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650|回复: 3

从成语落寞看嵩山危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6 10: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成语落寞看嵩山危机
    嵩山是中华民族的父亲山。中华文明的肇始和形成,是从嵩山文化圈内逐渐向外展开的。或者说,是在嵩山和黄河的共同滋养下发育成长、从小到大的。嵩山的这种独特的重要作用,自然应较多地反映在中华文化中,尤其是成语中。但是,随着中华文明圈的扩大和中原失去政治中心的地位,与嵩山有关的成语逐渐从语言文字中淡出,以至被完全遗忘。这实在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至今还保留在成语辞典里的与嵩山有关的成语有数百个,尤其是“嵩生岳降”。嵩,岳:均指嵩山;降:降生。比喻特别重量级的大人物的出生和特别重大事件的发生。例如:1893年12月26日,嵩生岳降,伟大领袖毛泽东诞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该成语的出处是《诗经•大雅•嵩高》:“嵩高维岳,峻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可是,有的辞典却说,嵩,指嵩山;岳,指“四岳”,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见《中华成语大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1月第2版)既然它的出处是《诗经•大雅•嵩高》,“岳”怎么会是指其它“四岳”呢?真是百思不得其解。而其它一些辞典则更是把它说成是:“生僻成语”,“古代成语”,“联合式成语”,“中性成语”等。但在我看来,“嵩生岳降”不能算是中性的,应作褒义用。不过,从辞典作者对它的冷漠态度已经可以看出该成语的“日暮途穷”。
与嵩山有关的成语,还可从古代文献、典籍上见到的有“嵩岳之资”、“嵩峙岳立”。嵩岳之资是以嵩山在国家社稷中的重要性(封禅、祭祀)来比喻特别优秀的人才,足以担当起国家栋梁的重任。例如,《典略》上说张昭有“嵩岳之资”,却仅仅播殖于吴中。就是说张昭很有才干,能够挑起治理国家的重担,却仅仅名播一隅于吴地。而“嵩峙岳立”则表示一个人堂堂正正的样子,或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的高大形象,就像嵩山那样岿然屹立在世上。《汝南先贤传》曰:“周乘字子举,汝南安城人,天姿聪朗,嵩峙岳立,非陈仲举、黄叔度之俦则不交也。”可是,让人遗憾的是,《世说新语注译》(陈引驰、盛韵注译,广东省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出版,2006年12月第1版)注引时,竟把它写成了“高峙岳立”。这让我突然心痛。但我想,这不能责怪注译者、校对者对中华文明原点的无知,只能表示,我们的文化传承在一步步地淡忘嵩山,淡忘我们中华文明的原点。
这实在是太可惜了。
救救嵩山!
在不同版本的成语词典中偶尔出现的成语有“嵩呼”、“华嵩”等。“嵩呼”出自《史记》。汉武帝当年礼登嵩岳太室,侍从的官员似乎听到了从山下传出来“万岁”的声音。于是后世遂以臣下高呼皇帝万岁为“嵩呼”,也叫“山呼”。“华嵩”是把华山与嵩山并称,用以比喻崇高或高大。但随着帝制的瓦解,“嵩呼”自然不合时宜了。而“华嵩”似乎也用得很少。

还有些在成语词典里根本就见不到的“亚”成语,如“岳色河声”、“嵩河”等。由于它们把父亲山与母亲河连在一起,确切地反映了中华文明是“山河”阴阳和合的产物,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在中华文明史中,一个时期以来,忽略了嵩山的重要作用,致使人们只知“母亲河”,不知“父亲山”,故而这两个成语也就日渐落寞。但还能从一些文词中觅其端倪。如清道光进士,官至江苏巡抚的浙江钱塘(今杭州)人许乃钊曾为开封彝山书院题了这样一幅对联:

风气会八方,认定指归,端在濂源洛委;

学人展初步,拓开眼界,还从岳色河声。

另如辛亥革命女杰刘青霞的《仿江南好》词:

自由好,中夏少萌芽。岳色河声飞笔底,洛阳纸贵泄春华,开遍自由花。

“嵩河”在古籍中也偶有所见,如《魏书》卷七十一中的李崇列传,就有“徙驭嵩河,光宅函洛”;清朝严可均辑的《全后魏文》中也有“协定鼎嵩河之心,副高祖殷勤之寄”。

与嵩山有关的更罕见的“亚”成语还有“嵩岳之资”、“嵩峙岳立”。“嵩岳之资”是以嵩山在国家社稷中的重要性(封禅、祭祀)来比喻足以担当起国家重任的特别优秀的人才。例如,《典略》上说张昭有“嵩岳之资”,却仅仅播殖于吴中。而“嵩峙岳立”则表示一个人堂堂正正的样子,或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的高大形象。《汝南先贤传》曰:“周乘字子举,汝南安城人,天姿聪朗,嵩峙岳立,非陈仲举、黄叔度之俦则不交也。”可是,陈引驰、盛韵的《世说新语注译》(广东省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出版,2006年12月第1版)注引的却是“高峙岳立”。还有余嘉锡的《世说新语》笺疏本、中华书局张万启的注译本也都是“高峙岳立”。“高峙岳立”从构词法上看是讲不通的,“高”不能和“岳”相对。如果我没有弄错的话,很可能原版的《汝南先贤传》就出现了校对错误。应将“高”改正为“嵩”。但是,这个成语至今还是孤例,而且是按了我个人的解释,还不知学术界是否会接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6 11: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字这么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6 11: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该重视嵩山文化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6 12: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郑州论坛

GMT+8, 2025-4-20 12:17 , Processed in 0.02207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