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250|回复: 2

“夏至节”的历史变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3 21: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夏至,是我国先秦古人确立的四大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之一,后来逐渐成为重要的民俗节日--“夏至节”,它在传统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因为夏至是农作物生长最快的时节,也是发生病虫害、水旱灾害最频繁的时期,这对于农作物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农作物受害的程度将直接决定粮食的丰歉。旧时,为了禳灾避难,保佑五谷丰登,人们往往寄托于夏至节祭祖祀神,祈求禳灾避邪、作物丰收。祭祀的对象有祖先、土地神(或称地母)、水神等。祖先庇佑子孙,土地神主宰农作物的收获,水神主管降雨。祭祀对象、祭祀仪式及供品也因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而多有差异。现仅以北方汉族地区的土地祭为例加以说明。

早在周朝时,祭祀天地只是皇帝的特权,平民百姓无权祭祀。土地祭仪式非常隆重,一般由帝王亲自主持,所有参加土地祭的王公大臣及神职人员都必须先行斋戒。

传统阴阳五行观念认为夏至白昼时间最长,夜晚时间最短,导致阳气达到极盛,阴阳失调,需以阴性的物质进行祭祀,以加强阴的力量,改变阳盛阴衰的结构,达到阴阳调和、消灾解难、五谷丰登之目的,所以祭祀活动坚持扶阴抑阳的原则。

按照阴阳观念,北方属于阴位,所以帝王率领群臣到城外北郊祭地,又因天圆地方,故北郊的祭坛筑成方形,称为"方丘"、"方泽坛"。祭地供品也多为猪牛羊三牲。祭祀完毕供品埋于地下。现在坐落于北京安定门外的地坛,就是明清皇帝夏至祭祀皇地神的地方。

随着时代的发展,土地祭也成为民间的一项重要活动。汉族民间土地祭多在土地庙、田间等地进行。祭祀供品以面食为主,因为夏至正是小麦收获的时节,用新小麦做成面条供奉,亦有让土地神尝新之意,一来表达对今年丰收的感谢,二来祈求来年消灾解难、再获丰收。因夏天炎热,凉面(即过水捞面)最适宜食用,所以夏至节人们常以凉面祭祀土地神。当然有的地区也采用馄饨、凉粉、凉皮、荔枝或狗肉等作供品。此俗现已消失,夏至节也已变成追求面食文化的节日,回家喝个凉面,心中惬意之极。有的人也会选择杂粮面,如黄豆面、荞麦面、燕麦面等改善口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4 10: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瞎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4 13: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郑州论坛

GMT+8, 2025-4-20 12:09 , Processed in 0.03204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