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499|回复: 1

嵩山文化丛书出版发行(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7 21: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爱图(嵩山文化丛书主编、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
去年,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世显曾向媒体要求,要从不同方面挖掘嵩山文化的内涵,深入宣传嵩山文化。这套嵩山文化丛书的推出正是为了使看似神秘、深奥的嵩山文化更好地走向社会、走向群众。丛书以历史建筑群、历代诗词、历代碑刻和历史纪事为主线,选取不同侧面的精华部分向人们展示了嵩山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和大气磅礴的自然风光。

本套丛书在创作编辑方面有以下特点:第一,我们选取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制高点——嵩山文化圣山。嵩山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沉淀保存了五千年中华文明。从文化遗存来看,中国五岳中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嵩山就占有16处,因此嵩山文化既是中原文化的精髓,也是华夏文化的浓缩,具有中华历史文化的典型性。第二,在版式设计方面,努力把嵩山历史的空间感、文化的厚重感,放在嵩山优美的自然环境之中。第三,这四本书的内容、版式各有特色,合在一起组成嵩山文化的整体,分开来各自独立成篇,语言通俗流畅,是一套面向社会广大读者的文化读物。

这套丛书的创作出版历时6年多,创作团队由省会文学、历史、摄影、出版、设计界的行家组成,可以说是大家集体辛勤创作的结晶。我对嵩山的热爱由来已久,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在各大刊物上发表照片和文章介绍嵩山,并于1981年创作出版了《中岳名胜》一书。我对嵩山文化的认识也随着长期阅读文献和反复拍摄实践一步步加深。在登封,我白天上山拍摄,晚上就在宾馆阅读相关文献,冒雨上山摔伤流血、盛夏酷暑半路晕倒都是常事。6年多来,法定节假日和周末我都没休息过,曾因常常熬夜阅读文献,过度劳累而患脑出血,但在住院一个半月后我又继续上山。我整理的相关笔记20多本,卡片摘抄成堆,拍摄照片数以万计,创作过程很艰辛,幸而终于为宣传嵩山做了一件实事。

孙广举(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河南省作协顾问,河南省文学院名誉院长):

我的眼睛视力不大好,是拿着放大镜把这套装帧精美的嵩山文化丛书看完的,看完后感慨不已,收获良多。这套书通过不同角度发掘和介绍了一个全面立体的嵩山文化形象,既有深度又有高度:它深入到地质史、文明史的层面阐述嵩山文化的价值,同时,它又站在文化的高度审视嵩山,使读者能够触碰到历史的经脉和文化的记忆,为嵩山巨大的文化魅力所震撼。

和许多嵩山题材的书比较起来,嵩山文化丛书有许多无可替代的特点,整部书的策划相当精到,嵩山的历史故事、相关诗词、碑刻、书法等这几个部分把嵩山的精气神、历史的经脉、不可移动的文物部分等共同组成了嵩山的立体架构,使我们能从这部书中看到嵩山文化的主要层面。书籍将历史的纵深感和精神的高度结合得很好。

这套丛书的一大特色就是图片精美,以图为经,以文为纬,图说嵩山文化。书中全部的摄影作品均为摄影艺术家张爱图的原创图片,他用了6年的时间,把一年四季的嵩山都用镜头记录下来,他的图片具有原创性、艺术性、经典性,提升了嵩山的真,放大了嵩山的美,使看似枯燥的文献也变得生动起来,使嵩山的宣传美起来。另外,书中的文字精练醇美,尤其是每本书前面附的《序》,文采斐然,价值极高,堪称大作。最后,丛书的编校谨慎、设计和印制都相当精致,让人很有阅读的欲望。

王星光(郑州大学历史教授):

嵩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嵩山文化是中岳嵩山孕育形成的具有“天地之中”特色的传统文化。在去年8月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作为天地之中界标的嵩山,逐渐为更多的人们所熟知,与此同时,人们尤其是省外和海外人士也有了更为强烈的了解嵩山、进而了解嵩山文化的愿望。在“天地之中”申遗成功一周年之际,张爱图主编的嵩山文化丛书(以下简称丛书)的出版既恰逢其时,又别有意义。

披览丛书,不禁为厚重的嵩山地质史所震撼。历史上,嵩山曾是地球上最早形成的陆地之一,又数次被大海淹没,最终才显现出今日的峥嵘面目。嵩山连续完整地出露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即“五代同堂”的地质地层景观,见证了地球地质演变的奇迹。

披览丛书,深感嵩山文化的源远流长。在5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嵩山这里繁衍生息。从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李家沟文化,到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乃至人文始祖黄帝躬耕于新郑的轩辕之后,这里最早闪现出文明的曙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中央政权规模的王朝——夏都建在嵩山脚下,开“天地之中”理念之滥觞。

披览丛书,深感嵩山文化的皇家气派。据统计,从西周到清末,有史可查的到嵩山巡守、祭祀、封禅的帝王有72位之多,嵩山文化的皇家气派,彰显了历朝各代的正统文化及主流文化。

披览丛书,倍感嵩山历史建筑群之雄伟壮观。丛书将“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为专册,指出了其在中国建筑史和世界建筑史上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这对于人们认识其价值、申遗成功的重要意义很有帮助。

披览丛书,更知嵩山历代碑刻之可贵。嵩山遍布历代金石碑刻,现存石刻多达2000品,上自汉唐,下迄明清及民国,是研究嵩山文化、中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珍贵资料,也是一座丰富多彩的书法艺术宝库。丛书精选了几十余幅,可谓优中选优,是书法艺术的集中展示。

我建议,《嵩山历史纪事》中可以加入古代哪些帝王来到嵩山等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

陈晓琦(摄影理论评论家、省艺术摄影学会副会长):

看完嵩山文化丛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的文字与图片互相阐释,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可谓“珠联璧合”,这样的形式极大地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快感。特别是书中的图片相当精美,我相信任何一个读者都会被这些图片所震撼。

历史记载、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和民间传说给了我们重塑嵩山文化形象的资源和动力。这部嵩山文化丛书把摄影与其他艺术综合在一起,为摄影艺术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摄影界流行“快乐摄影”的说法,追求用镜头捕捉行走的风景,享受生活,随心情而拍,而张爱图的拍摄却并不轻松,他是严肃地把拍摄嵩山当成是事业来做了,他不是浮光掠影式的拍摄,是全身心地在重塑嵩山文化形象,这种认真敬业的态度令人钦佩。

单占生(河南文艺出版社荣誉社长):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代表是儒释道三教,而嵩山在历史上吸引了众多名僧高士到此弘法传教、设院讲学,因而成为儒释道三教的文化圣地,可以说在文化上占据着制高点。比如“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的嵩阳书院,被专家称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儒家文化在这里真正成为儒“学”,而少林寺等寺院庙宇更是禅宗文化的直接继承者。

不夸张地说,嵩山文化丛书的出版代表着我们这个时代对嵩山文化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出版者的角度来讲,河南印刷业的发展目前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准,因此这次我们河南文艺出版社与新海岸彩印公司合作出版的这部丛书也代表着河南印刷业的新高度。

一部经典的诞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市场的需要和个人的努力。这套向大众宣传嵩山文化的丛书是张爱图长期“田间作业”、辛勤创作和丰富积累的成果,在他个人创作的历程上是一个里程碑。而自古以来,政府在民族文化经典的存续和传承中也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此次市政府顺应市场需要推动、协助了这部经典的出版,也很是难得。

钟海涛(郑州市文联主席):

仔细翻看了嵩山文化丛书,我认为书籍集中地展示了嵩山主流文化,丛书有三个特点最为突出:一是集中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嵩山文化,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二是采用了图文并茂这种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这使得书籍通俗易懂,看起来轻松不累,适合大众人群来阅读;三是言简意赅,书中文字都不长,但却简明扼要地将历史事件、景点等介绍得相当清楚,这一点十分难得。

徐长青(郑州日报高级记者):

张爱图几十年来一直痴迷摄影事业,嵩山文化丛书的600余幅图片全都是他在这6年的时间里拍摄的,他将嵩山的自然之美和嵩山文化的博大精深以直观的图片形式系统地呈现给了读者,十分难得。

我以前看过不少关于嵩山的书籍,大多数书籍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基础性工作做得不扎实,精品太少。我曾经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一些书中关于碑刻的诗文介绍错误太多,而且是一本书出错了,接连会有许多书籍都跟着出错,这说明很少有人对原始碑刻进行研究,基础工作做得不到位。而在嵩山文化丛书中,我没有发现这样的错误,可以看出张爱图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做了许多基础性的工作,其认真严谨的态度难能可贵。

本报记者 秦 华 整理 李 焱 摄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1 10: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郑州论坛

GMT+8, 2025-4-20 23:56 , Processed in 0.02631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