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626|回复: 1

嵩山是三教的策源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4 15: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众所周知,嵩山是三教的策源地,对三教的形成和传播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嵩山是三教合一体现最为完美的地方。

  1、佛教

  东汉初年佛教正式传入中国,首先在东汉都城洛阳和地处京畿的中岳嵩山落迹,并且开始由洛阳、嵩山地区向全国传播。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明帝下令,在风景如画、清静幽雅的嵩山玉柱峰下,为迦叶摩腾、竺法兰建造大法王寺。“此为佛教传入中国后专为佛教建寺之始。”?同时,明帝刘庄为了使佛教在中国得以传播,特许阳城候(今登封告成)刘峻落发出家。刘峻出家是“ 嵩山度僧之始也”,从而为佛教在嵩山乃至全国的传播与发展拉开了帷幕。

  嵩山地区继法王寺创建后,兴起了建造佛寺的高潮。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大德沙门生禅师,隐显无方,沉浮嵩岭,创建嵩阳寺。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为天竺高僧跋陀建少林寺于少室山阴。永平年间,北魏宣武帝元恪诏令冯亮、僧暹与河南府尹甄琛视嵩岳形胜之处兴建佛寺,遂监造了嵩高道场寺。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又将建于永平二年(公元509年)的宣武帝灵台行宫改建为闲居寺(隋仁寿元年改名嵩岳寺)。正光二年,为安置明练公主创建了明练寺,后因孝明帝的妹妹永泰公主出家于此改名永泰寺。北魏灭亡后,孝文帝在嵩山积翠峰下的离宫也成了澄觉禅师的精舍,隋开皇五年被赐名会善寺。

  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禅学重心在嵩山,少林寺的兴建加速了嵩山为中国禅法重心的形成。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和二祖慧可在嵩山传承大乘禅法影响很大。达摩一苇渡江来到嵩山,在五乳峰上的山洞里面壁九年,后来将衣体传付二祖慧可。这其中传说的成分较多,史实是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达摩为了弘扬大乘佛法,不辞艰险,航海来到中国,先到了广州,次年到金陵,与梁武帝萧衍论佛法所谈不契,于是渡过长江北行,辗转来到了嵩山少林寺。达摩倡导的是一种经过革新的独具特色的禅法,以“壁观”法门为中心,以壁观教人 “外止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现在嵩山少林寺外的“面壁洞”、“卓锡井”、 “炼魔台”、和寺院内的“立雪亭”,就是菩提达摩和他的嫡传弟子慧可传承大乘禅法的遗迹。?

  北魏末年天下大乱,禅宗二祖慧可离开少林寺,我国北方禅法重心由嵩山向外地转移,嵩山佛教开始走入低谷。直到隋朝嵩山佛教才又出现新的转机。同时,杨坚“选沙门中德业灼然(著)者,置菩萨僧一百二十人”,少林寺慧远法师、洪遵律师皆在其列。隋炀帝大业年间,群雄纷争,历史把嵩山少林寺僧推向了以武参政的道路。在唐、郑两军决定胜负的柏谷庄大会战中,少林寺僧志操、惠阳、昙宗等,“率众以拒伪(郑)师,抗表以明大顺,执(王世)充侄仁则以归”,使唐军转败为胜,为大唐帝国的建立和巩固立了大功。唐太宗李世民“嘉其义烈,频降玺书宣尉”,对参战有功的十三名武僧各有封赐,其中昙宗和尚受封“大将军僧”。

  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当政期间,大多高僧云集嵩山,中国禅宗五祖弘忍的两个大弟子道安国师、禅宗“定门之首”法如禅师相继归山,大力传播菩提达摩的大乘禅法。后来,中国佛教禅宗南北分争,北宗大通神秀的嫡传法嗣普寂和南宗大鉴慧能的嫡传法嗣净藏,都相继来到嵩山会善寺,各传其法,于是嵩山少林寺、会善寺成了中国禅宗南北分争的重要场所之一。

  义净法师少时仰慕高僧法显、玄奘等西天取经的高风,也历时二十四个春秋到西天求法。回国后到嵩山作了少林寺主,并于长安四年(公元704年)在嵩山少林寺建造戒坛。时隔十多年后,唐开元五年(公元717年),一行禅师和元同律师,在嵩山会善寺共同建造五佛正思惟戒坛。

  宋哲宗元元年(公元1086年),在北宋王朝的支持下,首次把曹洞禅法传入嵩山。报恩禅师融会三教,又借助北宋权贵的支持,在少林寺传法数年,使曹洞宗风在嵩山各寺院大行其道。金末元初,我国北方曹洞禅法大宗师万松行秀和他的弟子们,使得曹洞禅法在嵩山弘扬光大。元世祖忽必烈于公元1245年钦依雪庭福裕住持嵩山少林寺。雪庭福裕从万松行秀参禅十年,住持少林寺时,大大振兴了嵩山佛教。他还在太原、西安、和林、燕京、蓟县另外建造了五座少林寺,并排定了少林曹洞弟子的七十个辈号。嵩山广大僧众称赞他“旷复嵩山,如祖师再出世”,故称之为中兴之祖,认为其功可比开山祖师。雪庭福裕住持少林,开辟了嵩山地区佛教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

  明洪武年间,太祖朱元璋为诸王(子)选僧师,宗泐荐嵩山法王寺僧道衍为燕王朱棣师。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僧道衍积极策动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师”。朱棣即帝位,论功行赏,道衍居首。嵩山佛教在明代始终保持稳定兴盛的原因,除此原因外,还有后来一些高僧能够应天顺民有直接关系。小山宗书、幻休常润、无言正道和寒灰慧喜,还有月空、边澄等参与戍边平倭的少林武僧,他们都“以武参政,强兵护国”,从而得到明王朝的支持,明朝对少林寺住持的人选和任用也非常慎重。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498 年),倭寇大举进犯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朝廷征调少林寺僧兵参加平倭战争。时隔四年之后,嘉靖皇帝钦依释儒兼备的小山宗书为少林寺曹洞正宗第二十四代方丈。他在少林寺大开法席,四方学徒蜂涌而至,听其讲经说法的挤满了法堂,嗣其法不计其数。后来无言正道禅师住持少林,共住持少林三十一年,被称为“僧中之杰”,不仅名动京阙,还成为北方禅宗的首领。正是因为这些名僧在嵩山地区讲经说法,有明一代,佛教才在嵩山地区持续繁荣。?

  清朝时,少林寺在政治上失去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永熙五年(公元1666年),少林寺第二十八代方丈彼岸宽禅师圆寂,继任者也未得到清廷的任职文牒,少林历史上传承了数百年的“钦命住持”制度至终止。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清廷拨款重修了嵩山少林寺。乾隆之后,少林寺的衰落更加明显,往日统领天下禅宗的“天下第一名刹”的地位也不断下降,唇亡齿寒,嵩山其他寺院也繁华不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5 10: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郑州论坛

GMT+8, 2025-4-21 03:24 , Processed in 0.05512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