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一人一策”精准施治新冠感染者
关口前移、提前预防、综合评估、全面干预……当前,针对新冠病毒优势毒株以奥密克戎变异株为主的状况,郑州市制定了针对性的救治措施。按照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安排部署,将郑州岐伯山医院作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将郑州市一院港区医院作为新冠肺炎后备定点医院。目前,郑州岐伯山医院主要承担全省散发本土病例及境外输入病例的医疗救治任务。截至4月1日7时,该院共有在院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185例,其中境外输入阳性感染者73例,本土阳性感染者109例。本土阳性感染者中,郑州市11例,其中轻型2例、无症状感染者9例。
“一人一策”对感染者个性化施治
在本轮疫情中,感染者主要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为主。郑州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组副组长谢永富说,按照“关口前移、提前预防、综合评估、全面干预”救治措施,建立了综合评估机制,个性干预,一人一策。每收治一例阳性感染者,第一时间组织医疗、护理、中医、营养、心理等专业医护人员,对感染者的基本身体状况、基础疾病、既往病史、营养状态、心理状况、年龄构成、危险因素等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一人一策”的个性化干预措施。
一名70多岁阳性患者,患有高血压和轻微脑梗等基础疾病,入院前因排便不畅自行服用过泻药,身体非常虚弱。病区主任刘仁杰立即联系消化、营养等相关科室进行会诊,制定了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经过几天的救治和调整,患者已经逐渐恢复。
这是典型的针对阳性患者的一人一策救治方案。按照个性化施治的要求,患者在院期间,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由专家定期巡诊,及时发现病情进展,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防止无症状感染者发展为轻型,轻型发展为普通型,甚至重型。
发挥中医药优势,一人一方,精准用药
为发挥中医药优势,医院结合郑州地域气候,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质、症候等个体因素,一人一方,精准用药。一名31岁男性患者入院时发热39.0℃,伴咽痛症状。中医专家李建杰根据患者的舌苔、脉象,结合省级中医专家会诊意见,使用荆防排毒剂和三仁汤加减进行治疗。第二天患者体温降至正常,咽痛减轻。中药服用3天后,患者不适症状消失。
除用中药汤剂外,治疗中还采用传统中医内病外治非药物疗法,开展针灸、耳穴压豆法、穴位贴敷、中药香囊法等手段,调节患者机体内环境,提升其免疫力;组织患者开展传统功法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运动疗法,通过应用中药和中医非药物疗法的综合干预,为阳性感染者筑起中医药防疫屏障。
另外,治疗中对患者加强营养支持,合理膳食、增强其体质,促进患者机体修复。
针对阳性感染者对感染疾病认识不足造成的恐惧等不良情绪,强化心理干预及人文关怀。定点医院营造关爱、包容、尊重和接纳的环境,帮助患者建立积极应对不良情绪的心态。医院还建立了三级心理干预措施工作机制,由精神科医师视频或现场问诊、专业评估,通过全面心理干预措施,促进阳性感染者尽早康复。
切实保障“黄码”人员就医需求
如何在严格落实“外防输入”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保障“黄码”人员的就医需求?记者了解到,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要求各医疗机构不得拒绝接收“黄码”人员。在接诊“黄码”人员时,要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和发热等相关症状的问询,对有发热、咳嗽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要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对于需住院治疗的,在完成三天两次核酸检测前,要安置在过渡病房,并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根据“黄码”人员检测需求,提供核酸检测服务的医疗机构要动态调整检测窗口,“黄码”人员检测量较大的,可单独设置“黄码”人员检测窗口,优化缴费、采样流程,避免人员聚集;提高检测效率,结果即时上传至河南省核酸检测直报平台,避免影响“黄码”人员转码。
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也呼吁“黄码”人员到医疗机构就医时,应严格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主动配合医疗机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不得隐瞒个人流行病史、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及相关临床症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