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嵩山 发表于 2011-9-7 07:23:05

随着龙江“心随花开”(王剑冰)


   看到这本散文集子之前,我并不认识龙江,是登封的朋友王剑松打电话说的。

他说登封有条地方铁路,叫登封铁路,龙江是登封铁路的管事的,工作之余写了一本散文集,想找我写个序。初听之,就有点儿难为情,想一个企业老总,写几篇散文附庸风雅,大概不会好到哪里。可剑松是我的老朋友,且与我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差,如一对兄弟,不好拒绝。于是,就一边说太忙,一边说先寄个书样看看,事实上,在内心里,除了近段时间真是太忙之外,我是留着最终拒绝的余地的。

    可是,书样寄来一读,还真使我吃了一惊。

一看书名,《心随花开》,如此诗意盎然,足见龙江的内秀了。再一篇篇读下去,不仅吃惊于龙江作为一个企业家的文学才思,甚至颠覆了我一向认为他们都太过理性,与文学艺术是隔着河的认识。

读过龙江的集子,我主要有两点感觉。

    一是文章是艺术的。有些文章的构思可谓精巧而不留痕。比如《家乡消逝的河流》,开始娓娓道来,让人随作者一同回到了河水中戏闹的童年,可这如诗如画的场景后面,是河流消逝的“心中椎心刺骨的伤痛”!:“再也看不到宽阔平整绿草茵茵的河床了,再也看不到清澈见底可以直接饮用的水流了,再也看不到纯净的河沙洁白的卵石了,再也没有了虾肥鱼壮鹭鸶低翔的和谐画卷了,”读来如古代的“赋”,铺张绚烂之后,方才卒章见志。还有《无根草》,实在是一个好素材,这是细心观察的结果,也是热爱生活的结果。“那是一种极不起眼的植物,如果不仔细分辨观察,谁都不会注意到它的存在。”但龙江注意到了,并且写得十分细腻。后又写道:“人在世上飘,飘来飘去,就像一棵草,何处把身安,何处是归途?故乡就是根基,父辈就是基础,生养的地方就是人生的根脉。能来世间走一遭,辛苦打拼就像一棵无根的草!好也罢、孬也罢,贫也好、富也好,声名显赫是功成名就,默默无闻是平平淡淡,不论身处何方,不管身居何位,踏踏实实就做这样一棵无依无靠无来无历却能顽强生存的无根小草!”作家洋洋洒洒地从一种无根的小植物,写出生命的大意义。他的一篇《树的对话》,写的也很有新意,是他少有的不同的写法。还有《花香伴我入眠》,写生活中喜欢花,乐意与花草相伴,“我赏花香,花懂我心。”而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各色人等,各种事由,千姿百态,既有让人感动万分的人物,更有俗不可耐的拙劣表演,人性之复杂、世事之奇怪,慢慢地就会侵蚀人的灵魂、浸染人的性格。“通过养花赏花,与花相依相伴,通过对花语的解读感受,我要说只要心境如花,满世界皆花;只有心中有爱,人人皆为莲花化身。花香熏陶我生活,花香陪伴我工作,花香按摩我心灵,花香抚慰我灵魂,我随花香而心静如水,花香陪我而暗送清爽。”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情怀,对一切事情也就看透了,悟透了,少了怨天尤人,少了长嘘短叹。所以《花香伴我入眠》的意义十分不一般,是一篇赏心悦目又醒人精神的好文章。




   此外,《盼雪》、《迎雪》、《踏雪寻春》似乎是一个连续的镜头的展现,实际上中间有那么多的思绪萦绕其间,融入了作家几多对于雪的无上喜爱。

   具体到某篇文章中的段落与语句,更是风生水起,处处闪着作者的文思才情。比如他在《性感与胸怀》中写道:“假如我们把心打开一条缝隙,透进去更多新鲜的空气与明媚的阳光,假如我们更理性一些、更释然一些、更开放一些、更随缘一些、更淡然一些,看看我们的生活,是不是会豁然开朗,迎来另一番天地!原来天是这么湛蓝,云是这么纯净,阳光是这么温馨,周围的一切都是这么美好!”在《雪之惑》中有句:“雪,和冬天有约!在大地冰冻之时,你如期飘然而至!如一床巨大的棉被,轻轻地盖在熟睡的婴孩身上!雪,和梅花有约!当万物凋零,世间只有梅香暗放的时候,你轻轻的一个吻,让举世为之动容!雪,更与大地有约!这是一个千年的约会!雪,总会在大地最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扑入大地的怀抱,天与地的融合,在书写着多少悲欢离合的神话传说!” 还有《 窗外那棵银杏树》:“秋天到了,随着银杏叶的逐步变成金黄,枝桠之间一串串簇拥的银杏果也吐露出灿烂的笑容,果实成熟了,不用采摘,她就自然而然地随着阵阵微风轻轻落下,表达了银杏树博大宽广的胸怀。”如此还有很多。

   二是文章是向善的、向上的、载道的。如他自觉地遵循的:“都会是有感而发,都会是生活的感悟,都会是真情实感的东西。”如今,有很多的散文,形式上下功夫多,却往往弄成无病呻吟。而在龙江这里,“文”是有东西的,有含量的。他的语言讲究,讲究中更含有着一颗真挚的心灵。龙江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注民生,说明他一直在思考。比如他从那些广告宣传中的“节水王”、“巨无霸”,提醒大家不要“不知山之高”、“不知地之厚”,要“缓称王”。他的《地球之“殇”》是大悲大悯的文章,《与灾难的距离》是大情大爱的文章,《“冬日暖阳”之忧》是大忧大患的文章。他有时对社会的拷问甚至有点儿唐吉诃德大战风车式的英勇,比如他在《地球之“殇”》中说:“人类历史虽然已经走过好几千年的历程,但我们依然是在黑暗之中摸索着彳亍前行,我们自以为得到了符合客观规律的真经,其实也可能完全与真理背道而驰。”让我们看到了龙江忧天下之忧,乐天下之乐的情怀。

    龙江有时从一些小的感悟入手,表现出积极的人生态度,他在《面对挫折》中说,“当我们抱怨我们没有鞋子穿的时候,往往忽视了还有人失去了双脚。”我还欣赏《在路上》,那是一种向上的生命状态,是一种奋进的生命状态,一切的美好,一切的追求,一切的理想,都在路上 ,那就需要不断地前行,不后退,不停歇,直到生命的终点。《与对手一起成长》也很有意思,这是一个大胆的题目,也是一个哲理的题目,对手不一定就是死对头、仇人,对手的感念很广泛,但有了对手,就有了上进的动力,这是一种怪相,却又是一种真相。有人不想这样挑明,但事实上确实如此。作家真实地写出这个话题,写的不干燥且很有趣味。

      这样的文章还有《清空心灵》、《重要事与紧要事》、《得与失》、《闲聊伪装》、《撞上玻璃窗的小鸟》、《跃出鱼缸的鱼儿》等等。

   龙江的很多的语言都很有哲理,值得品味。比如他在《幸福的真谛》中说:“幸福只是揣在手心可以收放自如的一种境界。幸福没有规定,没有标准,没有贫富,没有浓淡。幸福的真谛是什么?是身心的健康和自由,是我们眼前需要认真把握稍纵即逝的分分秒秒,是我们需要用心善待的亲人和朋友,是我们必须享受的人生过程,是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可珍贵的心灵源泉!” 在《心随花开》中有:“让心里充满花香,那么我们展现于外的除了阳光一般的外表,还有阳光一样的热情!”在《放下》中说:“只有放手,我们才可以拥有更多更美好的东西;只有放下,我们才能够腾出更大的空间接纳更多新鲜的事物;只有放得下,我们才可以摆脱一些生活的羁绊和精神的枷锁,才可以重新开始一种更轻松的出发、更辉煌的追求、更美好的结果。”

      品读着龙江的文章,突然想起禅宗六祖《坛经》里那段公案:六祖惠能在广州法性寺看到二僧争执,一说风动,一说帆动。惠能则说:不是风也不是帆,而是二位自己的心在动。

       人生在世,大都不可能做得六祖的超然,但能如龙江心随花动,也不失为一种令人怦然的美妙心境吧。龙江写散文、出书,并没有名与利的目的,龙江说:“我想主要目的还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人生的追求,一种自我的挑战,一种能力的突破,一种价值的实现!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实现自我的逐步突破。我想,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地对待生活,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人只要活着就要有一种追求,要对自己追求的东西不断的思考修正,要对自己各种潜能不断挖掘,要对自己提出富有挑战性的目标,这样,人才能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我想,这可能就是我要出书的主要目的吧!”

   从龙江的文章中可以看到他是读了很多书的,掌握着很多方面的知识,他是一个在工作中善思之人,在创作上善新之人,在生活中善爱之人,在读书上善精之人。他对于哲学、佛学、法学、社会学等等都充满了喜爱与迷恋,这影响着他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也影响着他做人和作文的准则。

   我总是觉得龙江是常常“心随花开”的,龙江说:“菩提入心、善念入心、花香入心,只要有颗善良柔嫩的心灵,我们的眼里就永远是个阳光明媚的世界!让我们的心随着鲜花的盛开而开出鲜艳的花朵,这便是爱的种子,是爱的火苗!”只有常常“心随花开”的人,才会有如此心胸,如此境界,才会如此豁达,如此闲情逸致,写出如此的文字,当然也会如此地对待工作与人生。

    愿龙江常“心随花开”,愿读者随着龙江“心随花开”。

想念你的嗳 发表于 2012-9-13 09:23:46

散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随着龙江“心随花开”(王剑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