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向上 发表于 2011-9-25 08:32:57

《世界文化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画面]
2010年7月31日北京时间上午7时35分。巴西首都巴西利亚。联合国第3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会场。 与会世界文化遗产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员举手表决,一致通过登封嵩山“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接着境头转到登封,早已在各大广场的翘首等待结果的民众,听到胜利的消息后,顿时间,欢声笑语、彩旗招展、锣鼓喧天。紧接着画面快速导出被列入“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观星台、中岳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嵩阳书院、嵩岳寺塔、会善寺、少林寺、初祖庵、塔林等8处11项建筑。推出片名----

世界文化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第一集:天地之中
引言:
登封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境内的嵩山是地球上最早露出水面的陆地之一,有36亿年的历史。这里是华夏祖先最早繁衍生息的地方,是华夏文明根的所在,而在古代则被称为是地位崇高的——“天地之中”。

正文:
天有心,
地有胆,
天心地胆在告县。
这是登封广为流传的一首民谣,虽然没有人能说得清它从何时开始传唱,但问及民谣所说的内容,可能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位于登封东南12公里处的观星台,那里就是天地的中心。
【切入周公测影台画面】
三千年前的西周初年,周公据地表测日影,求得地中。
这在我们现代人看来,通过测量太阳影子的方法,寻找大地的中心,应该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古代人们还没有认识到地球是圆的之前,我们中国人传统的宇宙观就一直认为,地球直观上看是一个平面,进而认为平面为方形,而方形必然有一个中心点,这个中心点则对应着圆形天的中心。
【专家访谈】
在远古时,由于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认识自然还是有限的,对天地宇宙的认识,往往以自我为参照物,把天地及许多自然现象比拟为人类活动,认为天地的构造与人的构造是一样的,有五脏六腑,所以那首民谣中说,天有心,地有胆。从天地关系上来说,古人认为,天在上,地在下,并且是平行的,不相交汇,这是古人的“平天说”。对天地的形状,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在方形的大地中,有一个中心,与天心相对应,这个中心就在登封嵩山地区。“天圆地方”和“天地之中”实际是古代人的一个朴素的宇宙观。
古人为何以登封的嵩山地区为“天地之中”呢?

登封嵩山地区被称为“天地之中”,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嵩山是远古人类活动的中心地区。在登封的考古发现,证明这里有大量史前文明的遗存。目前,共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16处,旧石器点42处,动物化石25处。当历史进入新石器时代后,登封境内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分布更是如星罗棋布,其遗址数量之多、分布之密居全国之冠。
以上这些都证明,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登封的嵩山地区就是最早有人类活动的核心地。而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所以,我们祖先就把自己生活的土地认为是天地的中心。这就是嵩山地区“天地之中”的启蒙。

登封的嵩山地区登封是天地之中,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里是中国最早的政治中心。
嵩山地区是人文始祖黄帝活动的中心,这为嵩山成为政治中心及“天地之中”奠定了基础。《史记•封禅书》云:“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故嵩山为中岳。”这句话是说,夏商周三代的都城都是建立在嵩山脚下的黄河与洛河之间,故嵩山被称为中岳。而大禹的建都于此,为嵩山地区被称为“天地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嵩山是夏人眼中的祖山。据《尔雅》载,嵩山的太室山和少室山即为大禹所命名。太室山下的启母石不仅传说是诞生启的地方,同时也是夏人崇拜的图腾。《史记•夏本纪》:“禹辞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候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夏后。”《汉书•地理志》注:“禹都阳城。”古本《竹书纪年》:“禹居阳城。”考古也证明古阳城(今告成)的王城岗就是夏代大禹的都城。而位于嵩山下的二里头则是夏朝最后一位帝王夏桀的都城。
中国第二个王朝商朝的都城也是环嵩山而分布的,位于嵩山东麓的郑州商城、位于嵩山西麓的偃师的商城是商汤的都城,而嵩山西麓的隞都则是商代中期的都城,商代建都于嵩山地区巩固了嵩山地区作为“天地之中”的地位。
周朝同样建都于嵩山地区。嵩山西麓的洛阳不仅是西周都城之一,也是东周的都城。周人则认为其他是夏族的后人,因而嵩山也是周人的祖山。据《逸周书•夏邑》有“其维以天室”之句,就是说周人统治天下要依据祖山“天室”,即“太室山”。又西周初年铸造的“天王簋”铭文有“王祀于天室”之句。这里记载的是周武王灭商后率众登山太室山顶举行。封天祭地大奠,乃周朝的开国大典。此足见周人对嵩山的尊崇。周人以嵩山为其政治的核心,使嵩山地区“天地之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确立,同时也把“天地之中”的地位提高到了无与伦比的地位。
嵩山地区一次次地作为中国早期的政治中心,使人们对天地之中的认识,已渐渐赋予了浓重的政治色彩,“天地之中”的观念正一步步从一个自然界的地理位置,向“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这些社会“中心”的观念迈进。从而使其最终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皇权中心”和正统之尊之地。
【专家访谈】
登封作为“天地之中”,开始是我们的祖先对天地宇宙自然属性的一种认识,仅是一种简单的自然崇拜。但随着黄帝、大禹、商汤、周武王等这些帝王们把国都建于此,“天地之中”的内涵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天地之中,不再仅仅是个地理位置,它成为了中国古代统治者权力的象征。在 “天地之中”建都就意味着帝王是正统,是全地球的核心和主宰,四方偏远之地就只能是从属于我,服从于我。这一点后来被儒家思想所吸收,成为了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根。思想家荀子曾在《大略篇》中说:“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这句话就是说,当皇帝,就必须住在天地之中,才能统治天下。天地之中概念被最终政治化、伦理化,纳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洪洪大流。

嵩山是天地之中,是远古代人们认识自然而得出的论断,它的产生发展与完善,经历了由探索到正统皇权推崇的过程,最后升华为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中的重要基因,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

当这个天地之中观念全面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洪洪大流之后,使它的赢得了崇高的历史地位。
嵩山作为天地之中,被视成为华夏子孙心中的圣地,古代统治者更把它看作正统之地、皇权中心,因而成为中国帝王的逐鹿之地。历史上素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楚庄王曾问鼎中原,算是开了先河,随后,中原地区就成为了战争的焦土。在“天地之中”发生的这一场场看似攻城略地的战争,事实上上演的是一部部历史的大戏,由于这里早已不是自然界中用周公的尺子能量出来的“天地之中”,而是否能占据“天地之中”已成为谁是王是寇、谁是正统和非正统的标志。
“天地之中”是中国名字的发源地。中国在英文中为“CHINA”,译为汉语则为“瓷器”,这是由于中国瓷器在英国及欧洲大陆的广泛传播,使外国人的历史错觉造成的。而真正的中国名字的意思,就是 “中央之国”、“天地之中”的国家之意。1965年在陕西省宝鸡县贾村塬,出土了一件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何尊”。这是一名何姓贵族所作的祭器,在这个尊的内底铸有铭文,其中有“宅兹中国”四个字,这是目前我国现存最早出现“中国”两字的文物,也是目前现存最早的“天地之中”的实物例证。
嵩山位于天地之中,这在我们祖先的心中,更有着一种特别的神奇与崇高。他们把居于“天地之中”嵩山当作自己的祖山,圣地灵境,天地相通之地,大地距离上天最近的地方、神仙居住的地方。
《周礼》中说:“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就是说“天地之中”是天地相合之地、四时交汇之地、风雨相会之地、阴阳相和之地,是圣山灵境。而阴阳相和之地意义更为深远。古代以为万物乃阴阳相和而生,因而 “天地之中”作为阴阳相和之地,也就是天地万物发生发展的根源之地。
对“天地之中”的崇拜,伴随而生就是圣山的崇拜。《山海经•中山经》说:“少室、太室皆冢也,其祠之,太牢具,婴以吉玉。”这句话是说,嵩山是万山之祖,祭祀它必须用天子最高的太牢之礼。这成为了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封禅嵩山的依据。
从古至今,有史可查,从人文初祖黄帝,到英威武的周武王,再到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再到锐意改革的北魏孝文帝,再到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再到创造“康乾盛世”的乾隆皇帝,先后共有72位帝王亲自或遣使到“天地之中”的嵩山祭祀封禅。他们之所以要到天地之中封禅,主要是为了向世人宣布,他们统治的权力和正义性来自于上天的赐予,他们正统至尊的地位不可动摇。这种“天人合一、君权神授”思想,成就了数千年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大一统”社会结构。
“天地之中”观念在不断的实践发展中,影响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并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中”文化。“中”成为正统、正宗、之尊地位的象征,并由此成为了中国文化传承的核心和血脉。
【专家访谈】
“中”由一个汉字发展成为一种文化,与天地之中观念密不可分。一是中成为了正统,正宗、之尊的象征,它无形中给一切事物确定了一种秩序和次序,只要一个东西居中了,其他的就只能围着它,位于附属的位置。比如我们排坐次,居中即为首就体现了这一点。中有中庸、适中意思,这个观念在中国人的心中也非常深刻。孔子说“有过之而不及”、“欲速则不大达”都是讲的这个,后来发展为儒家的中庸之学,并成为了中国人处理一切事情的原则。中还有中心、集中的意思,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非常重要,中国文化之所以几千年血脉不断,就是中国文化有个一切向“中”的向心力,这是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思想源泉。
“天地之中”的观念是嵩山地区一切事物的灵魂与精神。各类反映“天地之中”文物古迹见证了嵩山地区作为天地之中的文化形态。天中阁、岳立天中、千古中传、天中福地等等都是嵩山地区作为天地之中的见证。
“天地之中”反映中华民族对宇宙真相认识和发展的一个过程。在嵩山,天文科学的发展从上古的夏历,到周公测日影定地中,到僧一行测量地球子午线的长度,再到郭守敬建立观星台,一直绵延不断。
“天地之中”观念被统治阶级认同,并带来皇权中心、正统意识的意义扩展与推崇,这给嵩山的自然属性上,赠添了政治的、文化的、伦理的社会属性,使其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祖山和圣山。在“天地之中”的文化背景下,嵩山的历史建筑群浓缩了中华建筑之精华。登封历史建筑群中的中岳庙、汉三阙是天地之中礼制文化的代表;观星台则是“天地之中”天文文化的代表;嵩岳寺塔、少林寺、塔林、初祖庵、会善寺则是“天地之中”宗教建筑的代表;嵩阳书院则是“天地之中”教育建筑的代表。


结束语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使“天地之中”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得到了世界的公认,“天地之中”的共8处11项历史建筑群,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构成了一部中国中原地区上下2000年形象直观的建筑史,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的真实体现。

想念你的嗳 发表于 2013-6-27 14:52:50

:victory: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世界文化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