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936|回复: 0

城管贴违停单惹争议,“不为创收”的回应如何更有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25 22: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只要出发点是好的,执法过程是合法合理、经得起检视推敲的,自然不怕当面锣、对面鼓地 " 算账 "。
近日,网传郑州城管不到 20 天贴出了 74 万张违停提示单,车辆 10 分钟内未驶离将面临贴条处罚。对此,有网友质疑,相关部门在借此创收。8 月 24 日,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宣传处工作人员回应此事称,官方没有发布过这个消息," 正式执法工作从 8 月 21 日开始,执法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罚款创收 "。

c3kfHHRY4008qL04.jpg



根据政务号 " 网信郑州 " 发布的内容,当地从 8 月 21 日起采用了郑州城管交警 "1+1" 联合 " 贴条 " 模式,目的是 " 为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一步规范城区车辆停放秩序,减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依据是《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市区道路机动车停放执法管理的通告》。
由此可见,联合 " 贴条 " 的来龙去脉很清楚,既师出有名,又于法有据。但为什么会让人感到不安?导火索恐怕还在 "20 天贴 74 万张违停提示单 " 这个说法上。这也难怪市民会有一些担忧:城管也加入 " 贴条 ",会不会和交警重复执法?不为创收为什么集中 " 贴条 "?最后有多少张违停提示单变成了罚单?
交通违法执法毕竟跟钱有关系,公众的神经敏感也可以理解,这也要求与此相关的执法,必须做好直面这种高敏感度的准备。事先做好充分宣传释疑工作,事中注意留有一定的柔性空间,注重教育和处罚相结合,多尊重民心民意。只要出发点是好的,执法过程是合法合理、经得起检视推敲的,自然不怕当面锣、对面鼓地 " 算账 "。当然,知易行难,要做到滴水不漏 , 相关部门不仅要保持宽严相济的执法常态,还要具备足够媒介素养和舆论沟通能力。
回过头来看,郑州此次整治的车辆乱停放现象,确实是城市生活中一种典型且顽固的不文明现象,不仅有碍城市形象,阻碍正常通行,而且还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不雅、不便、不安全,它让城市治理者感到棘手,也让其他守法的驾车人深感困扰。
据公安部统计,截至 2022 年 3 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 4.02 亿辆。一个汽车大国,总是要培养与之相适应的文明驾车风尚。文明驾车与停车行为可以有效降低道路交通管理成本,也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这个最终目标上看,交通管理部门、汽车驾驶人、路人等各方立场其实都是一致的。
据报道,今年 4 月份,郑州机动车保有量、驾驶人总量已双双突破 500 万,随之而来的 " 停车难 " 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早在联合执法之前,郑州就出台了一些停车便民举措,像商业停车场首小时免费,增设路内停车位,鼓励企事业单位逐步开放内部停车场等。近日,河南省政府办公厅还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城市停车设施的实施意见》,针对 " 停车难 " 的问题,提出具体方案。
可以确定的是,城市停车位供需矛盾的解决需要一些时间,不良习惯的纠正和风尚的养成也没办法在 "10 分钟 " 内速成。除了一方面加大车位供给,另一方面整治也要更有耐性、更重平常,疏堵结合、不靠突击,如此," 不为创收 " 的回应才会更有说服力。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苏月遮
编辑 汪垠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郑州论坛

GMT+8, 2025-4-19 22:10 , Processed in 0.04391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