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533|回复: 1

诗人陈峻峰长篇散文新著《三炷香——历史行色与他乡叙事》出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1 20: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时三年的行走、创作,河南诗人陈峻峰推出长篇散文新著《三炷香——历史行色与他乡叙事》,于2011年10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首版分精、简装两种在全国发行,另有少量毛边书作为书籍收藏者赠品。


该书被称之为:陈姓氏族志,民族迁徙史。
从文化的角度继续哲学的天问和人类的自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诗意概述其书写主题:天人之际,中原族群南迁的史诗壮歌;大地苦旅,他乡生存境遇的文化叙事。

这是诗人陈峻峰(平子1954)坚持并延续后现代叙事在场写作的第7部文化散文尝试专著,全书45万字,为中国作家协会2010年度全国重点作品扶持项目。


作品以中国历史上五次大规模中原人南迁为背景,以陈姓氏族源起、流变、衍生、播迁为书写脉络,探索中国人氏族、宗族、家族、民族血脉渊源和生命情感,再现历史的血性与激荡,悲壮与恢宏,以及“历史书写所传达出来的无法言说的温暖、震撼、战栗与沉重。”(沈洁语)无论是虚饰还是庄严,矫情还是性情,遮蔽还是澄明,都在其作家、诗人,同时也是陈姓后裔其双重身份的历史行色、时代光影和现实纷扰中,深深注入一个个体书写者的生命体察、精神洞见、文化思考和民间情怀,把历史形成的中原族群和民系:河洛人、客家人、广府人、福佬人、潮汕人、闽南人、固始人,作为普通人,来关照并呈示他们的当下生存境遇和民间生命情状。


就文学的“当代作家”“现代汉语”书写担负而言,既是对传统散文写作观念的“恶意”破坏,也企图实现作为一种“体裁”的写作所能有的“无限可能性”,同时也看到中国作家根植于汉语古典和当代双重语境中叙事选择突围的艰难和困扰。
香火,是东方民族独特表达生命观念的方式。香火缭绕,香火旺盛,香火氤氲,香火不绝,神圣、庄严、静穆、虔诚;幸福、慰藉、和平、安心;既关乎前世,也关乎今生,更寄望未来。诗人借此,以“三炷香”为主纲篇章,来结构全书:一炷香,敬人祖;二炷香,敬陈姓始祖;三炷香,敬陈姓先祖。


最后通过书写和表达,努力完成和展现“历史”和“现实”的两个“在场”。因此在全书架构、体例设计、语言方式、思想开掘、精神向度、写作视角等方面,都竭力有所“文本”意义上的时代创新和探索。


如果我们跟随作者通过对中原人历史南迁及至对氏族渊源的探寻,能得到民族文化的血脉认同;通过氏族情感的承接,能获得先祖的神谕;通过对现实的追问,能获得生命的尊严,从而获得最为丰美广阔的生存信心和力量,那么,关于这本书的阅读,就算得上是一次既充满诗意又务实向上,既充满理想又脚踏实地的阅读了。


见到书了就买一本啊,见到我了就要一本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2 11: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郑州论坛

GMT+8, 2025-4-19 09:22 , Processed in 0.02367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