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272|回复: 3

华夏民族源于嵩山地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5 23: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夏民族
古语华夏有几种含义,常用的可以指民族----华夏族即汉族,可以指地域------以嵩山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可以指国家-----中国。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意思是说,无论中原的华夏族还是偏远的其他蛮夷,没有不顺从(周武王)的。其中“华夏”指以嵩山为中心的中原人即中原华夏族(汉族的古称,也是现代汉人主体部分的直系祖先),“蛮貊”用现代说法是指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古汉语正统叫法在今天不太河蟹,但当时的少民与今天并不相同),可见在当时华夏作为一个词出现,其含义已经专指华夏族(当时也叫中国人、中原人)了,这也是先秦及秦汉初期汉族的自称。
就词源来讲,华夏作为中国和汉族的古称,最初“华”意为“荣”,“夏”意为“中国(中原)之人”。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自古就引申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之意,如“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春秋左传正义》)“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伪孔传》)“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尚书正义》)。以示古人是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
相传,居住在嵩山东麓的少典氏后裔炎帝建立华部落联盟,黄帝建立夏部落联盟,两个部落曾结成著名的“炎黄部落联盟”,也叫“华夏联盟”,对抗蚩尤,后来经过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夏部落联盟因此合并了华部落联盟,以皇帝为联盟首领的华夏部落联盟正式确立(华夏族/古汉族主体构成部分),由于原来夏部落的黄帝为联盟首领,因此部落联盟中的各个部落又被称为“诸夏”,“诸夏”后人都是炎黄部落的后裔,因此又被称为炎黄子孙。
“华夏族在春秋战国时,被人们称呼为‘夏’、‘华’、‘诸夏’、‘华夏’。到了汉朝以后,以上的几种称谓仍然继续使用,但同时人们开始把朝代的名称用作族称,用‘汉人’;——汉族的族称来称呼华夏族。……但是,汉族并非仅系华夏族名称的简单变化,而是名从实变,其实际内容也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如前述,华夏族吸收了众多的民族成分,扩大和发展了族体,形成比原来更大,更强盛的族体。”
“西汉初,匈奴及西域各民族仍称郡县之民为‘秦人’,到西汉中晚期‘汉人’取代秦人,主要是指‘汉朝人’,久之也具有民族称谓的特征,于是又派生出‘胡汉’、‘越汉’、‘夷汉’或‘汉胡’、‘汉越’、‘汉夷’等对举称谓。……朝代的更换,‘汉人’作为族称的含义有明显发展;据现有资料,汉人作为民族名称确定无疑的是在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到南北朝中叶,‘汉人’已由他称成为自称……并且在北、南两方都已通行。于是原有‘华夷’对举,逐渐被‘蕃汉’所代替。”
“华”,古通“花”,后来作动词的词性时,引申为开花的意思,所以许慎《说文》说:“华,荣也”。“荣”就是“盛”的意思,这个词意是模拟鲜花怒放的盛况,因此“华”后来也泛指一切盛大、庄重、高贵的意思,此所谓“雍荣华贵”也。 “夏”,中国最早的一部字书《尔雅》解释说:“夏,大也”,是“大”的意思。《说文》解“夏”为“中国之人”,即居于以嵩山为中心的中原的民族,也就是华夏族。这种解释显然是自三代以来确定四夷与华夏的方位尊卑之后才形成的观念。因此从词义上来说,“华”和“夏”最初都有广大、繁盛的意思,词义是相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6 09: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6 18: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4 22: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郑州论坛

GMT+8, 2025-4-22 06:13 , Processed in 0.02784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