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549|回复: 2

颍水——隐者的精神家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2 15: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颍水——隐者的精神家园

颍水本来是今河南省境内的一条普通河流,但在悠远的古代,就有两位高士相继在颍水下游的“玉溪”,成就了隐者的精神家园。

一是上古时代的许由。晋皇甫谧《高士传》称:尧以天下让许由,由以告巢父。巢父曰:“汝何不隐汝形,藏汝光?若非吾友矣。”由怅然不自得,乃过清冷之水洗其耳,曰:“向闻贪言,负吾友矣。”李白《古风·其二十四》结尾句:“时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又李白《行路难·其一》:“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再有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其一)》:“君思颍水东,忽复归高岑。归时莫洗耳,为我洗其心。洗心得真情,洗耳徒买名。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三首诗中提到的“洗耳”与“洗耳翁”即是用许由典故。沿颍水流域,至今还流传着有关许由的许多传说,保存着许由的大批遗迹。

二是周朝的姜子牙(号太公)。他是个有远见卓识的人,他不愿意在当朝做官,就隐居于玉溪湖畔,坐在巨石上钓鱼。他用的鱼钩是直的,一边钓一边说:“愿上钩者上钩,不愿上钩者顺水而去。”他的妻子天天送饭,总不见他钓到鱼,等太公吃饭时,妻子发现鱼钩是直的,偷偷将直钩捏成弯钩。太公饭罢,照常钓鱼,不料很快钓起鱼来。他随手把鱼抛入水中,伤鱼带血而下。官兵发现太公居位上游,即速禀告文王,文王得知后,亲自迎接太公入朝。这就是“玉溪垂钓”的故事。李白《行路难(其二)》:“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梁父吟》:“朝歌屠叟辞荆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洗白发照清水,逢时士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这两处即用此典故。

凡有济世匡时之志者,一旦在仕途上失意,于现实中碰壁,身处行藏用舍进退出处之间,就会选择放浪形骸,纵情山水,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流浪者。于是颍水也就成为心仪归隐者的魂牵梦萦的地方,许由和太公也就成为“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的楷模。其实,颍水越到后来就越不胶执局限于这个具体实在的所在而成为归隐的代名词。是河南籍的人,自然会名正言顺地直白心愿;即使不是河南籍人,也会避实就虚地坦陈心迹。韩愈在《祭十二郎文》中就表示“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而欧阳修在《秋怀》里写道:“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欧阳修与梅尧臣曾有颍东买田之约。欧阳修有《因马察院至云见圣俞于城东辄为长韵一首奉寄》说:“行当买田清颍上,与子相伴把锄犁”;梅尧臣有《依韵和永叔见赠》说:“傥公他时买田宅,愿以藜杖从招携;吾儿诗书不足取,亦以助力于耕犁”。

这几处提到的治园田、颍水东,都不能坐实地理解为到颍水之畔买田躬耕,而应该理解为退出官场还乡隐居的婉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8 10: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你一下 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9 23: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郑州论坛

GMT+8, 2025-4-20 06:28 , Processed in 0.03322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