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新规出台后,郑州的这类房子要“升值”了
近期,住建部新出了一个住宅规范意见征询,在社会上关注度很高。特别是几个重点议题,更是引发了全民讨论:比如,住宅层高不应低于3米,入户层为二层及二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单元应至少设置1台电梯;应配置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或安装条件……事实上,在这一版之前,我们用的最新一版的《住宅项目规范》是2019版,里面一些设计规范细节的确需要更新了。
针对此次意见稿中《住宅项目规范》的变化,小年经过了一些整理,和大家分享。
每一点变化,都是为了让居住更舒适
接下来,我们重点看看产生的几个变化。
第一、 层高明显提高,居住舒适感更好。
在2012版中,对于住宅层高的要求是2.8米,这也是我们目前市面上大多数商品房的层高标准,但是最新版中明确要求,住宅下限从宜2.8米增高到不应低于3米,而且是强制性的,等于在原先的基础上增加了20厘米。
第二、 入户层为二层及二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单元应至少设置1台电梯。
事实上,居民上下楼方便与否的问题,一直很受国家重视。对比其他几条对电梯的要求,这一条被誉为“最大力度”,如果两层的住宅都可以安装电梯的话,的确可以算是低层住宅的春天。
不过呢,这一条也算是引发争议最大的内容。
部分网友认为:
“2层就没必要装了吧?”“2层都装,物业费得多贵?” “2楼都装,哪都是电梯,懒人的时代,人不运动四肢迟早退化!”
也有网友认为:
“挺好,很便捷。”“不要总想着自己不用就没人用,总会有些出行不便的人群。”
事实上,电梯配置是很有必要的。
自从老旧小区改造以来,各地想给老小区装电梯的事情频频登上新闻,闹出不少风波。譬如3楼以上都希望装电梯,3楼以下却不愿意分摊费用,甚至认为电梯挡住了房间的阳光,难免一顿扯皮。
如今住房规范提出改变,恰恰说明我们有这样的住房需求。
第三,楼板更厚了,隔音效果更好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困扰?晚上躺在床上正准备入睡,却听见楼上小孩提溜提溜的跑步声?
工作一天辛苦了,想跳支舞轻松一下,却害怕吵到楼下的邻居,只能作罢?
2022版新规出台后,类似的隔音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建筑楼板从原先不小于60mm变成不小于100mm,一下子提高了三分之二的厚度,困扰我们很久的隔音问题有望得到改善,建筑安全性也可以得到提升。
第四,新能源汽车被普及,小区要将新能源充电桩提前预留。
近两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因为“充电问题”而引发的矛盾越来越常见,此前还有业主为了安装电动汽车充电桩,直接把物业起诉了。
新规出台之后,以后新建住宅项目里,充电桩车位已经是必需品了,业主也不用再跟物业扯皮了。
总的来看,新规这几点意见,都是为了让业主们居住更舒适。
在郑州市场,能满足这几点的楼盘凤毛麟角
放眼郑州市场,能满足这几点的楼盘的确少之又少。
可能有人会反驳,之前一直试行的2019版,达不到2022版的要求很正常。事实也的确如此。
但市场,本就是一个讲究物以稀为贵的地方,却是稀缺罕见,就越能保值甚至升值。
先拿层高来说。
郑州绝大多数高层住宅层高都在2.8米左右,少部分能达到3米以上的高层,都可以拿这个当卖点吹上一波。
譬如:滨河国际新城的海马青风公园——对外宣传二期高层住宅层高3.05米,洋房层高3.15米,比市场其它项目层高高出10-15公分。
图片
惠济区的大河宸院——对外宣传底层层高约3.3米,洋房层高约3.1米,小高层层高约3.05米。
中原区的昆仑望岳——对外宣传1号楼层高3米,2/3号楼层高达到3.1米,整体向上攀升20cm。
图片
一些层高在3.1米左右的豪宅项目,未来天奕项目,建业天筑楼王、瀚海晴宇楼王、海马壹号公馆、融创中原壹号院等。
为什么说层高越高,居住起来越舒服?
按照2.8米的层高,减去楼板厚度10公分;不吊顶的前提下,再减去地板、地暖(不吊顶)约10公分,最终净层高只剩约2.6米!
而如果能达到3米层高,装修之后的压抑感会显著减轻,又可以增加一部分储存空间,窗户也会更高更宽,采光性、通风性也都能显著提升。
再拿电梯来说。
住过老旧小区的都知道,没有电梯是多么的“要命”。
此前,一位资深的房产中介告诉小年,“除了市中心的老小区,地方偏一点的我们都不愿意接,实在是不好租。”
小年也发现,花园路附近同地段同面积的新旧小区,整租价格能差几百元!虽不能说都是电梯的作用,但没有电梯的老小区,特别是5楼以上的房子,如果不是价格优势,的确很难打动人。
目前,郑州老旧小区的加梯行动正在紧罗密布的进行当中。有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底,2021年郑州全年既有住宅共加装电梯275部,其中已建成电梯240部,正在和即将施工电梯35部,完成率120%。
但总有些小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顺利加装电梯。预计那些6层都没有电梯的房子,以后可能会慢慢退出房产市场。尤其是没有学区房优势或者动迁居民接盘的无电梯动迁房,在未来租房、二手房市场竞争中会更加弱势。
还有楼板厚度。
关于楼板厚度的问题,除了前文提到的噪音干扰,安全性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
有些房子为了省建材和成本,楼板都会比较薄,近几年交付的小区,时常有楼板厚度不足8cm的现象发生,入住后居住体验极差,此次硬性规定楼板厚度不小于10cm,可以更大程度保障住宅建筑的安全性。
不过,事实上,即便提高到10cm,在世界范围内也算不上高标准。据了解,欧洲的所有墙体都超过30厘米,研究数据表明现浇楼板至少要达到20厘米才会有较好的隔音效果。但是,厚楼板就意味着建筑成本的增加,在现阶段,如果想从10cm增加到20cm甚至30cm,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最后,电动汽车充电桩的问题。
现阶段郑州各小区中,安装有电车充电桩的属于少数,大多数车主都是用外面的公共充电桩充电。
郑州市内,很多公共停车场、大型商场,都设置有充电桩,费用标准大多在一块多/度,每度电的具体价格,有的是一块一,有的是一块三四。
假设一辆续航里程在400公里的电车,在西三环一家停车场充满,大约需要100元左右。小年的一位开电车的朋友表示,“外面很多充电桩都是快充,并且是商业用电,一来电费比民用贵,如果我在自己家安装充电桩,费用成本低出不少。最主要的是,在外面充电不方便,每次快充基本要等四五十分钟,很浪费时间,如果家里有充电桩,下班回来充上电,充满下楼拔掉就行了。”
她想不通的是,这几年国家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各项政策上大开绿灯,无论是市内还是高速服务区,充电设施都逐步完善,为啥在自家小区,物业却死活不给安装。
小年曾在郑州市场做过一个调研:
房龄在5年左右的小区,开发商交房时大多都会配备数量不等的充电桩,部分楼盘没有;但是可以通过后期与物业协商,进行小范围的补装。
房龄10年左右的小区,绝大多数不允许私自安装充电桩,并且,物业也不打算建设公共充电桩;
房龄20年左右的小区,基本不用奢望了,毕竟,停车位都紧缺。
而那些拒绝安装充电桩的物业,给出的理由不外乎:
1、 小区建设之初没有预留充电桩的建设条件;
2、 担心小区生活用电负荷无法满足;
3、 担心安全隐患,一旦产生火灾,物业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4、 没有位置安装。
总而言之就是,开发商交付的时候没有规划,后期我们也不考虑。
对于开发商来说,必定要花更多的成本
这一切的改变,对于开发商来说,压力山大。
无论是建筑材料成本,还是电梯成本,都会让开发商陷入品质小区和降低成本的两难境地中,不管如何取巧设计,住宅规范是不变的。
(对比2015年,水泥价格最高翻了一倍)
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对于购房者来说,很大可能以后买房面临的房价也会提升。
除此之外,还有物业费。毕竟配置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或安装条件,意味着比起传统的车位的小区,它的物业服务又多了一项。
对于市场现有住房来说,这又是一次大范围的洗礼。符合了新规的楼盘,将会顺应市场,实现保值甚至增值;不符合的将被动“降级”,尤其是刚需楼盘。
相信2022版《住宅项目规范》的实施,对于行业、房企、购房者来说都是一个挑战,请牢记一点,未来房子一定是朝着更适合人们的居住需求来变化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