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225|回复: 1

季建业翻船的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23 16:3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多少杂碎混进了党的队伍

偶翻报纸,看到一篇于德清老师的文章《季建业如何“攻陷”了法学院》。季建业被调查之前,呈现在公众和同僚们面前的是光鲜一面——一个勤奋好学、专业能干的学习型好干部。南京市原市长。多么光鲜的头衔,多么崇高的职位。多么神圣的职业。可就是这样一个官至副省级,虽仕途平步青云,亦不忘学海泛舟,几年前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后工作站出站,2006年于苏州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研究的是宪法学和行政法学。他“心系农民权利”,为之撰写博士论文一篇。若干年来,他在媒体、刊物发表文章若干篇,人称学者型官员——他却在新近“翻了船”。究其翻船的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也脱不了俗套。

一,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郑州市经委书记王璋说“95%的贪官都有情人”季大人也不例外,也在王章说的95%之中。只是听说季大人是个有情有意的官员。他不像雷政富那样的畜生提起裤子不认账。说是被人玩了“仙人跳”视频和照片是偷拍的。他是无辜的,遭了别人暗算。他奶奶的,你若是记得党旗的誓言,记得对人民和党的许诺,怎么遭人暗算??这一点季大人做的就很好,有了新欢也不忘旧爱。当然有情有义只是对他的情妇而言。博友海边的风说季大人提拔的情人很多。近来风光的一个是政府办公室打字员,提拔成了副处级的扬州市发改委副主任;一个是市委招待所服务员,提拔到扬州市瘦西湖景区管委会任职,自然不再是穿围裙端盘子的角色了。从图片上看两个人高鼻亮相,皮肤姣好,虽然已经不是十八二十的年龄,但眉目之间仍然透出当年的绰约风姿,绝非俗物。她们有天下所有女人都嫉妒的美丽,这就足够了。碰到风流倜傥的季市长,是她们的福气,可谓遇一拍即合。有付出就有回报,在季市长的精心培育下,她们经受了考验走向了领导岗位,为扬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做起了贡献。比起那些玩够了随便打发了事的官员,季大市长真是有情有意,把应该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全部倾泻到美女身上了,把她们都送上了千千万万学子做梦都想到的位置上去。那些始乱终弃的官员,真应该向季大市长的人品好好学习。在扬州季市长诲人不倦,到了南京就改掉找情妇吗?答案是否定的,扬州自古出美女,但比起秦淮河的香艳,扬州毕竟是个小地方。只是现在还没有季建业在南京又培养了多少美女干部的报道,有一点可以肯定--不会少的。季建业倒掉了,给扬州有关领导和部门出了个难题,已经走向领导岗位的季建业情人如何处理?不处理,等于认可季建业的情妇培养方式。处理?按什么呢?买官卖官还是贪污受贿?老百姓都看着呢,真是个难题。如果季大市长不出事,这两个情妇指不定要进步到什么地步,为扬州人民做出多大的贡献呢。

二,弄虚作假,媚上欺下。

据报道,至少有两名学者曾指控由季本人署名的博士学位论文《农民权利论》涉嫌抄袭了其著作,其后,季建业委托中间人士分别与两位学者进行了沟通,甚至提出愿意用一个20万元科研项目来平息事件。说起来,官员季建业的“学术之路”很早就开始了,且学术与仕途同步前进。从在职硕士到在职博士,他读的都是法律相关专业。2011年,身为南京市市长的季建业在人大法学院完成了他的博士研究。然而,与他的“三农问题专家”、“法学博士”的头衔并不相称的是,季建业本人在扬州和南京任内为了政绩和捞到包养情人资金大拆大建,甚至让黑社会团伙参与强拆,完全缺乏对民众基本法律权利的尊重。从“推土机市长”到“季挖挖”,这些调侃无不透露着民众对于季氏作恶多端的鄙视,诸多违法作为的不满。

  刘显刚老师说:“季建业在任上的实际作为,与其头顶的“法学专家”光环所存在的巨大落差,说明其学位证书与学术头衔存在大量水分,更表明其本人缺乏法律人的职业素养”。

  季建业的落马和他此前的学术不端行为的曝光一定让一些人士和机构感到尴尬。然而,如果有关的高校和人员在季氏追逐“学术”身份的过程中与其存在利益交换,那就必须启动相应的行政问责。季建业案照出了当下扭曲的权力生态和失范的学术风纪。这也许就是中国没有名校不出人才的原因吧,大学里没有最基本的正直、正义、公平、诚信的学术价值观。大学更像一个婊子,给钱就叫上。没有尊严,没有廉耻,只有钱。也许中国的大学都该看看斯坦福拒绝国务卿赖斯来学校任教的时候,就应该明白:斯坦福为什么是世界的名校。国务卿赖斯在那里没有面子,因为斯坦福很要面子。

三,人前是人,人后是鬼,以法学为幌子,做些伤尽天良的勾当。

  季建业做了很多研究,发表了很多文章,其中的观点却和他的施政理念恰恰相反。季建业一面大谈保护古城风貌,一面在南京砍伐百年梧桐;他一面大谈尊重农民权利,一面又干了不知多少侵犯农民权益的事情;他一面在法学院里厮混,一面又涉嫌违法犯罪。这些人前人后两张脸的奥斯卡影帝级别的表演在季建业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真是有些黑色幽默的戏剧效果。季建业“痴迷”学术,“醉心”法学,一路读到博士后,“好学”精神非常人所能比拟。遗憾的是,苏大法学院没有教好自己的学生,人大法学院没有培养好自己的“研究人员”。在长达十几年时间里,这样的经历不但没有帮助季建业树立对法律的信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政绩观和群众观,法学院反而被季建业一步步攻陷。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权力与学术之间的资源置换并不罕见,但不管其他学院如何,法学院尤其不能这么干。法学院不能守住学术的底线,法学的学术头衔可以交换,甚至私相授受,也就击穿了法律应该被信仰的底线。季建业或许真的非常喜欢法学,但最后却让大家觉得,法学和这个人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季建业当然要依法处理,但这位法学博士的学术发家史却实在不忍卒读。

  一个个贪官倒下了,我们拍手相庆的同时也陷入了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4 20: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郑州论坛

GMT+8, 2025-4-21 00:21 , Processed in 0.03445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