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嵩山 发表于 2014-5-26 14:59:32

唐太宗 《温泉铭》 行书 唐拓孤本

《温泉铭》是唐太宗为骊山温泉撰写的一块行书碑文。此碑立于贞观二十二年(六四八),即唐太宗临死前一年。原石早佚,从记载上看,唐代《温泉铭》原拓不下几十部,尾题“永徽四年(653年)八月三十一日圉谷府果毅(下缺)”墨书一行,证知确为唐初物。后来原拓失传,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于甘肃莫高窟第一十六窟发现藏经洞(今编号为第一十七窟),里头就有三件唐拓本藏敦煌石室,其一为唐太宗行书《温泉铭》,残存五十行,另两件为欧阳询《化度寺碑》和柳公权《金刚经》,也是残本。可惜这三件东西现在都不在国内,《温泉铭》、《金刚经》及《化度寺》之前两页,早被伯希和劫往法国,今藏巴黎国立图书馆,《化度寺》的后十页被斯坦因先于伯希和劫往英国,今藏伦敦大英博物馆。
  历来各朝帝王都有颇好笔翰的记载和作品传世,特别是唐代帝王大多数爱好书法,如唐太宗、高宗、睿宗、玄宗、肃宗、宣宗及窦后、武后等,往后较出色的如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书;宋高宗赵构、康熙大帝玄烨,都有不俗表现,但这些帝王书家们不能登临绝顶,唐太宗李世民则是个例外。 唐太宗一生酷爱翰墨,他对书坛有两点骄人业迹:一是他将王羲之捧为书圣的历史地位,二是开创了帝王书碑和行书写碑的先河,唐代以前的写碑,大多用隶书和楷书。自唐太宗李世民用行书写了《温泉铭》和《晋祠铭》以后,就逐渐有用行书写碑的风气。光这二点就足以令他名留书史了,更何况他的“晋祠铭”和“温泉铭”二碑的夺目光辉:前者雄浑苍茫,后者劲健飘逸,二者极得羲之遗意,又具有他王者气度的个性,书艺成就足以傲视千古。
  李世民“以书师虞世南”(《宣和书谱》),常与虞世南论书,并云:“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唯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主张学书法应学其骨力,骨力既得,形势自生。《书小史》称其"工隶书、飞白,得二王法,尤善临古帖,殆于逼真。"唐太宗《温泉铭》书法宗二王,多有韵致。 唐太宗虽然不一定很忠实的临摹王羲之的字体,但在布局和运笔上颇受王羲之的影响,笔力遒劲流丽,激跃跌宕。
  《温泉铭碑》,原立于陕西华清池“汤泉宫”南门左侧御书亭内,贞观十八年唐太宗李世民营建“汤泉宫”,竣工以后太宗率文武百官临幸新宫,亲笔御书《温泉铭》,兵名石匠乐石制碑拓印以示群臣。1993年3月,华清池依据原碑拓片进行复制,安置在御汤遗址博物馆内平台上。

想念你的嗳 发表于 2014-6-2 12:29:00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唐太宗 《温泉铭》 行书 唐拓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