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了之 发表于 2011-10-17 09:16:35

解放卡车


毕淑敏

朋友发给我一段视频,一看之下,怦然心动。那成群结队的解放卡车,多么熟悉和亲切!42年前,从我穿上绿军装的第一天起,就和这车结下了不解之缘。1969年,我们120名女兵,从新疆的乌鲁木齐出发,用6天时间翻越天山,抵达南疆的喀什。短暂的集训之后,我又和4名战友,再用6天时间,翻越新疆和西藏的崇山峻岭,抵达西藏阿里军分区。这几千公里的长途跋涉,乘坐的都是解放牌卡车,挤在大厢板上。那时新疆和西藏的道路蜿蜒曲折,石子铺就。高山之上,风雪交加,汽车轮子上要缠上铁制的防滑链,好像镣铐。我们的车客货两用,每个人的屁股底下都是大麻袋包,里面装着粮食。每天坐在这硬邦邦的“沙发”上,我发愁地想,这些入口的麦子和稻米,在腿下揉搓十几天,臭烘烘的还能吃吗?我斗胆把这顾虑向带队的老兵报告了(怕被批评成资产阶级坏思想),老兵很不屑地看着我说,当然能吃了,难道它们不是大粪浇灌出来的吗?怕什么,还要脱粒和碾磨呢!再说,要是没有这些沉甸甸的粮食垫底,你们坐在大厢板上,路途这么颠,到了西藏,椎间盘就突出啦!

在阿里11年,所有的信件,都是解放车送上来的。军邮车有特别的标识,就是车篷布捂得格外严实。你想啊,要是在路上碰到了风雪或是倾盆大雨,包裹不严,就会把士兵们的信件打湿或是被狂风卷走,那是多大的损失!军邮车上高原的时间,在夏天和秋天,大约是每个月一趟。到了大雪封山的时候,基本上是从当年10月到第二年5月,车就像棕熊一样,冬眠了。道路开通后,军邮车善解人意,是最先抢着上山的客人。到了解冻的节气,干完了工作,我会爬上高高的山崖,目不转睛地盯着公路,一日复一日。什么时候看到远方天际,有绿甲虫一样的解放车,裹得纹丝不露,慢慢地爬上来,胸口就会咚咚跳,我知道那车里,有我的亲人储藏了一个冬春的音信,有我的朋友数不清的问候……

我第一次探家,也是坐大解放下的山。车在最高的冰大坂上突然停了下来,那里空气极为稀薄,气候酷寒。司机对我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我现在特别乏,要休息一会儿。说完,他用皮大衣把自己裹得像毛毛虫的蛹,缩成一团,在驾驶楼里迷糊起来。

我和同行的战友,站在死一般寂寥的藏北高原,在海拔近6000米的高度,呆呆地伫立着。我不知道自己这一次能不能安全回家,能不能看到我几年未见的亲人。我想,这个司机是真的困了,还是高原反应从此一睡不醒了呢?我决定以后要学会开这种解放车,就算司机死了,我也能前进。

后来,司机终于醒了,我们又在茫茫雪原上穿行。解放车,像一艘破冰船,载我安全到达了平原。

这些回忆,蛰伏心海多少年,好像沉没的渔舟,只剩下残骸。感谢这段视频,如金色的鱼竿,将记忆钩钓起来,让青葱岁月若隐若现。

想念你的嗳 发表于 2012-9-17 09:39:00

支持一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解放卡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