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322|回复: 1

登封“特殊的环卫工”——河洛大鼓传承人郝总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13 09: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革命老区人 于 2014-7-13 09:03 编辑

            2011年,登封河洛大鼓书被列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随着日益进步的社会,人们娱乐的方式逐渐的增多,大鼓书也面临着失传。

  郝总善,登封书院河路的一名环卫工人,参加环卫工作已经有11年了,可他还有另外一个特殊的身份--河洛大鼓传承人。

  痴迷学艺

  郝总善,河南郑州登封市石道乡后河村的一位村民。年过花甲的郝总善有着50多年的鼓书经验,12岁拜师学艺,跟着启蒙老师蔺金库苦学了5年之久,那时候他就已经能独自演唱了,后来有幸认识了唐庄的丁根老师,又跟着丁根老师艺中求精,后来就一直唱,凭着“一桌、一椅、一副板、一方木块、一根弦”讲历史,论古今,叙事状物,一直到现在,给不少老年人带来了丰厚的文化大餐。

  打工不忘鼓书取乐

  已经有11年环卫工龄的郝总善每天工作下班后,晚上就义务要给周围的邻居们说唱上几段鼓书表演。他和老伴每月微薄的收入,一部分用于日常的花销,当做生活费,剩下的就买点鼓,买点乐器。

  郝总善说:我扫地也能维持住生活,可是大鼓书我却不能丢,钱多钱少我不在乎,只要有人聘请我,我就去。十四岁唱到现在,一直没停,不舍的,真丢不掉。

  郝总善先后在登封各敬老院、各景区、各公园、各乡镇村庄、老干部中心义务演出300余场。他说:“尽力做好一切,就是为对得起台下观众的热情。”
孜孜授艺

  河洛大鼓最初兴起于偃师,到上世纪60年代初达到鼎盛。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受到各种各样娱乐形式的冲击,渐入低谷。特别是近些年由于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影响,河洛大鼓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为了传承大鼓书,郝总善把目光放在了孩子们身上,他走进登封市小学校园。义务教学生学习大鼓书。在登封石道第二小学,那里有他的30名学生。他每周三下午一点坐车回去授课,五点钟坐车回来。这样子坚持了一年多。先给孩子们教的是“十大劝”,就是告诉孩子们要尊老爱幼。孩子们回去给家里的老人们唱,老人们也都非常喜欢听。

  郝总善说:下一步我打算通过电视台招收学生,我授艺不要钱,只要有人肯学,我就教。不怕学不会,就怕没人学。我想把一肚子的大鼓书都唱出来,最好能录成音像资料,真怕有一天唱不动了,一辈子积攒的东西说没有就没有了。

  采访中小编了解到:郝总善被当地政府评为德全艺术家荣誉称号,还曾获得河南省举办的大鼓书特等奖、一等奖。先后被评为“登封民间杰出传承人” “河南省代表性传承人”等荣誉称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7 15: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郑州论坛

GMT+8, 2025-4-20 10:38 , Processed in 0.02563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