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221|回复: 6

六旬老汉坚守传统竹编手艺 后继无人尴尬现状心凄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21 08: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六旬老汉坚守传统竹编手艺
后继无人尴尬现状心凄然
毛铁见和他的竹编制品


六旬老汉坚守传统竹编手艺
后继无人尴尬现状心凄然
10月14日,阳光明媚,登封市大禹路中段,竹筢子、小筛子、竹篮等做工精细的各种竹制生活用品安静地围放在创作者毛铁见周身。路过的群众看到这些精美的竹制品纷纷赞不绝口:“这竹编做得不错,双层的,费了不少工夫。”但真正买的人却寥寥无几。毛铁见不由感叹:现在的竹编制品用的人很少,自己的坚持,只是不愿放弃这项手艺。 登封播报 刘俊苗 文/图
竹编手艺,已祖传四辈
毛铁见是告成镇双庙沟人,今年62岁,十几岁就跟着父亲学习竹编。毛铁见告诉记者,他们家四辈都是靠竹编手艺讨生活,所以他也算是继承了家族事业。
毛铁见想起初学时的情景说:“那时候刚学也是费了很大劲,手上被竹子扎得都是血。”毛铁见说着伸出了自己的双手,遗留下来的道道伤疤昭示着主人曾经经历的风霜。“我们干活的时候不能戴手套,那样做出来的东西不细致。”毛铁见说。转眼之间,他编竹编已经将近50年,连“竹刀”都用坏了四五把。
承载回忆,却难以为继
毛铁见不放弃自己的竹编手艺,却不能阻挡竹编制品淡出人们的生活,“以前天热快要打麦子的时候,我编一捆竹筢子,几分钟都卖光了,都是抢的。”提起现在,毛铁见语气低沉了下来:“如今,人们生活都好了,收庄稼不用人工,全部机械化,这竹筢子自然也就用不上了。”“看着这些竹编制品,勾起许多我们年轻时候的回忆。”路过的李奶奶说,这些竹制生活用品搭载着许多年轻的时光,但现在买回去确实很难找到用武之地。
“年轻的时候,我们村里做竹编的有200多人,如今就剩我自己了。”毛铁见不想丢了祖辈的手艺,但却要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说到此处,不由凄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1 13: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爱 传统工艺好像要失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1 13: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1 14:08: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1 23: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3 13: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消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23 17:55: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学习竹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郑州论坛

GMT+8, 2025-4-20 10:36 , Processed in 0.02545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