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84|回复: 0

登封柏石崖村:高山密林藏石村 曾为抗日后方医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0 19: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丽乡愁——河南传统村落
  大型系列报道之二十六
  柏石崖村:
  高山密林藏石村
  登封市徐庄镇柏石崖村,是高山密林中一个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柏石崖地处半山腰岩壁之上,四周群山环抱,一道天然溪水辗转流下,穿村而过,寥寥落落的人家,散落在溪水两岸。一条迂回的石径和几座小小的石拱桥,串联起几十栋石屋。
  古藤老树,竹林石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村民过着“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的桃花源般散淡生活。这个小村曾以抗战时期豫西“八路军后方医院”而闻名,如今期待着以旅游开发来焕发新的生机。 郑州晚报记者 路文兵 文/图 登封报道
  竹林掩石屋
  3月12日下午,登封郊外暖风熏人,春色七分。路两边油菜花遍地流金,小伙子开着摩托车呼啸而过,后座的姑娘手里擎着几枝初开的桃花,笑靥相应。
  开往柏石崖村的小路曲折蜿蜒,仅容一辆汽车通过。颠簸着穿过断崖和山口,一个小村出现在群山环抱中,静谧安详。山坡上花开满树,如一团团彩云在此休憩。随处可见迎风摇曳的竹林,更为这个静谧的小村平添几分雅致。
  “来这儿的人,都说俺们这是桃花源。”72岁的甄欣老人见到记者,热情地招呼起来,“进屋喝口水!”
  枯藤,老树,修竹。小桥,流水,石屋。这是一个小村子,小到只有60多户人家。村内建筑以四合院为主,除去搬走和到外面打工的,村里只有30多口人常住。
  他们担柴,挑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的悠然岁月,就连悠闲散步的大公鸡,也任性地在傍晚打起了鸣儿。
  老人告诉郑州晚报记者,柏石崖,当地人又叫它“柏树崖”、“白石岩”,究竟叫什么也没有个固定的说法。老人说,村名需要拆开了讲:一是因为这里以前古柏成林,二是村内建筑大都以石头为主。
  柏石崖古村落始建于清中期,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也因地处偏僻,它保留相当完好,村落里的奇木异石众多,形状各异,其中树龄在200年以上的树木也有数棵。
  在穿村而过的河沟里,一棵古树横卧。“那时候古柏可多,这四周山上全是高大的古树。现在少了,河沟里那棵200多年的,算是岁数大的了。”糙厚的树皮和快被掏空的树干,记录着这个村落的世外时光。
  村民王中央说,柏石崖村环境闭塞,交通不便,历史上百姓生活一直比较苦,只能就地取材,把石头作为建筑材料来建房子或其他用途。柏树崖村至今保留的石砌房、小四合院、石砌窑洞、石墙瓦房依然完好。
  石桥架小溪
  柏石崖四周群山环抱,东至鬼推磨,西至西坡岭,南至老岭口,北依大熊山。一道天然溪水辗转流下,穿村而过,寥寥落落的几户人家,星散在溪水两岸。
  村子被一道山沟一分为二,石拱小桥又将山沟两边的居民连在一起。河沟并不宽,小石拱桥便显得小巧而精致。夕阳下,春风里,几位老人坐在桥头聊着天。
  甄欣老人告诉记者,村民王金旺家房头的那座石拱小桥,是村子里最古老的石拱桥,始建于清朝,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这座桥是从老辈就有的,剩下的几座是几十年前修的。”
  村子地处半山腰岩壁之上,一条迂回的石径和几座小小的石拱桥,便串联起几十栋石屋。漫步小路上,春风拂面,炊烟袅袅。看着古老的石屋、磨出凹槽的石磨盘、打上岁月印痕的喂马槽,觉得仿佛时光在这里打了个盹儿,一切又是那么安然。
  在村里走着,石屋交错,曲径通幽。房屋、桥拱、河渠、凳子、马槽等物件均是石头制成的。200多年来,众多的石砌房、石墙瓦房依然完好如初。
  曾为后方医院
  站在村头半山腰上往外看,柏石崖山高林密,一条绿树掩映的小道蜿蜒通往山外,如果不走进村子,仅站在村外的山坡上,很难发现这里还藏着个古老的山村。
  也正仗着这样隐秘的地形,这个仅有200多人口的小村落,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里因闭塞反而成了兵家最佳选择地,抗战时期的八路军豫西抗日后方医院便选在了柏石崖。
  据历史记载,1944年9月29日,受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派,皮定均司令员率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来到登封,在白栗坪和马峪川(今徐庄镇)一带建立了嵩山、箕山豫西抗日革命根据地。1945年6月,野战支队接到了拔除大冶据点的任务。“午夜战斗打响,由于该镇寨墙坚固,寨内敌人数量多、装备好,战斗异常残酷,一直持续到7月上旬才结束。我军有300多人死伤,鲜血将大冶寨壕的水都染红了。”村里老人回忆说。
  为了救治伤病员,河南军区决定建立抗日后方医院。考察人员沿着羊肠小道一路上行几十里,来到柏树崖村。由于柏石崖村背靠大山,易守难攻,皮定均司令员就把豫西抗日后方医院设立在这里,当地老百姓习惯称为“八路军后方医院”。
  后方医院在柏石崖村存在了2个月时间,先后有200多名伤病员在这里接受了治疗,并有12名战士伤重不治把生命留在了这块土地上。如今,村头废弃的石屋墙上,还依稀可见“后方医院手术室”、“后方医院伙房”的字样。
  旧石村盼开发
  村里很多石屋,如今已经没人居住。又是一年春来,古藤新芽,老树绿叶,从那些古老的石屋院子里探出身来。它们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地陪伴着这些人去空空的石屋。
  “村里原来有近400口人,大部分都搬出去了,只剩下几十位老人。自来水坏了也没人能修,所以我们只好自己挑水喝。”村里担水的老人说。村子里只剩下30多位老人,年轻人要么到山外定居,要么到外地打工,因此村里的石屋大多已被废弃。
  徐庄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近几年流行乡村游,不少人到柏石崖游玩,感受古老人文和自然的韵味。政府会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旅游开发。
  “我们也听说了,说是今年要开发我们村,依托大熊山风景区搞旅游。乡长也来村里看过了,说石屋子不让再扒了。”柏石崖村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90多岁的柏石崖村民王长发老人得知自己住了一辈子的村落将得到国家的保护开发,显得很开心,“希望村里搞搞旅游,不用出远门打工也能挣钱,这样村里多点年轻人,就热热闹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郑州论坛

GMT+8, 2025-4-20 08:17 , Processed in 0.02368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