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寂寞 发表于 2011-10-30 15:01:18

嵩山是中华民族圣山



我国当代著名民俗专家82岁的张振犁教授语出惊人,他通过搜集大量的民间故事和几十年田野式的考察,认定---
    嵩山是中华民族圣山
    ●王剑松
    春夏之交的古都开封,万木葱茏,古朴典雅。笔者为探寻华夏文化之渊源,怀着对几千年华夏人类文明发展的几多疑问,来到了河南大学文学院,拜访了我国当代著名民俗专家、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已82岁高龄的张振犁教授。
    张振犁教授,生于1924年,1955年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并到河南大学任教至今。他主要从事民间文艺学、民俗学、神话学教学和理论研究,1982年至今主要从事中原神话调查研究工作。他的专著有《中原古典神话流变论考》、《东方文明曙光》、《中原神话论》等多部,达100万字。并与中国民俗学开创者钟景文等合编多部著作,发表论文有50余篇达60万字以上。他为研究民俗文化,跋山涉水,足迹踏遍了整个中原大地,他现任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河南民俗学会副会长,河南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张振犁教授早在1999年10月召开的中国五岳文化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嵩山是世界东方的奥林匹斯圣山的论断,并称嵩山文化是华夏文化之根,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七年过去了,当提到他的这一论断时,他的情绪十分激动,态度异常坚决,他说近几年对嵩山文化又有新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他的论断的正确性。说嵩山是世界东方的奥林匹斯神话圣山,是中华民族圣山,并非夸张之词。不过以前没有被发现它的“神山”的文化价值罢了。随着20世纪后期“全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普查、整理工作机遇的科学春天的到来,才让嵩山在中原乃至中国远古文化中的地位得以被认可。嵩山神话圣山的辉煌形象才得以放出异彩。
    一、嵩山文化区是中原文化的泛称
    张振犁说,嵩山之名,早在黄帝以前就已经流传。以后,历代多有变更,直到唐、宋时代至今一直叫中岳嵩山。不论叫嵩山、太室、外方、嵩高、少室、嵩高中岳、崇山、黄室,或嵩高维岳、中岳太室等等,其意不外说嵩山是高大的山,是神圣的山,是古老的山。它是自然的山,也是神秘的山和文化的山。一句话,嵩山之所以成为我国五岳之中的名山,自有其特殊的含意和文化史上的重要价值。
    从嵩山自然环境的形成来看,《山海经•中次山经》中说:嵩岳西起昆仑,过秦岭,进入河南后,经熊耳山、伏牛山北麓,大苦山,东北到新密的浮戏山,东到新郑的风后岭。诸多支系山脉构成矗立中原大地的庞大的嵩山山系。特别是,在嵩山所经之地的黄河、洛河、伊水两岸的河谷、盆地的地理环境条件下,更是中州原始先民聚居、开发的得天独厚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这里为发展中原文化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因素。
    因此,嵩山是古老的山。嵩山的片麻岩,地质学家叫“登峰群”。它们的绝对年龄在25--36亿年。从太古代到新生代的五个地质时代的地层变化、地壳运动,在这里都有表现。先后经过“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最后经过“嵩阳运动”,形成了今天的嵩山骨架。它所展示的地壳的抬升、沉降、褶叠、断裂、风化、侵蚀等现象,都显示出嵩山沧桑变迁的痕迹。地质学家称之为“五代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馆”嵩山之深奥莫测,于此可见。
    嵩山文化区,狭义指包括北至黄河,南至河南襄城一带,东至虎牢关,西至华山,方圆数千里的(包含河洛文化)地域。广义就是中原文化的泛称。简单地说,嵩山文化区基本上涵盖了中原腹地的沿黄河、洛河、伊水两岸的广大河谷、盆地、平原的肥沃地带。它之所以被称为中原文化及后来华夏文明的摇篮,就因为炎黄先民在这块土地上开发、经营了近万年的原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巨大勋业。就像埃及原始先民开发尼罗河;美索不达米亚和后来的巴比伦先民开发“两河流域”和印度先民开发恒河、印度河流域而创造世界文明古国一样,中国中原地区的“嵩山区”先民开创炎黄、华夏文明一样,这是由天然的自然条件所造成的。
    从考古的发掘情况来看,同样可以得到丰富的实证。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在汝州张湾村的简单石器劳动工具,是人类最早的活动遗物,距今已有100多万年的历史。而汝州就在嵩山支脉崆峒山南麓。在新石器时期的最早发现的裴李岗文化遗址,也是在嵩山区界于山区、丘岭与豫东大平原之间的登封市内和新郑市裴李岗村。它的上限在距今8000年以前。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大量新石器时代早期50多处文化遗址,主要在河南境内,特别是在嵩山周围地带。直到以后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也主要在以嵩山为中心的中原腹地。其原始文化序列清晰。这就有力地说明嵩山文化区的形成,决非偶然。它告诉人们:中原人类生活环境早在8000至10000年以前,这里已经是农业文化生产的稳定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历史上的世界远古文明古国,其文明发达的地方,往往是人类聚居高山、大河、海滨、湖泊地带。因为这里适于原始人居住、生产、生活。嵩山文化区内,嵩岳高山纵横,河、洛、伊诸水横贯其间,这就形成原始先民生产、生育、繁衍的最理想的地区。中华先祖的创业活动就从这里起步。
    二、中华民族发源于中原
    张振犁认为,中华人文始祖的勋业在嵩岳地区,伏羲文化和炎黄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前身。这里是伏羲女娲早年活动创世的主要地区。现在中原地区流传的大量同类神话的各种异态是可信的。它不是凭空编造,更不是“永远也找不到源头”的误解。炎黄族系的形成和发展,却经历了漫长的复杂演变过程。在中原聚居的众多部族之间,由于利害的冲突,部族之间的侵吞、兼并、融合、战争的过程,经历了长期的斗争,直到黄帝集团始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由于黄帝族团的大发展,给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创造了辉煌业绩,从而奠定了华夏文明的牢固基础。以后,历经尧、舜、禹、汤、文王、武王的对河洛、伊洛平原以及整个中原文化的开发,便成就了中华民族古代华夏文明繁荣昌盛的壮丽景象。
    从早期的仰韶文化历经龙山文化到二里头文化,反映了从黄帝的农耕、陶文化,尧、舜的农业开发,夏禹王朝的偃师二里头文化的巨大成就的取得,无一不是在以嵩山为中心的广大中原地区发展起来的。在嵩山余脉的风后岭周围,黄帝不仅出生、建都在这里,而且大部分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大活动和科技创造发明,都是在嵩岳区进行和完成的。特别是夏王朝的祖族,就是从嵩山(崇地)定居、繁衍、发展壮大的。大禹的治洪水,划九州,就是从嵩山开始并逐渐推向全国各地的。夏王朝第一个都城,禹都阳城(今登封市告成镇)就在嵩山脚下,夏王朝最后定都阳翟(今禹州),就在嵩山东南麓。他的家室、族系的活动的遗迹,随处皆是。夏王朝的建立,把我国的上古史推进到了文明社会的新阶段。后经夏、商、周三代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艰苦努力,就奠定了华夏民族的千秋大业。整个中华民族基本形成。
    由此可见,嵩山文化区(河洛文化)在炎黄文化及以后的华夏文化建立之贡献是多么重要。嵩山文化是中原腹心地区文化的代表。
    一句话:中原是我国古人类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中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说中华民族发源于中原,中华民族诞生于中原,考古发掘的实证是如此,关于从族系嬗变及在这里流传的大量有关神话传说来看,也是这样。
   三、嵩山是中华民族圣山?
   张振犁认为,从世界范围来看,那些古老文化国家和民族的神话体系的形成,都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或因素):首先,是有利于原始先民居住、开发的自然环境(高山、大河、湖泊、滨海等)。
    像美索不达米亚和幼发拉底、底格里斯两河流域;古埃及氏族与尼罗河下游;印度南亚土著与恒河、印度河流域;希腊古民族之与奥林匹斯山及爱琴海滨等等。山川河海成了原始先民开发、繁衍生息的良好空间环境。其次,是原始社会的众多氏族、部族、民族之间,不断融合、发展的演变所经历的不同阶段的重大活动历史的社会生活依据。像苏美尔人与阿摩利人融合后的巴比伦国的建立;雅利安人南下与恒河流域土著的融合;公元前4千年代的许多农村公社结成的州(诺姆)。公元前3千年,上埃及征服下埃及,建立统一的国家;希腊人与古希腊人(包括爱奥尼亚人、亚该亚人、伊奥利亚人和罗利安人等)的融合等等。第三,要有重要的文化创造和发明。像苏美尔首先使用楔形文字,阿卡得人在公元前24世纪中叶建立王国,对两河流域的开拓;古埃及发明的文字、历法、艺术、科学等,对亚洲与欧洲都有一定的影响;又像印度中石器时代辛甘普尔洞窟、绘画(动物遗像)及其种种仪式画面。分布于印席次大陆诸部落及城市类型的古老文明等等。第四,都有原始宗教信仰作为神话的依托。像希腊的多神信仰,就与神话形成有关。希腊人把世界视为一庞大的氏族公社,并在神话中对繁杂的人类关系和自然现象加以概括,把神话置于古希腊世界不断演变之社会和历史的“语境”之中。如苏美尔人有关人类神的观念似已形成。他们的所谓公社守护神,首先是自然界种种创造力和生产力的化身。与司上属自然力相联系的为公社(部落)的军事首领统御的观念与祭祀职能的兼容。又如埃及的种种神话观念的主要典籍,为种种宗教文典、对神的颂歌和祷文、陵墓碑上的丧葬仪礼说述(金字塔文)等上面。至于印度神话中的有关种种宗教信仰同样是最早的佐证。古希腊人的古代宗教信仰为多神。古代希腊宗教与希腊神话紧密相联。后来,随着希腊城邦的衰亡,希腊神话才逐渐失去其宗教的意义,作为文化遗产被保留了下来。
    总之,世界不同民族古代神话体系的形成,都有其多种复杂的原因。既有其空间--时间因素,又有其世界观因素和远古民族的历史、文化诸因素的有机结合。在我国古代的中原嵩山神话系统的形成,同样如此。巨大的古老的嵩岳神秘山系,奔腾的黄河、洛河、伊水等两岸河谷、盆地和广大平原的肥沃土地是原始先民的最佳居住环境;中原从8000-10000年前,先民经过历代开发、繁衍生息,众多部族、部落的战争,融合的史前的社会生活的历史;那样丰富、悠久的、无与伦比的包括以“河图”、“洛书”;特别是至今尚可看到的中原原始先民的种种图腾、宗教信仰在神话中的呈现,等等,都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中岳嵩山文化区所蕴藏的远古神话遗存是非常丰富的。它是中原乃至中华民族远古的“文化奇迹”。
    因此,我们认为,说嵩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是世界东方的奥林匹斯神话圣山,并非夸张之词。不过以前没有被发现它的“神山”的文化价值罢了。
随着20世纪后期八、九十年代“全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普查、整理工作机遇的科学春天的到来,才让嵩山在中原乃至中国远古文化中的地位得以被认可。嵩山神话圣山的辉煌形象才得以放出异彩。
    四、伏羲文化在嵩山文化圈内
    张振犁说,嵩山开辟了创世神话。我们说,庞大的嵩山山系及其所覆盖的河洛、伊洛流域是中国远古神话产生的圣地,是世界东方的奥林匹斯圣山、就因为这里流传的远古神话概括了这一地区漫长的远古中原人类居住、活动的社会生活的实际和对纷繁、多变的大自然的幼稚、幻想的认识和理解。它是原始中原先民的社会形态和自然客体在意识形态中的概括。嵩山区神话品类齐全,气概宏大,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深厚,至今在中原盛传不衰。它闪耀着中原原始先民开辟创业的艰辛,文化创造发明的智慧的光芒,也显示出了先民的征服形形色色(自然的和社会的)敌人,维护宇宙秩序和保护人类生存的坚韧意志和强大力量。这是民族精神的再现。
    在嵩山区神话中,首先是引人入胜的开辟创世神话。像《盘古开天地》、《盘古初分》等近十多篇的这类神话,分布在嵩山周围的登封、新密、巩义、禹州、汝州、栾川、陕县等地。这类神话以宏大气势,形象地对宇宙天体的形成和天体演化,作出了生动地解释。宇宙蛋的天体观是世界性的重大神话主题。但是各民族的共同神话主题和内涵,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这就是此类神话的共同性和不同民族的特殊性。中原地区此类神话蕴含的文化特殊性便是原人的阴阳五行观东方宇宙天体论。其中有原人哲学思维的胚芽,又包含有科学思维的先导。因为它基本上符合现代天体学和宇宙演变的规律,所以,这类神话是中原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神话因其产生在嵩山周围,就更具有先行性。同类神话虽然遍布中原各地不下一百几十篇,但从其产生时间先后及其流传情况看,明显地具有从嵩山周围向四方辐射的痕迹。嵩山周围的盘古神话的演变,给了我们很有益的启示:即中国盘古神话中既包含有阴阳五行观念的成因;又隐约表现出中华民族最早对龙的崇拜的原始信念的浑融。这应是打开中原原始神话奥秘的一把钥匙。
    中国的开辟创世神话,是惊心动魄、奇瑰壮丽的。尤其是伏羲、女娲的神话,家喻户晓,几乎遍布全国各个省区。伏羲氏作为人根的传说留下了口头相传中最美好的篇章,显示了中华民族卓越的智慧。嵩山主峰西北部有以伏羲氏命名的浮戏山、磨合顶,山下有千年历史的伏羲、女娲、神农三皇祠(庙)、老母(女娲)洞等。像涉县(原归河南)的娲皇宫、西华的女娲城、安阳的清凉山、沁阳的女娲山等等,在中原神话学中都具有很高的地位。在嵩山地区的伏羲女娲神话遗存及庙宇建筑、庙会活动不下五十处,这在一个不大的地区的神话信息来说是罕见的。它标志着伏羲女娲创世造人圣绩深入人心,对伏羲女娲的信仰“入人之久”。
    从庙宇中的碑文知道,“伏羲女娲庙”重修的年代至少在四五百年前就有了先人的祭祀活动和庙会的盛况记载。如果把目光投向嵩山、少室山侧的中坡山,伏羲女娲补天造人神话和伏羲女娲庙宇遗迹,时间还可以上推至公元8世纪。卢仝的“女娲本是伏羲妇”的根就充分了。此类神话在中原腹地的流传就是肯定的结论。闻一多在20世纪30年代曾怀疑此类西南的“伏羲女娲兄妹婚”神话可能是中原传去的”观点,现在就找到娘家了。
    嵩山地区的“伏羲女娲祠”(庙)普遍是二人以人祖的夫妻身份,同坐庙堂共享后人的崇祀。这一现象反映出伏羲女娲时代,婚姻制度从“族内婚”向“族外婚”过渡的被认可,决无受“乱伦”谴责的问题。它基本廓清了伏羲女娲文化的脉络、源流:伏羲生于中原濮阳雷泽;洪水后在保护神的庇护下避灾,结婚、捏泥人等活动,就在登封、新密、巩义和荥阳(含嵩山神话体系)开辟创世时代;在淮阳建都,开发中原的农业,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础。至于陕、甘及巴蜀等地的伏羲、女娲时代的文化,基本上属于中原伏羲文化的辐射,时间也晚的多。嵩山地区的远古伏羲时代的文化,正是“三皇之世”的典型地区。 嵩山地区不仅有补国城址遗存,而且伏羲还曾将女娲封国与汝水之阳。从整个中原远古“河洛文化”及其覆盖的嵩岳山系的文化来看也应是如此。三皇时代,在整个嵩山山系有许多重要业绩的主要是伏羲、女娲。而浮戏山之得名,自然是伏羲山”了。
    因此,中原的开辟创世神话在全国居于极其重要的核心地位。中岳嵩山和与嵩山有关的地区的女娲神话也有10多篇。历史传说可与考古发现互相补证,表明嵩山地区既属于远古华夏文化系统,伏羲文化也在圈内,由此可见伏羲文化与华夏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闻一多在20世纪30年代曾怀疑此类西南的“伏羲女娲兄妹婚”神话可能是中原传去的”观点,现在就找到娘家了。至于陕、甘及巴蜀等地的伏羲、女娲时代的文化,在最近的考古、历史、民族迁徙的研究,基本上属于中原伏羲文化的辐射现象,时间也晚的多。
    张振犁认为“洪水后遗民再殖人类”神话在嵩山多为神奇。“洪水后遗民再殖人类”神话是世界性重要神话类型之一。它在神话学中也叫“世界末日神话”。这类神话有两种情况:一类是世界冰河泛滥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一类是世界“灾难重演”的巨大劫遇。其结果是人类面临毁灭境地,最后幸存者繁衍人类。后一种情况是灾难到来前,社会已经有相当发达的人类文明。灾难原因除远古洪水外,大半与长时间暴雨或河水泛滥有关。
    在中原洪水神话中,大多与兄妹婚神话复合为“洪水后遗民再殖人类神话”。这类作品在河南省约110余篇,嵩山区约有53篇。明确洪水后遗民为伏羲、女娲的有29篇,一般“洪水兄妹婚”的神话约14篇。这个量化数字,令人吃惊地看到:中原此类神话在嵩山地区相当集中。伏羲、女娲兄妹婚后,使中华民族的原始先民得到繁衍、生息。
关于这类丰富的神话遗存,不仅量上可观,而且反映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制度、婚姻习俗、华夏人种族系来源和历史文化等问题,从而更提高了中岳嵩山在我国原始文化史上的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地位。


心情寂寞 发表于 2011-10-30 15:02:26

五、“三皇”功业在嵩山
    张振犁认为,“三皇”功业在嵩山。“三皇”在我国远古史上功业赫赫。他们是前炎黄文化的开创者和缔造者。虽然他们都是神话人物,但又是原始部族的首领和先祖的化身。因此,“三皇”是以其德合天地者“羲皇、娲皇、农皇”。《春秋运斗枢》很早就说:“圣德命叙:‘伏羲、女娲、神农是三皇也’”。后来的学者虽有不同说法,但不为人们所接受。而在嵩岳的少室山上不仅有‘三皇寨’,而且‘三皇寨’上有‘三皇庙’。在嵩山余脉密县的天爷洞上的三皇殿,也全是崇祀伏羲、女祸、神农。
关于伏羲的文化功绩主要在于画八卦造文字等等,因此,历来被尊为中华民族的“斯文鼻祖”。而伏羲画八卦的受“河图”、“洛书”的活动,也主要在嵩山北麓的河洛交汇的神都山下的“洛汭”。今天,这里还有画八卦台等遗迹。伏羲画八卦的地点,在洛阳孟津图河村,同样有这个《龙马负图》的神话。伏羲在这里降服龙马,从马背上的旋毛纹研究出八卦。不论这个传说如何不同,其发生的地点在嵩山文化区则是肯定的。特别是“洛汭”的传说,影响巨大。“洛口”,后来成了古帝王(黄帝、尧、舜、禹、汤、周文王、武王等,都在这里接受“河图”、“洛书”)举行国典的神圣地点。这样,伏羲创造河洛文化就成中原文化的源头和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
    实际,所谓“河洛文化”正是嵩山文化区的同名。因此,不少学者不仅肯定了“河洛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中心地位,而且还明确伏羲所接受的“河图”、“洛书”是河洛文化之源。由此可知作为“天皇”伏羲的勋业主要在嵩岳一带,也是产生许多伏羲神话的基地之一。女娲作为地皇,除“补天”功盖天地外,另一件重大功德在于“造人”,置婚媒繁衍人类。为什么中原产生那么多“洪水后遗民再殖人类”的神话?很可能与伏羲、女娲兄妹婚后的“捏泥人”的神话影响有关。女娲造人在河南流传很广,很多是借助女娲的神力(吹气)出现的奇迹。总之,嵩山区的“三皇”神话为增加这里的文化史品位起到了使嵩山文化的真实性和神圣性的作用。
    六、古帝王创业在嵩山地区
    张振犁说,古帝王创业的形象记录在嵩山更丰富。以往的一些学者认为,西方的神话(如希腊)是“神系”的;中国的神话则是“帝系”的。在神话学中,“五帝”时期这段历史,多半与神话人物浑融为一体。五帝也指某一氏族部落首领的泛称。特别是黄帝尤其如此,黄帝是神也是人。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五帝”的神话、传说恰好在以嵩山为中心的中原腹地进行活动并开创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基业。
    轩辕黄帝的神话传说,至少有上百篇(含文献记载的资料),对照历史官方权威的史书的资料证明:黄帝就出生和建都在嵩山余脉风后岭附近的轩辕丘。这里正是新郑和新密接壤的“交流寨”。黄帝战胜蚩尤后,就在有熊(今新郑市)建都。这里地处嵩山与豫东大平原的接合地带。地势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和进行政治、军事、文化活动。以嵩山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正是炎黄文化的发祥地。许多神话传说都形象地记录了黄帝族团统一中原大业的功勋。黄帝率领臣民战炎帝,败蚩尤,治国理民,联合诸侯联盟;制定和推行以法治国的政绩显赫。他制官室、舟车、指南针,造文字书契,制婚丧礼俗,发展农桑生产,富国强兵等等。正因为如此,嵩山周围,特别是新郑、新密、襄城、禹州、登封、灵宝等地,关于黄帝及其妻子嫘祖、大臣风后、力牧、仓颉等等的传说,随处可见,俯拾即是。其中从黄帝的出生、家世、选贤、举能,以身严于执法(像《黄帝出生》、《双洎河》、《玄器执法》等)。许多传说都极其生动地表现黄帝得民心,群众对他倍加尊崇。在战争中,全力支援他战胜敌人(像《绵羊助阵》、《撤兵岭》、《玄女救驾》等)。他领导文化创造,亲身请仓颉造象形文字(《凤凰衔书台》、《仓颉造字》等等)他的妃子嫘祖、嫫母等都是勤劳的生产能手和发明养蚕的始祖和妨织丝绸和制衣服的创始人(《蚕奶奶》、《嫘祖访玉仙》等),所以,这一带百姓都敬“织机神黄帝”。
总之,黄帝一生的重大活动大都发生在嵩山周围。他的族团和后裔有“二十五宗”。帝喾的情况分布在濮阳地区很集中。经济、文化上的建树显赫一时。另有一支虞氏在虞城。他的儿子颛顼始终居住在嵩山地区,后来,传到他的孙子大禹,又建立了夏王朝。尧、舜的政治活动,许多也都在嵩山南北的登封和偃师等地。尧晚年在登封访许由,又找到了继承帝位的舜。尧在黄河北岸的关于发展水利的《拊掌见泉》、《尧王喝茶》等,脍炙人口。舜在偃师的传说如《选妃》;受后母虐待的《种麻籽》;死后不愿麻烦百姓祭祀,而向深山搬家的《舜王庙》以及向夏禹禅让帝位的传说,尤为感人。所有对这些关于五帝的业绩,表现得异常丰富和吸引人的民间神话传说,大都产生在嵩山周围的广大地区。这些无疑是对这一段远古史增添了极其真实、可信的口碑见证,也为我们研究上古史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从而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因为像嵩山周围在民间保存如此系统、集中、全面的古帝王的神话传说,的确是罕见的文化现象。所以,在嵩山余脉从新密的荟萃山到风后岭,70余里的山峰的名字大多与黄帝大臣的名字和事迹相关。这决不是偶然的现象。至于黄帝、颛顼的后代大禹在嵩山的神话传说更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夏禹的父亲是鲧,鲧父是颛顼。黄帝生颛顼。所以夏禹的祖先从黄帝一脉相承。《帝王世纪》说:“伯禹夏后氏,姒姓也。其先出颛顼,颛顼生鲧,尧封为崇伯”。又说:“有崇伯鲧,国在秦楚之间,……禹受封为夏伯,在《禹贡》豫州外方之南”。所谓“崇”、“外方”都是嵩山的别名。无疑嵩山周围正是夏禹的祖族居住、繁衍的地区。《国语•周语》:“夏后氏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可见,华夏族系的祖族就在嵩山四周地区。
    七、嵩山的日月星辰神话更精彩
    张振犁说,后羿嫦娥与牛郎织女及王母的神话在嵩山更精彩。在嵩山周围流传的日月、星辰神话和保存得最完整的《后羿嫦娥》与《牛郎织女》神话都在10篇左右。从内容上看,都是比较完整,价值比较高的古典神话名篇。它为我们留传下来的我国古典神话,是极为可贵的民间口头传承的神话遗存。它们不仅为我国古代神话增光添彩,而且为我们的神话学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科学依据。
    《牛郎织女》这个传遍全国的星象解释神话,从周代《诗经》中就已有赞颂的诗篇。几千年来在中原大地不断传播中,异文不知有多少。基本特点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与经济、文化环境联系密切。其中的社会生活情节也有较大的差异。如在南阳与丝绸、蚕桑业相结合。反映人民的生活愿望也很具体。但是,这些变异有的已经逐渐复杂化,后来生活累积愈来愈厚,也越来越产生变形(如杞县的《憨二》、淮阳的《牛郎织女》等。有的失去了原来朴素、古拙、单纯的迷人特色)。
    但在嵩山周围的此类神话,却一直保持着接近原型的古朴的北方农业文化的光彩。像新郑的一篇《牛郎织女》就比较典型。其中既反映了从远古母系社会就已存在,直到长期封建社会继续几千年的“两兄弟分家”的社会生活侧面;又和古老的、具有世界性的“天鹅处女型”(《披神记》中叫《毛衣女》融为一体的神话名篇。其中的生活、事物(如弟弟只分了一辆破车、一头老牛,其他什么也没有)。弟弟就靠神牛帮助,自己耕种田地为生;是神牛为牛郎用神力盖起了房子;还是神牛帮助他娶到了美丽的仙女作妻子;当西王母来抓回织女时,牛郎按神牛活着时的叮嘱,将牛皮靴穿在脚上追赶织女。最后牛郎、织女为王母划的天河所隔,二人和子女都变成了天上的星辰。神牛的帮助,充分表现出农耕经济生产时代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样的反映农耕文化的典型神话,之所以长期活在人们的口头上,就是因为我国长期封建社会制度及其文化观念的浓缩。特别是居于“天地之中”的嵩山古老文化区,更具有典型的意义。
    中国古代的日月神话很多,特别是还在民间大量承传的“太阳和月亮”神话,多半是说太阳与月亮的身份不同,为争执谁在白天出来,谁在夜间出来的问题上,进行了富有情趣的纠葛。最终,太阳白天出来,月亮晚上出来。为此,法国的列维•斯特劳斯在《结构人类学》一书中还专门写了一篇《太阳和月亮》的文章,很有道理。它基本上涵盖了我国同类神话的问题。
    八、中岳嵩山是中华民族集中的神殿
    张振犁认为,中岳嵩山的神话几乎囊括了中国古代神话的绝大部分内容。它是中华民族的神话集中的神殿,也是东方神界的圣山。对嵩山区文化及其神话,基本上可作出如下的判断:
    首先,嵩山区的自然环境是一个十分古老的空间生态环境。从地质学角度看,嵩山是远自近二三十亿年前后,这里经过漫长的多次地层运动,地壳变动才逐渐形成庞大的嵩山山系的。嵩山是古老的名山。
    其次,中国人类最早的活动遗迹,在100万年前已有发现。旧石器早期的汝州张湾遣物,以及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裴李岗文化遣址距今已有8000至1万年前,中原已经有了初期农耕文化。中经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的4500年间,新石器时代的中原文化有了巨大的发展,为华夏文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所有这些人类在原始社会中、晚期的考古发掘的遗址,主要围绕嵩山周围地带。这就自然形成以嵩山为中心的包括“河洛文化”的广大区域--中原文化的代表。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的地位是明确的。
    第三,中华原始先民的华夏族系的前身炎黄文化〔从盘古、伏羲、女娲、神农(炎帝)、黄帝、尧、舜〕等,是经历了长期开发、经营创造才完成的。这些正是我国上古历史文化系统的框架构成的依据。而这个历史框架中的历代创业先祖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活动,正是围绕以嵩山地区的中心进行的。后经夏、商、周三代的大发展,就使古代的中国--泱泱大国才具有如今的规模和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的巨大成就。
    第四,嵩山文化区庞大的神话体系的构成,其所依托的山川河岳自然空间的客观因素与原始人类所进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创造活动,正是嵩山神话产生的土壤和基地。
    第五,嵩山区神话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居于中华民族文化源头和基础核心地位的影响下的,极其珍贵的远古神话活化石。虽然其中挟带有后世思想因素的粘合物,但就其本体属性而言,仍然可以看出其形象地映照几千年前人类生活、信仰和观念的图影。
    第六,嵩山区神话,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神话所有类型的主要内容。尽管流传在其他区域的同类神话遗存的异文,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的价值;但细究其根源,都离不开嵩山区神话的母体。这是客观事实。中岳嵩山是中国古代神话的殿堂。
    最后,张振犁认为:像嵩岳地区保存如此全面、系统、丰富的我国古代神话遗存的文化现象是很少见的。它无愧于中国古代神话的发祥地。中岳嵩山是古老的山、神秘的和文化的山,也是中华民族的圣山,是世界东方的奥林匹斯圣山!

浩浩 发表于 2011-10-30 18:12:15

热爱家乡

我来了 发表于 2011-10-31 08:13:31

中岳嵩山是古老的山、神秘的和文化的山,也是中华民族的圣山,是世界东方的奥林匹斯圣山!

想念你的嗳 发表于 2013-6-27 15:12:05

:victory: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嵩山是中华民族圣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