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555|回复: 2

李白与嵩山 (摘自6月21日郑州晚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3 17: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一诗是唐代诗仙李白上千首诗中艺术表现更为成熟的代表作。那么这首诗究竟写于何时何地却鲜为人知了。

李白一生追求仙道,曾多次到中岳嵩山游历或长时间隐居。开元十四年,26岁的李白离开扬州,在著名诗人孟浩然处结识了隐居嵩山的著名隐士元丹丘。

开元二十一年,33岁的李白应元丹丘邀请,赴嵩山隐居,尽访嵩山胜迹。嵩山传说王子晋驾鹤升仙的故事令李白神往,但时隔千余年无处寻觅,无奈写下了《感遇》一诗:“吾爱王子晋,得道伊洛滨。金骨既不毁,玉颜自长春……”当时嵩山有个女道士焦炼师,住在太室山下石室中,已经100多岁了,看起来仅有五六十岁的样子,于是李白就在嵩山到处寻访。一连找了多日,连焦炼师的影子也没有见到,只好写下了《赠嵩山焦炼师》一诗,表示甘愿跟她修道学仙的心情。今人登嵩山峻极峰途中,可欣赏刻在中岳行宫西南峭壁上的这首诗。

开元二十四年(736),36岁的李白云游太原。因岑勋千里寻访李白至嵩山,元丹丘招李白回嵩山。写有《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李白和岑勋虽是初次会面,但一见如故。一天,元丹丘引领李白和岑勋一齐游览了嵩山,三人于嵩岳顶峰把酒临风,开怀畅饮。太白远眺西北平衍,但见云树蓊翳,遥望明灭一线的黄河。怀才不遇的李白借酒消愁,挥笔写下了千古名篇乐府诗《将进酒》。

后人评论《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因为李白,嵩山黄河成为千古绝唱;因为山水,诗人李白千古风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3 21: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5 10: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郑州论坛

GMT+8, 2025-4-19 08:49 , Processed in 0.02261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