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466|回复: 1

嵩山历史纪事(十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7 22: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嵩山历史纪事(十五) (2011-08-01 17:20:44) 转载

标签: 无极洞老母洞潘师正嵩山文化分类: 嵩山文化系列丛书

676年
唐高宗召见嵩山道士潘师正


潘师正(584—682)字子真,赵州赞皇人,唐代著名道士。隋大业中,茅山道士刘爱道北上传道,见到了潘师正,二人谈话十分投机,于是,刘爱道特意向著名道士王远知举荐了潘师正。不久,王远知就度潘师正为道士,授他三清教法、三洞真诀,兼受正一法与灵宝道法,潘师正精进神速,尽得三洞隐诀真传。炀帝大业末年,潘师正接受王远知的命令,要他在北方大力发展茅山宗,开拓茅山宗阵地。就这样,潘师正受师之命便携同刘爱道一起北上洛阳,进住中岳嵩阳观。

潘师正入中岳后,精研道经、佛理、儒义,尽可能的融会贯通,尤其在精修三清教法中太清之道,三中真之道,六下真之道。后来,潘师正深入嵩山逍遥谷,在逍遥谷北山梁上凿出一洞居住,由于其洞形似鸡卵,当地人称为鸡卵洞,后又因里面供奉有无极老母,又称无极洞,老母洞,即今天的无极洞。潘师正在那里研习内外丹法,呼吸吐纳,以天地元阳精华,入炼为体内玄丹。又炼辟谷导引之法,夜卧藤床,餐松饵,与自然默契沟通,以期达到三清上境。在这里数年间,他通过广览博采,完成了道教仙谱。同时还广收弟子,宣经弘道,传播茅山道法。
676年,高宗幸洛阳,召见潘师正,高宗问他在山中需要什么,潘师正说:“茂松清泉,臣之所需,即不乏矣”。高宗深羡其志向高洁。679年,唐高宗与武则天再祀嵩岳,以车舆将潘师正接到嵩阳观相见,之后下令在逍遥谷中建隆唐观(后因避唐玄宗李隆基讳改为崇唐观),岭上别起“精思院”,作为他的住所。

公元680年二月,高宗在洛阳西宫与潘师正相见。96岁的潘师正鹤发童颜,神采飘逸,高宗和武后一见十分高兴,当即称他为神仙。高宗下诏将嵩阳观改为奉天宫,并修建花园曲径,直通隆唐观,还亲笔题额,逍遥谷口立门为“仙游”,隆唐观后苑立门为“寻真”,据说这二门的名字,都是潘师正所起的。公元681年,高宗在东都金阙亭又一次会见潘师正,殷勤致礼,诚挚询问三洞、七真的奥义,潘师正一一作答。高宗特设御宴招待,而且允准封潘师正为“天师”,在太子府第为潘师正建宏道神坛,在老君寿宫建玄元观、宏道坛和元元观,由潘师正取名,高宗亲笔题额。

潘师正所传道教茅山宗,经高宗提倡,名躁天下。潘师正与高宗的这次答问录,经门徒作了系统整理,撰写成《道门经法相承次序》一书,后来刊刻行传天下。

潘师正在嵩山弘传道教50年,使茅山宗以嵩山为中心,向中原迅速发展,根深叶茂。名师出高徒,他有两个著名的弟子,一为司马承祯,一为吴筠,他们都能承师之教,为一代名道。茅山宗在中原由于他二人的宣教,把道教推向了又一个顶峰。公元682年六月十六日,潘师正无疾而终,终年九十八岁。高宗及天后武则天,追思不己,遂诏赠太中大夫,谥号“体玄先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23 11: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郑州论坛

GMT+8, 2025-4-20 23:55 , Processed in 0.09624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