得到了广大游客的交口称赞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他们还创办了报纸《嵩山晚霞》,成立了文艺分队,利用周末和假日分别在各景点进行演出。数年来,义务接待游客2.6万批,听讲游客60万人次,义务文艺演出506场,观众24万人次,游客留言和来表扬信5000多条(封),撰写论文和通讯稿件1000多篇。各大新闻媒体纷纷对此进行报道,称他们是“红衣导游”“嵩山蝴蝶”“嵩山的乌兰木其”。2014年11月26日,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暨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登封市老干部志愿者嵩山文化宣传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称号。研究会副会长、老干部志愿者嵩山文化宣传队大队长王志周应邀参加会议,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嵩山文化产品进入世博会。2010年6月,登封窑嵩山钧瓷、珍珠地和嵩山木版年画等参加上海世博会河南馆展出。同时,少林武僧团培训基地武术表演团在世博会期间不断进行专场演出,与少林武术亮相奥运会、亚运会一样,再次掀起了少林武术的旋风,并为弘扬嵩山文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载入了史册。七年来,嵩山文化研究会还充分发挥社会优势,相继协助开发出了武则天金简、嵩山三和饼、三楂红酒、嵩山古酒、御赐金樽酒、登封窑钧瓷、珍珠地、嵩山系列茶、嵩山芥丝、少林素饼、嵩山木版年画、嵩山木雕、嵩山根雕、嵩山药枕、养心茶等旅游产品,共有75项产品获得国家科技专利。这些产品投放市场后,极大地满足了广大游客的需求,达到了企业和游客“双赢”的良好效果。
      去年5月和12月底,河南省政府和郑州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支持登封市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工程的指导意见》,制定了一系列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优惠政策。天地之中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旅游小镇、中岳文化园、养生文化园、家具产业园、中华朝圣园、嵩山圣竹林寺文化园等文化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不远的将来,登封市将形成以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高成长性服务业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世界历史文化旅游名城、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和中华民族重要精神家园的目标指日可待。
      中华圣山:嵩山昂首向世界
       嵩山昂龙首,当惊世界殊。七年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仿佛是弹指一挥间。然而,七年的奋斗,七年的艰辛,七年的花开花落,七年的朝朝暮暮……嵩山文化研究会的全体同仁们在经费紧张、办公条件简陋的情况下,付出的代价是多么的艰辛和不易!然而,七年的奋斗,七年的拼搏,七年的追求,七年的企盼……嵩山文化终于让世人刮目相看。
       金秋十月,玉露呈祥;中岳嵩山,红叶满缀。当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再次来到号称“中华圣山”的中岳嵩山时,或登山赏景,去领略古代帝王祭天封禅、登峰造极的气派;或瞻中岳、游少林,去追寻和品味那神奇古奥的古文化所带给您的思考;或穿原始森林赏嵩山红叶,去拥抱大自然,饱尝大自然的浪漫情趣……无不为嵩山那诱人的山川风貌、灿烂的古老文化、独特的演变历史、美丽的传说故事、天然的地质构造、精湛的少林功夫、罕见的古树名木等而陶醉,同时也更为厚重的嵩山文化而惊叹不已!
       嵩山拂去历史的尘埃,弥合亿万年的创伤,摒弃深藏闺中的陈迹,以现代秀美多娇的丽姿倩影,闪烁在八千年华夏文明的故土上,留在亿万游人的记忆中。天地中央之国,必将引领天下,愿嵩山这艘承载着厚重中华历史文化的航母,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海洋中,乘风破浪,昂首挺胸,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彼岸。(摘自河南工人日报1月13日2版)

想念你的嗳 发表于 2015-1-17 17:27:49

:)

少林每文 发表于 2015-1-20 20:37:04

      总结很到位,内容很丰富,
   但作为嵩山文化主体的天地之中文化,最典型有罪有说服力的是古代天文科技文化,各朝代史书中的“天文志”部分,登封告成的地中八尺圭表的测量数据,是近三千年来很重要的参照系。如何在本土天文科技和历法文化方面,成立协会组织,开展相关活动,打造出天文文化品牌,应是本地的文化特色,也应是登封文化人士讨论关注和努力的方向。

大河情 发表于 2015-1-22 10:25:56

少林每文 发表于 2015-1-20 20:37
总结很到位,内容很丰富,
   但作为嵩山文化主体的天地之中文化,最典型有罪有说服力的是古代天 ...

说的好极了!:victory:

大话嵩山 发表于 2015-5-8 08:06:23

:victory: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嵩山文化研究发展工作纪实(工人日报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