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224|回复: 2

戏曲、茶道与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6 20: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戏曲、茶道与人生
     北方人——尤其是北京人爱听京戏和京韵大鼓,一派京腔京韵,温文尔雅。中原人爱听豫剧,俗语云:“粗越调,细二黄(楚剧或称汉剧),论听还是梆子腔(豫剧早期称梆子)。”对豫剧真乃情有独钟。南方人则爱听昆曲、越剧和黄梅戏。剧种不同,特色各异。京剧细腻文雅,文化底蕴特别厚重,无愧于国粹、国剧之美誉。豫剧高亢嘹亮,朴实亲切,属大众化的精神佳肴。昆曲、越剧和黄梅戏婉约、缠绵,令人百看不厌,文人雅士爱之尤甚。

北方的观众重在“听”,而南方的观众重在“品”。在戏曲文化的欣赏品评中,似乎有点文野之分。

关于茶道,陆羽在《茶经》一书中讲得十分精辟。这里主要说的是喝茶与听戏的关系。二者之间仿佛有点文化的渊源。

北京大众爱喝“大碗茶”,喝得豪爽,痛快!南方人则偏爱用小巧袖珍的茶杯喝。不,那不应叫“喝”,严格地说应该叫做“品”。他们甚至闭目细品,全神贯注,品得有滋有味儿,品出茗名,品出境界。

看戏,可品味人生,品出真善美与假恶丑,体味人生的真谛,正所谓“戏曲小舞台,人生大智慧”。

品茶亦然。

上世纪80年代,我同郑州市教育考察团赴闽考察取经,一路来到福州、晋江、莆田,莆田县人的祖先大多来自河南,河南是他们的祖籍之地。河南是他们的“根”。他们一听说故乡来人,兴奋异常,盛情款待,取出当地上乘的武夷山茶来,让我们品尝,但所用的茶杯却宛然大酒杯似的小巧而玲珑。我们端起茶杯仔细瞧瞧,以欣赏的神情端详着这南方特有的茶杯,却不忍心喝,东道主以为我们在取笑他们的“小家子气”,便满脸赔笑道:“北方的茶杯大,我们这里的茶杯小。在我们这里叫‘品茶’,请各位细细品尝。我们武夷山茶的味道,可能与咱们老家的信阳毛尖不同。”

的确,福建武夷山茶与信阳毛尖不同,与浙江杭州的西湖龙井茶亦不同,和茶树生长的北方临界线——青岛的崂山茶更不同。简言之,武夷山茶醇浓溢香;信阳毛尖清爽怡神;西湖龙井茶淡雅温馨;山东崂山茶甘洌入心而香味绵长……中国的茶文化实在是丰富多彩,源远流长,无怪乎世人对中国茶曾给予如此高度的赞誉:

中国——“茶的鼻祖”!

中国——“茶的故乡”!

戏曲与茶道,虽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底蕴,但从中均可“品味人生”,那韵味恰似陈年老酒,愈品愈佳,美不胜收,不可言状。

戏曲、茶道与人生,三者表面看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但细细深入想来,它们却又是这样的亲近,仿佛是“三位一体”,其间具有密不可分的文化内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6 22: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6 22: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郑州论坛

GMT+8, 2025-4-21 13:32 , Processed in 0.03114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