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496|回复: 2

登封老人耗时40余年编著出版《嵩山方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12 18: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封人冯长富耗时40余年编著出版《嵩山方言》一书

“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普通话’就是‘雅言’,而‘雅言’就是‘嵩山话’”


“甭吭气儿”、“得地儿”(受宠)、吃噪噘(挨训挨吵)……这些诙谐的土语,都是源自嵩山的方言。近日,登封人冯长富编著的《嵩山方言》(诠释)一书,经河南省版权局审查确认,现已出版。

冯长富是土生土长的登封人。18岁参加工作,单位不同省籍的同事闲聚喷阔儿,常用方言口语插科打诨,比如说“晚上”,北京人说“晚上”,山东人说“昏上”,河南人说“黑地”、“黑阶”。细心的冯长富把老乡说的、读书发现的方言随手记下,“40多年里我辑录了嵩山方言一万六千多句”。

据了解,《嵩山方言》(诠释)一书共23卷,18.6万字,内容涉及政治、历史、农耕、民风民俗等十分丰富。

1976年夏,冯长富到西安时,问行人“哪儿有卖馍?”话音刚落,呼啦啦围过来一群人,真把冯长富吓了一跳,对方一句“你将假儿说啥?”差点没让他哭出来,家乡话,老家人啊!原来生活在这里的人大多是1942年从河南逃荒过来的。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中’‘得劲儿’这些土得掉渣儿的家乡话把乡情亲情一下子凝聚在一起,亲不亲,家乡人啊!”


     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普通话”就是“雅言”,而“雅言”就是“嵩山话”。由于古代“雅”与“夏”二字互通,“雅言”也就是“夏言”,即夏人所说的话。我国著名夏商周断代史研究专家安金槐先生说:“夏族先公的主要活动区域和奴隶制国家夏王朝的统治中心地带,就在河南境内以中岳嵩山为中心的豫西地区。”嵩山方言是民间古老文化的“活化石”。

“在当代文学作品中,闪现着很多嵩山方言。”冯长富举例说,如杨兰春创作的豫剧《朝阳沟》里面的“倭瓜”、“晌午”、“粘手”等等;再如张一弓的短篇小说《黑娃照相》里的“恁金贵”、“拨拉”、“不赖”,都是地道的嵩山方言。“还有古典名著《红楼梦》,其中就有不少嵩山方言的痕迹,比如‘什么’、‘做什么’,书中用的是‘啥’、‘咋’。”

2009年4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全面启动,首项就是语言文字(方言)。据报载,2012年上海方言已进校园,河南目前也在着力制作本土方言电视剧目。

冯长富认为,一个地方的生活习俗、思想观念、人文环境,往往存在于土话所承载的民间文学里,这是非常珍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2 21: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贴必须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3 16: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中 听着不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郑州论坛

GMT+8, 2025-4-21 06:54 , Processed in 0.03425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