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438|回复: 1

张海、二月河受聘郑大引关注 大师进大学能压住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6 16: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我真憨 于 2011-7-26 17:00 编辑

张海、二月河受聘郑大一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很多人认为,对于急需人才双向流动的大学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一个人被击中痛处会怎样?他会大叫。
  一个社会被击中痛处也是如此,比如这个社会正在因为“郭美美”而大叫。
  6月26日,郑州大学也引发了类似的大叫——当天,这所大学从校外聘请张海和二月河分别正式成为美术学院和文学院的院长,这使得各方媒体齐刷刷做了聚焦。
  实际上,早在此消息初传的今年5月初,社会和媒体已有了一次狂欢。
  问题是,此事引发围观和狂欢的道理何在?
  可以设想,如果林立的大学机构经常如是操作,社会大众和媒体已经脱敏,那么再发生此类事件时人们自然地就会心有所感却“视而不见”——正常的事不会引发围观。
  一所大学的聘请教授却引发社会大叫,究其实因为这个社会于大学有着强烈的期待,或者说社会于大学教育已经积攒了可称强烈的愤慨。
  而社会有此情绪,也意味着她对自身其实充满着鄙薄。
  河南商报记者王海圣
  郑大从没有过的事
  世间万物,除非极个别的存在,大都会被复杂审视,张海和二月河也是。
  26日上午,当张海和二月河走进郑大,他们就在笑声和啪啪的掌声里迎来了复杂的、多棱角的审视和解读。
  张海和二月河,一位是中国书协主席,一位是著名作家。可以说,两位都是受中国千年文化熏陶的人物。
  然而尽管中国文化讲究大音稀声、大象无形,但话不过三,张海和二月河两位智者均提到了一点:此次到郑州大学任职一院之长,绝对不是图虚名而是实实在在的任实职。
  这本来是不需要解释的。大学聘学科带头人或者教授、讲师,自有他的一套程序和方法,何来解释的必要?但以张海和二月河对这个人间的敏感,已经知道这一疑惑不独是广大学子的疑惑,也是包括广大新闻媒体工作者在内的社会各界的疑惑,是必须要谈及的。
  早在事情初传的今年5月初,因为郑州大学宣传部官方微博的对外发布,张海和二月河要到郑大任职的消息已引发众多疑问。相关媒体的报道和郑州大学论坛显示,诸多郑大学子于此事表示兴奋之余,有着颇多担忧:这是真的吗?两位大师真的会来教书吗?这应该是一个虚职吧?
  果然,26日正式发放聘书时,于世事洞明的张海和二月河毫不避讳,均就此作出了特别说明。张海一再强调,他担任这个职务是“实职”,不是挂名,“一份职务就是一份责任,接到聘书,我感到身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二月河在就“实职”讲话时说,“既然接受了聘任,就一定会尽心尽力。”
  为什么要澄清是实职呢?
  “10年来,实职院长,这是第一次,以前只有名誉院长。”郑州大学宣传部办公室主任刘超说,更早前的情况,好像也没有。
  这些大师能压住阵
  如同就职演说,言谈话语间,张海和二月河均透露了他们的计划。
  张海承诺,他将从四大方面开展工作,做一个名副其实的院长,比如多做一些协调和沟通工作,扩大美院社会影响度;每年提供不少于50万元的资金用于学院建设等。
  而二月河表态,尽管平时事情较多,不可能每天坐班,但一定尽职。
  而这,正是学校的期待。
  26日正式发放聘书的当天,郑州大学校长申长雨表示,之所以大手笔请两位大师级人物担纲学院院长,因为大师乃大学之本,名校之源,“纵观国内外等水平大学,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拥有一批学术大师。”
  当天,申长雨还透露,学校今后除了邀请一些大师外,还将邀请一些学术领军人物、海内外的优秀博士、中科院院士等前来“加盟”。
  昨天下午,就郑州大学从校外聘请大师的更多情况和思考,商报记者几经辗转联系到了正在北京中央党校进修的申长雨校长。
  接通电话,在回顾了26日他的讲话等情况后,申长雨首先对河南商报社这些年对郑大的关注表示了感谢,“这些年,你们一直在关注着郑大的成长、关注着郑大的实际工作,谢谢你们。”不过他说,由于他目前暂时在外学习,学校的具体事务就不再多说了。
  就此,郑州大学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从外界请人到学校任教,这应该是接下来郑大一项重要工作,因为目前,郑大的一些院系还没有“一把手”,等于已经留好了位置。
  “可以这样说,郑大在选择院系领导上,是宁缺毋滥的,进就进大师类的。”他说。
  在这位老师看来,这于郑州大学而言可谓好处多多:在大学,能够更厚重、更有威望和名望;在教学,能培养出更好的学生;在教职工,能起到激活作用,“另外一点,这些大师和其他方面的学术领军人物、院士等,也能压住阵。”
  “在张海和二月河这个事情的具体细节上,我掌握的不全面,但有一点很确定,郑大是有条件的,比如一年要讲多少课时等,也就是真请、真做。”他说。
  大学需要大师
  事实上,不独是对大师本人的期望,郑州大学还有着更大的愿望。
  上述这位老师说,对于从校外聘请学术大师来校担任实职,郑大其实更愿意出现这样一种局面:顺势挖过来几个博士任教、请过来几个客座教授,一个人能带来一个团队。
  “就拿张海来说,他是中国书协主席,如果将来他能给郑州大学介绍来几个博士,介绍来几个客座教授,甚至带来一个执教团队,那么你想想,郑大的美术学院会不会崛起?而如果有好几个这样的学院,郑州大学就厉害了。”他说。
  事实上,这也正是申长雨之前所说的,“大师乃大学之本,名校之源。”
  也是在6月份,6月7日上午,南京大学在其官网宣布,《南方周末》执行总编向熹拟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一职,和张海、二月河的任教郑大一样,南京大学的这一决定也引发了大范围的轰动。而业界普遍认为,一所学校的新闻学院请一位报刊总编做院长,显然将带来很多新的理念和新的工作方法,所培养的学生将更贴近实际和社会需求。
  就此,《财经》杂志主编何刚称,这是“媒体人学术转型又一例”。有网友表示向熹做新传院的院长是“让做实务的人去大学做管理,可以改改中国大学里过于务虚的风气,特别是新闻与传播”。
  何刚所以说“又一例”,因为这之前,《财经》前总编胡舒立成为中山大学传播及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其时,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一名不愿具名的教授就此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作为国内传媒界的领头人,胡舒立到中山大学任教,对于学院的发展是天大的好事。”他为此感到骄傲。
  而相关消息显示,这之前,中山大学就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一职已做过多方接洽,目标均是国内传媒界知名人士,其求贤若渴非常明显。
  “为什么这样?因为大学需要大师。”上述郑大一位老师说。
  破局“优不胜,劣不汰”
  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崭新的一页被翻开了。
  昨天上午,河南天伦集团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张瀛岑对商报记者说,他认为这是一个创举,打破了封闭办法,是值得河南高兴的事,“非常实际地说,这将能培养出更好的学生,于企业发展有利。”当前,在天伦集团,正在广揽人才,比如正在和很多猎头接触,因为在本地,好的人才数量很少,“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普遍有两个不足,一是拈轻怕重,不脚踏实地,二是专业能力和工作不合拍,有着很大的差距。”
  “大学在努力培育好学生,这是社会的幸事。”张瀛岑说。
  郑州娅丽达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孙立也是一个叫好者,他说他举双手欢迎大学的开放式办学,给大学带来更新的观念、思想和教学方式。“二月河是大师,他和学生的直接交流肯定能带来不一样的东西。”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史璞于此也给予了不吝的赞美,他的判断是,张海和二月河都是社会名人,已没有必要再借大学抬高知名度,他们的“实职”的表态应该是真实的。
  “这显然能带来清新之风。”史璞说,从广义的角度,这也能给已经严重滞后于现实的、“匮乏大师匮乏学术匮乏思想匮乏责任感匮乏进取意识的大学”一个外来推动力。
  大学的一个问题是“自封闭、自保守”,史璞说,大学需要双向流动,一方面是社会人向大学流动,比如民国时期鲁迅和齐白石向大学流动,一方面是学校老师的向外流动,让不适合当老师的出去。
  而目前大学的状况呢,则是外边好的进不来,里边劣的出不去,“优不胜,劣不汰”。
  因此史璞认为,郑州大学的此番举动,值得深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1 10: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郑州论坛

GMT+8, 2025-4-20 23:55 , Processed in 0.03387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