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322|回复: 1

真相揭秘:被误读了的卢俊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7 13: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期,“卢美美事件”取代“郭美美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的又一热点。卢星宇,这位年仅24岁的女孩,因其发布的微博内容和特殊的家庭背景,而被网友称为“卢美美”、“郭美美二世”。而对年近半百的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主席卢俊卿来说,女儿的这一次高调引发的风波也着实给了他一记冷枪,让他忙得应接不暇。有郭美美事件“引导”、北京打工子弟学校被拆“作伴”,卢星宇与中非希望工程遭到质疑和讨伐就变得顺理成章。而且,和他们同时卷入舆论漩涡的还有工程的发起人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和协会主席卢俊卿。
        虽然卢氏父女和世界杰出华商协会针对某些报道做出了回应,但在强大的舆论攻势面前,他们用公益和财富建立起来的形象在快速坍塌,不仅一些名人急于撇清同他们的关系,与其划清界限,就是原先企业家们承诺的募资款项也在急剧缩水。?而且,我们发现,与“郭美美”事件单纯指向慈善不同的是,“卢美美事件”还关乎企业家的诚信与出身、民间组织的属性、会展业和服务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企业政府公关和政商生态的是与非,乃至对外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作为卢星宇之父、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主席,卢俊卿遭到的质疑和议论也甚为广泛。通过研究整个事件的发展路径和挖掘事件的真相,我们认为对人们对卢俊卿存在一些误读:
误读一:苦心经营的企业家被说成了于连式的人物
   “血统论”或“出身论”,是指根据一个人的血统或出身,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并由此决定一个人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这种说法是我们过去早已批判了的,但由于近年来 “拼爹”、“拼关系”的流行,底层和平民的子女向上流动非常困难,“出身论”或“血统论”这几年在社会各行业和领域,又开始沉渣泛起、大行其道。这与我们进行的改革价值取向格格不入。改革是一个打破身份限制即去身份化的过程,如民营经济的崛起,民营企业家的大量出现,就是对过去国企一统天下的身份限制的突破。在对卢俊卿、卢星宇父女的“揭密”中,有媒体挖掘出卢俊卿的发迹史,他不过是一个出身于川省的农家子弟,师范毕业,做过县、市两级政府的小科长,1995年辞职下海。这样一个似无背景的农家子弟,10多时间怎么就成了亿万富豪,在京城呼风唤雨?给人的一个感觉,似乎卢俊卿是没有资格如此风光的,或者要不就是一个于连式人物,其发迹过程充满着种种不为外人道的“秘密”。?无论哪种情况,都隐约显现出一种“血统论”或“出身论”的味道。纵使卢俊卿和他的世华会存有违规或违法之处,也并不表明一个出身卑微之人,今后就不可以有大出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今天一个毫无背景的农家子弟,只要努力奋斗,照样可以成为亿万富豪。

误读二:为做慈善贴钱的“不计回报者”成了利用慈善名义的“投机取巧者”
        慈善事业是一种有益于社会与人群的社会公益事业,是政府主导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种必要的补充。是在政府的倡导或帮助、扶持下,由民间的团体和个人自愿组织与开展活动的、对社会中遇到灾难或不幸的人,不求回报地实施救助的一种无私的支持与奉献的事业。中国人从古至今,做慈善是不讲回报的,所谓恻隐之心、将心比心,人人助我、我助人人,这就是中国慈善的本质。对于那些做慈善的人,尤其是那些无官方背景的慈善组织,其组织者和成员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宣传和募捐,有的组织甚至还倒贴钱。在中非希望工程实施过程中,卢俊卿被外界质疑打着慈善的大旗进行商业活动。按照常理,商人是追逐利润的,但是在这一项目中,他都是在贴钱,所以这并非一种商业活动。对于中非希望工程这种国际工程,无论是在金钱方面还是时间、精力方面,对组织方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卢俊卿父女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到非洲考察的钱都是他们自己掏腰包,卢星宇更是放弃其他职业选择,全心全意将从小到大收到的红包计100万捐给了项目。从这个角度来看,卢俊卿真的是既捐了钱,又捐了人(指女儿卢星宇全身心投入“中非希望工程”项目)。

误读三:支持女儿做慈善的“好爸爸”被说成了管教不严的“坏爸爸”
    “富二代”这个词,要说原本没有什么贬义。既然如今不再是“以富为耻”的时代,人们也不再掩饰对于财富的追求,“富”这个字即便没有褒义,至少也属中性。但是近年来,关于“富二代”的负面新闻可谓是层出不穷,他们给公众的印象大多是“炫富”、“霸道”以及“败家”等等。毫无疑问,现实生活中“富一代” 对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缺位甚至不良示范,以及整个社会看待和对待财富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富二代”们的成长。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作为中国新财富阶层的有生力量,“富二代”中也不缺乏有许多的楷模。尽管同父辈在事业理念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他们在意识上充分认同财富的积累是要依靠勤奋和努力来实现。他们既能清楚地明白父辈取得成功的原因,也能冷静地看到自己相对于父辈和同龄人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在“卢美美”事件发生之初,卢星宇之所以被网民们声讨,有中非希望工程的原因,也有她无疑炫富的因素。而作为父亲,卢俊卿自然也难逃干系。作为“富二代”的卢星宇,完全有机会可以和她的“富二代”同行们那样,不必为高昂的房价和明天的面包发愁,享受父辈的成果不思进取,但是她和她的父亲都没有选择那样做。相反,由于卢星宇不想从商,也不想从政,卢俊卿就选择了支持她做慈善事业。而卢星宇不仅立志将慈善作为自己终身的职业,还身体力行,将自己从小到大收到的全部红包捐赠给了中非希望工程项目,这不能不说没有受到其父卢俊卿的影响。

误读四:高尚的慈善家被说成了“忽悠”和“骗子”
        慈善的本质是信任。没有对行善者的基本信任,慈善就建立不起来。问题在于,目前的状况是,由于诚信的普遍缺失,人们对慈善事业,尤其是企业或富豪行善,已丧失起码的信任,后者行善的动机都是不纯的——这样的看法在社会上拥有相当的市场。如果说,恰当的怀疑有助于监督企业更好地去行善,那么,超过必要的限度,过于挑剔乃至对企业的慈善行为到了一种容不得半点瑕疵的“道德洁癖”程度,则反过来会伤害慈善本身,对中国处于“幼稚”阶段的慈善来说,绝非好事。“卢美美事件”是因中非希望工程而起,在“郭美美事件”的背景下,人们对一家企业运作这个慈善项目给予合理怀疑很自然。但是,用世华会运作过程中的某些不规范行为,或者慈善项目中存在的一些瑕疵,又或卢氏父女本人在行事方面的一些缺陷,进而怀疑他们是在搞假慈善,通过慈善进行利益输送,或者达到其他什么非正当目的,则超出了合理的必要的怀疑界限。因为类似对慈善家行善动机的拷问,必须有确凿的证据,只靠一些模糊的似是而为的猜测,就批评慈善家“伪善”,动机不纯,这种做法实乃“诛心”之论,也就是先假定你是坏的,不怀好意,再找根据来印证这个假定。

误读五:做会议平台说成了政商掮客
        从古至今,有人的地方就有公关。市场经济下,企业公关更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公关当然主要是对政府,因为政府掌管着经济发展的“牌照”,这个“牌照”给谁,谁就可能会形成市场优势,并最终带来滚滚利润。这就是世界上所有的公关公司都把它们的核心业务对准政府部门和政府高层的的原因所在。西方一些大的公关公司不仅帮助本国企业公关本国政府,也帮助他们公关外国政府包括中国政府,中国的企业自然也不例外。媒体和舆论之所以要批判企业公关这种现象,原因在于以下几点:一是受传统文化“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影响,“掮客”是牟利的,自然是小人;二是受庸俗经济学影响,认为企业要发展,应该去找市场而不是去找市长;三,更重要的是,中国各级政府的权力过大,对社会资源的控制过多和过严。由于政府主导着社会经济的运行,比起西方国家的企业,中国的企业尤其是民企和中小企业,面临的政商环境更加严峻和恶劣,从而客观上也就更需要有人去帮助它们公关,获取发展资源。在对卢俊卿及其世华会的批判中,有一个相当带有正义感的理由,即卢俊卿和他领导下的世华会实际已经蜕变成一个公关公司,卢本人游走于退休国家领导之间,挟权力蛊惑企业家谋取钱财,已成为一个投机取巧的政商掮客。?实际上卢俊卿只搭平台不做中介,不收取任何项目的中介费;他始于会议也终于会议,只是搭建了一个政商交流对话的平台。事实证明他做得很成功,成了政府有关部门与企业家们的一个重要沟通渠道,也是很多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重要帮手。这跟马云的阿里巴巴、龚海燕的世纪佳缘等平台模式没有两样,收取点儿会员费、服务费也是天经地义,所不同的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线上交流平台,一个基于会议的线下交流平台。
       
        现在的中国正处于制度变革时期,各种领域内不同利益的反复博弈决定了舆论监督,特别是媒体监督,作为社会监督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有效促进社会公正、公平和正义实现方面具有非常主要的作用。但在另一方面,由于公众对权力和富贵普遍存在不信任情绪,这场媒体和舆论同卢氏父女的博弈,一开始后者就被前者钉在被告的耻辱柱上,在一开始就注定了这是一场不平等的博弈。正当媒体和舆论在尽情地进行揭黑和批判之时,大众也在这场揭黑和批判中,享受着“狂欢”的欢乐,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理性地梳理一下在媒体和舆论深挖幕后新闻的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和带有的一些误导性解读。而这些背后的问题和误导性解读,轻者影响当事人的正常工作生活秩序,重者则会伤害到人们投身慈善事业的积极性,最终受挫的无疑将是年轻的中国慈善事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4 09: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郑州论坛

GMT+8, 2025-4-20 23:58 , Processed in 0.02584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