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山 男,汉族,生于1931年。中共党员,全国著名拳师,国家武术九段,中国佛家功夫协会主席,河南省武术协会副主席。少林塔沟武术学校创始人,郑州少林塔沟教育集团董事长。 少林武术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是经历代修炼而凝结成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刘宝山祖籍偃师朱家村,1729年.先祖刘智迁至登封塔沟村;二世祖共四门,其中三门、四门出家少林寺,法名湛寅、湛申,湛寅因武功高强,曾任少林寺主持;三世祖刘忠擅长十八般武艺,被称为“少林神拳”;四世祖刘天绪,曾任少林寺执事和武僧教头;五世祖刘玉琳深得少林真传;六世祖刘廷选拜少林寺寂盘大和尚为师,曾任武僧教头、少林守备;七世祖刘发泰拜少林寺纯智和尚为师,20岁时被推任少林寺文书,抗战时屡率少林僧兵和民间武林人士与日伪军殊死决斗;八世祖刘景文武艺高超,曾于1935年在南京国术擂台赛上勇夺次轻量级第一名,次年又在上海国术男子轻量级测力赛中夺冠。刘家与少林寺、少林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少林拳也在刘家代代传承,到刘宝山已是第九代传人。 自幼跟随祖父刘发泰和父亲刘景文习武的刘宝山,天资聪明,练功刻苦,13岁就学会40余套少林拳。年轻时期,他行侠仗义、惩暴济贫,被当地群众赞为“少林侠”。解放后,刘宝山历任当地农会主席、村长、大队支书等职,1959年参加河南省武术比赛荣获一等奖,1986年参加全国老年功法表演赛荣获优秀奖。1977年8月,遵照国家体委关于“挖掘、整理、普及、提高”的武术工作方针,登封县体委和武术协会积极组织武术界的民间高手进行系统、全面地挖掘整理工作,刘宝山毫无保留地将十几种频临失传的传统套路贡献了出来。1978年,刘宝山被前来拜师的李洪普、李玉军、田振军的诚心和执着打动,最终收下三人为徒。消息传开后,许多青少年慕名而来,看到这么多人如此喜爱少林功夫,刘宝山埋藏在心底“继承先祖志,弘扬少林功”的祖训终于爆发。同年10月,“嵩山少林寺塔沟武术学校”正式挂牌成立。随后,刘氏三兄弟也先后回校协助父亲办学。 刘宝山把对少林武术的热爱化作投身武术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经波折而不馁,历辉煌而不傲,带领三个儿子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历经36年的努力拼搏,学校由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到如今拥有六个教学单位、三个校区和35000余名师生的郑州少林塔沟教育集团,为国家培养了十五万余名优秀的武术人才,为推动武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刘宝山先后获得了 “全国十佳孝贤”、“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少林拳)”、“中国时代十大杰出人物”、“2013中国乡土文化年度人物”、“全国劳动英模”、“河南省武术挖掘整理贡献奖”等荣誉称号,并被河南大学聘请为“客座教授”和“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 刘宝山身上散发着一种奇特的吸引力,有人格上,也有学识上,更多的是风度上的。他给人的印象是不显山、不露水、不张扬、不自傲,永远那么沉稳练达,永远那么平易近人,永远那么淳朴和蔼。刘宝山至今仍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布衣粗粮,他常把节约下来的钱兴修水利,创建农村小学、幼儿园、资助残疾人事业等。少林武术界赞其为“布衣拳师”。 永言武根,继往开来。刘宝山致力武学的痴情和意志,传播武学的无私和奉献,超然刚正的武德和品行,得到了全国乃至世界武坛的认可和钦敬。他的内心世界永远是一团炙热的火,那是延续着少林武术的火种,将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编辑:韩跃文 网名:寂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