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244|回复: 1

登封天中寺被叫停,国家文物局回应:违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7 23: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被叫停的施工现场,各方仍在博弈,张玉、市政府领导、市文物局官员、居委会书记轮番登场。他们曾是天平的一方,在天平另一方——国家文物局的政策下,变换角色。
相比真名张玉,“张大师”是登封市部分官员更为熟悉的称呼,虽然带发修行的他说自己“看不上”这个称呼,更喜欢被称为“老师”。
大师也好,老师也罢,背梳头、个子不高的张玉现在陷入留与撤的“两难”境地,他投资的天中寺因地处世界文化遗产缓冲区,未批先建,被国家文物局叫停,已近两个月。
在天中寺施工现场,一个佛殿已初具规模,一人环抱粗的木材堆积着,更为注目的是一尊近10米高、80吨的翡翠佛像,现放在天中寺施工现场一处简易的铁皮房里。
由这尊佛像为基点扩散,形成一个利益场,围聚了利益各方。因佛像,张玉获得登封市政府支持,复建天中寺,反过来,登封市政府提供诸多支持,留住佛像。寺由佛像而起,但其距离世界文化遗产非“绝对安全”的距离,让国家文物局显现谨慎,对其叫停。
在被叫停的施工现场,各方仍在博弈,张玉、市政府领导、市文物局官员、居委会书记轮番登场。他们曾是天平的一方,在天平另一方——国家文物局的政策下,变换角色。登封市文物局的官员每天来两趟,巡查是否施工;居委会书记不定期查看佛像,确保看好了“门”;张玉依仗佛像,向文物局的官员、市领导施压,曾表示自己只愿等待3个月,若不行就撤;而登封市领导,亦不时亲临现场,显现支持决心。
5月25日,张玉说天中寺还处于报批状态。相比20多天前,张玉把“撤退”的最后期限延长了,现在他愿意等到8月底,不行就撤,先撤掉大佛。
事实却并非由一尊佛像复建一座古寺那么简单。对登封而言,2010年申报“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为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并未给登封的旅游带来很实质的推动,而“天中寺”将打造为“天地之中”内涵的承载地,也让登封的旅游有新的增长点。而对于登封的“名片”——少林寺而言,却担心未参与建设的天中寺,将冲击自身的客流,更要承担可能被误认为少林寺下院的“责任”,因一旦出现不好的现象,“骂名”可能留给少林寺,却不享有好处。
▼复建天中寺
张玉的部分“命运”与登封市真正开始捆绑在一起,2011年7月11日是个重要节点。这天上午,时任登封市长、现任市委书记的郑福林主持召开市长办公会,其他10位领导参加。会议决定,同意北京盘古文化发展中心投资,恢复建设天中寺。张玉是这一中心负责人。
据其自述,现年72岁的张玉曾在新疆政府部门任职多年,上世纪90年代初停薪留职“下海”,从事易货贸易,将国内囤积的货物弄到俄罗斯,换取这里的货物销售国内,比如白糖换尿素。当时国内尿素紧缺,加上进口尿素免税、出口白糖退税,张玉挣了不少钱。
张玉有钱后去缅甸赌玉石,一觉得好玩,二想发点财。刚开始赌的都是小玉石,经常输,后来赌大玉石,将5块巨石运回国内,命运轨迹有了变化。
张玉后选择在山西某寺庙带发修行,并将5块玉石雕刻成不同佛像人物,翡翠佛像由此而来。各种因素的交错下,其中两尊佛像在2010年被运到登封市,张玉说自己在徒弟的介绍下结识了当时的市领导。领导建议将佛像留在登封,可提供建寺的土地。张玉刚好也有建寺庙安置佛像的打算。一拍两合。
张玉花费两三个月时间,在嵩山各处寻找合适的庙址,最后选择了太室山万岁峰下。登封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吕宏军参与了选址。在他看来,这里符合“深山藏古寺”的要求,而且这里四面环山,又比较开阔,适合建寺庙。
最终决定建寺庙的名义是恢复建设“天中寺”,这其中有个原因,登封市在2010年申报“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为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决定重建该寺,恢复原有规模。
根据2008年出版的《登封市志》记载,天中寺建于唐或唐以前,位置“在嵩山,具体不详”。2011年6月的《天地之中天中寺详细规划》将天中寺的遗址确定为在万岁峰下。登封市文化界的一知情人士透露,在决定复建天中寺后,登封市相关人员进行了后期理论的考证和补充,这才确定了遗址,其中吕宏军参与了这一工作,他也是《登封市志》的主编。
吕宏军解释称,天中寺在万岁峰下是根据民间传说和历史记载得出,而对参与补充理论,他的回应是“网上爱怎么说怎么说”。
“名正言顺”后,天中寺项目拿到了登封市政府批复同意建设的文件,登封市发改委、环保局、文物局的批复文件也先后拿到。项目总占地面积46.81亩。
在上述市长办公会后第8天,天中寺项目启动。登封市政协委员王振北去了现场,他发现,当时登封市人大、政协、统战部的领导参加了启动仪式。他拍了不少现场照片发在网上,后被登封市文物管理局领导找到要求删除。对这一仪式,目前网上找不到报道。
天中寺外的各项基础设施由登封市政府配套解决,包括停车场建设和水、电、通信、暖、气的接入等。张玉说,他是在施工场地完成“三通一平”后才接收的,加上原住居民的拆迁安置等,这些项目投资有上千万元,他没有掏钱。此外,北京盘古文化发展中心还被免除应缴纳登封市留成部分的各种规费。
张玉的投入在“地面”上,他说自己从非洲进口红木,从其他地方买来各种木材,准备建设七座大殿,1个山门,其中一座大殿面积2096平方米,他认为这是全国最大的。这个大殿里面,将摆放着高10米、重约80吨的翡翠佛像。这是5尊佛像中最大的。
▼三次叫停
张玉的雄心接连受挫。按照他的计划,今年年底完成三座大殿建设,2017年三座大殿、一个山门全部完工,现在才建设完一个大殿的框架,“现在不知道什么完工了。”
这缘于去年春节前,一封来自国家文物局的督查通知。该通知叫停了天中寺项目。登封市文物局副局长宫嵩涛说,这一通知写明了天中寺建设叫停的两个理由:位于启母阙东侧、位于缓冲区内。
启母阙是“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天中寺在启母阙东侧450米处。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我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批复》,启母阙的保护范围包括“自保护房东壁向东300米”,建设控制地带包括自保护区边线向东外扩150米。两者相加刚好为450米。
宫嵩涛说,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在世界文化遗产里面成为核心区,天中寺处在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边缘,以及缓冲区内。
当时登封市政府做出两项决定:天中寺不能再施工,另为解决天中寺停工问题,由宫嵩涛具体负责《“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总体保护管理规划》的报批工作。这是第二版,也是修编版。第一版早在2010年申遗成功后即已做好,报国家文物局审批时,被提出一些修改意见。修改、补充和完善,加上因去年涉及登封市修编《世界历史旅游文化名城概规》、调整城市总规,被耽搁了一些时间,修编版一直未能上交。
天中寺在4月上旬还继续施工。张玉说,他要在大殿上铺上瓦,以免雨水淋坏大殿的红木。这一举动很快被国家文物局监控到,再次将其叫停。宫嵩涛也差不多在这个时间报批了《“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总体保护管理规划》。
天中寺被叫停在2011年报批时即埋下伏笔。在回复河南省文物局《关于上报登封市天中寺选址及规划设计方案的请示》的函件中,国家文物局表示,拟建项目选址应十分慎重,不得对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突出普遍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产生负面影响;同时抓紧完成“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边界调整和保护规划修编等工作,尽快按程序履行审批手续。
对天中寺选址万岁峰下,国家文物局在回函中也提出疑问:应加强基础研究,为拟建项目选址提供确凿的考古、历史依据。
吕宏军还是“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文本起草人,他偶然提及的一个细节是,在这一文本中,将世界文化遗产的影响区范围定为:以其为中心,半径1千米范围内。当然根据具体情况,影响区不是一个很规整的圆圈。但他也认为,这一文本不是法律法规,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对遗产旁新建建筑不能形成制约,能形成制约的是正在报批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总体保护管理规划》,一旦获批,将根据其中内容,对天中寺是否违规做出裁决。
宫嵩涛认为天中寺属于“未批先建”,因第一版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总体保护管理规划》中即有核心区为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规定。缓冲区可以进行建设,但需要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再根据具体规划做评估,而天中寺目前尚未获得批文。
在这之前,天中寺的复建也并非顺利。王振北说,2012年8月上旬,天中寺因建设违法被停工,可能是未获得河南省林业部门的认可。张玉也表示这一年曾停工,即因为林业部门因素,但不记得具体时间。
到2013年4月9日,天中寺才获得河南省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虽然《2011年7月的登封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议纪要》规定,天中寺各项手续完善后方能开工建设,但诸如登封市宗教事务局、河南省住建厅的批复在2012年、2013年才下发。
张玉说,自己并不需要去跑手续,而是等着相关部门送过来。一位曾担任登封市发改委领导的官员透露,在天中寺手续的办理“肯定是高度重视,尽快提供服务。”
登封市官员李铭(化名)透露,天中寺是登封市的重点工程,纵然有些部门对办手续有疑问,但也需要听市政府的,“前面同意,现在被叫停,说明前期的执法力度不够。为啥干到这个地步,说明有政府作为后盾。”
▼各方博弈
4月25日至28日,虽停工多日,天中寺施工地西侧的铁皮房里,堆满了木材和工具,有工人在加工制作寺庙的门和窗。来到现场的登封市文物管理局官员质疑仍在施工,张玉解释称这是为北京寺庙制作的,不算施工。
但张玉也透露说,这些门窗中也有为天中寺准备的。
这名官员依然有点谨慎,表示将向领导汇报这一情况,确定是否属于施工。他一天来两次,监督天中寺是否在施工,一有施工迹象就要上报。
登封市文物管理局的压力或来自于国家文物局。宫嵩涛说,不单是天中寺,在世界文化遗产区域内,出现一些建设行为,一经曝光,如果造成不良影响,中国政府或将接到国际上相关机构的询问,“这个很要命,涉及国家面子问题。”于是,国家文物局对新建尤其是未批的项目,往往采取很慎重的态度。
当然,天中寺仍有获批的可能。宫嵩涛说,国家文物局正组织专家,对修编版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总体保护管理规划》进行论证,一旦获批,天中寺具体如何整治就有了具体参考系数或条目,“天中寺肯定要做调整,具体多大不好说。”
只是张玉不愿等太长时间,他曾告诉登封市官员,自己只愿意等3个月,4月底时已过去近一月。如果不能获批,他将带走翡翠佛像。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张玉对着上述登封市文物管理局的官员所站方向说,先搬小,再搬大,翡翠佛像在哪都受欢迎,运过去全部免费,“离开这还真没饭吃了?不就丢几千万?你说张大师往北京搬家了,你让我停工,我可以走啊。”
张玉有点着急,也有点“赌气”,想施加点压力,他相信登封市政府的领导不会让他走的。在他看来,市政府此前提供了那么多文件的支持,是个力证,“批了又不让我建了?”他说,现在登封市政府正在跑国家文物局的手续,市领导亲自挂帅,但20来天,还没有给他反馈进展,“现在他们其实挺积极的,我不会主动问。”
但这些信息,尚未能获得登封市相关领导的验证。同样未获验证的是,张玉说郑州市政府、人大、政协三套班子的领导,河南省某副省长,国家林业局某领导,都来过天中寺施工现场,并表示了支持。在给自己“打气”时,张玉常会提及领导的支持。
张玉也在做其他的准备。他给河南省某领导的秘书打电话,希望能安排与领导一见,反映天中寺的现状。
让张玉另具信心的说辞是,登封的老百姓不会让他走,佛像走了是他们的损失,而因建寺庙搬迁的36户居民更不会答应,“寺庙不建了,他们怎么办?”
这恰是嵩溪园居委会书记吴军所担心的问题。当初为建天中寺,山上的36户居民搬迁,这在吴军看来是好事,既支持了寺庙建设,另外一旦建成,这些居民也可按照既定协议优先进驻寺庙旁的商铺,这比种田要好。“没盖成,老百姓搬回来,可能吗?你说不建就不建,说拿走(佛像)就拿走,我怎么办?”
吴军不定期的来到施工现场,“我就看好门,不能让佛像走。”他预判在目前高压态势下,登封市政府的领导不会亲自去跑批文,而缺乏多方力量的合力,办下批文或更加难。着急之外,吴军一边要为搬迁居民做好解释安抚工作,一边又反过来安抚张玉:慢慢来,领导正做着工作。
少林寺亦被卷入博弈传言。由少林寺驱车12公里左右即到天中寺施工现场。少林寺的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天中寺若修建完成,将对少林寺的客流量形成冲击。该人士更多的担心在于,少林寺并未参与天中寺建设,但这可能又将被认为是少林寺的下院,一旦出现不好的现象,少林寺“挨骂”,却不“落好”。
不过,张玉表示,天中寺和少林寺没有关联,也不会形成交集。上述少林寺内部人士透露,虽一直关注天中寺进展,但关于天中寺可能带来的不好影响,目前并未向政府部门反映,“我们关系微妙。”
▼登封的谋虑
少林寺与天中寺的纠葛,目前尚没有直接证据来呈现。但作为登封旅游乃至整个登封的地标,少林寺不可避免的与其发生交错。
登封市的一名官员表示,少林寺与登封市政府部门的想法并不一致,比如宣传,挖掘价值,以及国外项目建设方面。比如对于最后者,“登封市也想参与国外的项目,但少林寺想自己干,(这)可能有国家方面的支持。”
该官员表示,登封的旅游近几年多处于“波澜不惊”的状态,“天地之中”申遗成功也没有产生明显的推力,“‘天地之中‘一直没有以一种很明确的形式展现出去,一直叫不响, 一直没有丰富内涵。”其一个猜测是,天中寺既可以让“天地之中”言之有物,有新的增长点,某方面也可以不那么倚重少林寺。
4月27日,登封市的一位主要领导陪同韩国的僧人参观了天中寺的翡翠佛像。当天,张玉电话邀请登封市一位副市长来天中寺,该官员次日如约而至。在还未有是否获批的确切境况下,这些给了张玉信心。
张玉说天中寺投资3亿元,但登封市发改委的文件显示,天中寺总投资2761.42万元,全部自筹。张玉解释,后者是项目第一年的投资。
张玉自筹资金,部分来自沈阳一些企业家的支持,并不算入股,待寺庙盈利后再返还,有额外补偿。《2011年7月的登封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议纪要》规定:天中寺建成后,本着“谁投资、谁收益”原则,由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负责门票管理工作,具体收费标准和方式,由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制定具体方案,并按程序报物价部门审批后执行。
张玉说,如果天中寺未来香火很旺,钱很多,比如某个寺院一年收入几个亿,他要把这些钱用于建免费学校,招收抗日战争英雄的后代,全部免费。而对于政府是否参与分成,张玉表示等建成寺庙再说。
李铭认为,张玉现处于两难境地,大量资金已投入进去,“他坚持的话,最终还是要挣钱的。”其是否与政府部门签订了合作协议,尚不得而知。他的疑问是,天中寺算是仿古现代建筑,没什么特色,主要还是靠翡翠佛像吸引游客,对登封能带来什么不好说。
在王振北等官员看来,天中寺的建成对登封的旅游产业会提供助力。《2011年7月的登封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议纪要》显示:复建天中寺,对发展登封文化旅游事业。提升嵩山风景名胜区旅游景点的数量与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复建天中寺,登封市政府或更多的是着眼于变现“天地之中”的效益,打造“中”文化。上述曾担任登封市发改委主要领导的官员透露,“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后,有人慕名而来,但“天地之中”在哪没有具体承接地。曾有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建议挖平一个山头,建一个广场和永久性纪念碑,将这个作为“天地之中”的标志,“曾讨论过,还选过址,但感觉将碑作为‘天地之中’有点牵强附会,没有意义。”该官员说,后来从历史中找代表性的东西,找到了“天中寺”,“建成后,可以说“天地之中”在天中寺。”
王振北说,申遗的实际效果不明显,就是一种名誉或名气,“说白了只靠虚的也不行,得靠实的。做实的也不容易。”
登封市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透露,“天地之中”一直没有以一种很明确的形式展现,一直叫不响。但要“叫响”,意味着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登封市的财政收入难以做到。在其看来,财政收入或是登封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曾经倚靠的矿产经济下行,对旅游业依赖加大的境况下。
说及财政窘境,李铭说,由于登封市城市规划权被上收至郑州市,登封和郑州一样拆迁不断,但后续配套并未跟上,很多拆迁户长期租房,市财政担负不小的租金压力。一个细节是,他去年10月至12月的工资尚被拖欠,原因是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只提供了320万元的分成,原来每年是500万元。
在当地多名官员看来,登封的旅游业进入窘境,一个无奈是引进香港中旅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中旅”),本意在借助港中旅的平台、资金,吸引更多客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景区软硬环境,但目前港中旅参与分成而鲜见投资。
该官员说,登封下一步要做的是把世界文化遗产宣传出去,还要挖掘这些遗产中的文化内涵,这个工作“不小”。
相比4月,天中寺施工现场5月更“安静”了,虽然工程停滞,但登封市文物管理局的官员依然每天都来查看。吴军这个月去现场也少了,话语里有了更多的无奈,“等着,不知道批文什么时候下来。”他见到张玉的机会也少了,“佛像还在”,这让他稍微安心。张玉5月主要待在北京,“8月为界限,8月底,如果不行,就撤,先撤大佛,现在先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28 04: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郑州论坛

GMT+8, 2025-4-20 12:41 , Processed in 0.02832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