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的盛世之路(6)
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解决温饱问题,民以食为天,有饭吃,社会秩序才会稳定,国家才会发展。玉米红薯的大面积种植稳定了大清帝国的基业!明代引进的玉米红薯,在清代不断地推广。祟帧年间,开始在中国推广。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你吃我儿子,我吃你儿子,只能是这样,易子而食,换儿子吃。要不然就吃观音土,吃土肚子胀,全胀死,那老百姓只能造反。要是玉米红薯来了,就没事儿了。这个东西原产于拉丁美洲、墨西哥。菲律宾华侨把它带回到中国,最早开始在福建种植,然后逐渐开始向全国推广。
福建这个地方多山,地狭人稠,耕地面积很少,就种这个。所以这样一来,它的特点就是使贫瘠土地得到利用,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当时水稻一亩地四五百斤,小麦二三百斤,玉米怎么着也得六七百斤,甘薯是几千斤。就是不下雨,你也不用施肥,八干多斤,你再一下雨,风调雨顺,再一施肥,一万多斤高高的。这么老粗的大白薯,你吃去吧!降血糖、降血脂,健康食品,那个玩意儿最好吃。甭管什么样的土地都可以种,不挑地方,都能生长,产量还那么高。这种东西太适合咱们中国了。所以大清200多年没有农民起义,玉米红薯是大功臣。
土地得到利用了,粮食总产量得到提高了,养活众多人口了,缓解了人地矛盾,就稳定了社会秩序。清朝为什么说将近200年没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玉米甘薯的贡献大大的有关。农作物产量上去了,老百姓能够吃饱了,所以中国人口也就翻着来了。不要钱了,有劲了,不生干什么?实际上在清朝的时候,人地矛盾大家都能看得非常明白了。康熙登基之初,人均耕地面积是25亩,到乾隆的时候就变成6亩了,到道光的时候就变成3亩了,今天连1亩都没了。
不过红薯这玩意吃多了,胃酸,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没法活,成为上一辈人的集体记忆! 6了 欣赏!祝好 最好成为“三国演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