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443|回复: 1

诗意的泼墨(钟海涛写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8 21: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吴小妮
十年前,我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学习时,缘于老乡缘于诗歌,结识了时在中央党校学习的钟海涛老师,也正是此时竟意外的结识了海涛老师的书法。可以说海涛老师的书法是以季风的方式给我心灵送来了墨香的芬芳的。

我给海涛老师新出版的《钟海涛章草书法作品》写书法评论有点“法外说法”之感。别人大多是以书法者的身份审视海涛老师的书法,而我是以诗人的角度砸品海涛老师的书法。一来书法艺术与诗歌艺术有着同根同源的血脉之亲;二则海涛老师又是一位有着诗人气质和禀赋的诗人。这也算是在“法内说法”吧!
“书者,抒也”,抒情性是书法美学的基本特征。诗歌的生命更是源于抒情性。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诗更是以汉字为依托抒发情怀的,海涛老师恰到好处的把智性诗人与优雅墨客融为一体。书法、诗歌是他人生翱翔的两翼……
海涛老师不是横空出世的书法家,可他有着一鸣惊人的成就。这些成绩不但是他用恒心和耐力一点点集攒起来的,而且是他把独到的诗歌符号揉进书法艺术之中,从内涵和律动上打造了他在书坛上有别于其他书法家的个性和特点。
诗歌艺术与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 “虚实相生”是书法艺术重要的表现手法和技巧,有出处时意蕴内涵,无出处时也能酝酿妙境。淡墨能酣畅淋漓抒发情感,浓墨,亦能气象万千。诗歌也是依托着“虚实相间”的创造手法烘托“物我两契”的艺术意境。诗歌书法像两朵相依而生的连理枝并蒂花,互为渗透、互为交融,相映成辉相映成趣的彰显着抒情达意的美学意义。从而深刻的丰沛了诗歌的意象,拓展了书法辽阔的意境,为我们提供辽远、恢弘、隽永、瑰丽的审美空间。
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秦风汉雨或是唐韵宋律一直都有着书法和诗歌联姻雅作和习惯。那些璨若星晨的诗人们或具有诗人气质的书法家,他们用才情与风雅将自己或他人吟咏的长律短韵用书法的形式记载和承袭下来,然后咀嚼诗歌和咂品书法双重美感带来的愉悦,回味和感知书法与诗歌各自独立又融合贯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倾向。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叹为观止的诗书联袂艺术作品和诗书融于一身的艺术家,他们创造了中国文化艺术独有的文化风景和人文景观。
海涛老师的书法作品展现了诗歌与书法完美结合的特点。书法作品不仅把章草规律和特征摄于笔端,荡漾着古朴的金石气息,而且呈现出一种动态的、韵律的、与飘逸的诗歌神韵。这是海涛老师书法重要的艺术标志,也是他章草体在抒情性的表现方面有着与同道人不可比拟的优势。
读海涛老师的书法作品,你的胸臆间会油然涌动起熠熠抒情热风和阵阵诗意潮汐;你会悄然聆听到只有诗歌里才会表现出的花儿绽放的拍节与心灵声音和谐的同频共震;你还会从他字体内蕴含着的诗意找到书法指向的思想和精神方向。每一个字都给人以乘着诗歌的翅膀御风飞翔的感觉,每一次笔势飞动都是书法与诗歌相互碰撞激起的印记与记录。特别是曹操《观沧海》的这幅作品,把诗歌给与书法的抒情性推向了极致。笔锋到处纵横转换、提按顿挫、节奏分明,彰显出了诗歌风行带出的力度,苍劲而豪放,洒脱而放达,饱满而沛然。听之有雷霆之声,观之有骇浪之感。在气韵上紧紧抓住故事的核心和人物的精髓,无声无息地将人们引入他笔墨设定的书法氛围与动态情境之中。淋漓尽致的诠释出来那位雄才大略的思想家、政治家内心的狂澜和磅礴。同时,也把诗歌力度和隽永“洪波涌起”,一如看到曹孟德衣袂飘飘昂首高吟“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壮阔景象。还有海涛老师的佛教圣典《般若菠萝蜜心经》这幅作品,在结构上严谨而不松懈,字与字间疏密有致,墨与墨中宁静致远。作者仿佛专注于洪钟响过之后的菩提树下,把一个心无挂碍不受物质喧嚣和牵绊的心境通过章草固有的稳健徐徐传达在笔墨之外,散发出佛学里圆融无碍的大乘气象,如沐习习禅风和绵绵法雨,让人一下子远离种种欲望和诸多的贪念。被物化的心灵在咀嚼海涛老师的墨迹中渐渐沉静下来……我想,这就是他诗歌情怀与书法情结完美结合、交融、渗透所产生出来的独特魅力。海涛老师的书法不但为我们拓展了诗歌层面上悠远灵动的风景,更让我们领略到了他书法艺术中非常鲜明的抒情个性和审美趣味所折射出来的精神之光。
海涛老师的诗歌作品有的沉郁、凝重、峭拔,有的温婉、忧伤、辽远……同样洋溢和浸润着书法的魅力。特别是他的即兴赋诗一如他即兴泼墨。2010年初春,我与海涛老师应邀参加荥阳举办的桃花节。在红霞和桃花皴染的桃花屿,海涛老师面对桃花轻轻吟诵:“黄河如练桃花结,片片落英化飞蝶。春风不是杨柳枝,温柔也能写汉阙”。我们不但可以从诗中看到在阳光里波动着的绵绵密密的桃花,还能感知到,海涛老师通过由桃花搽红的三月客观景物描写的“主锋”中去放远与地域历史接壤的“偏锋”的视线。诗歌质地坚硬又不乏温润,情感裸露而又深邃。这恰是运用了书法活泼轻灵而又不失凝重遒劲笔势,书法气韵和风骨在诗中得到了无可置疑的印证。
也正是海涛老师在书法方面深厚的艺术素养,在诗歌中得到了自自然然的融合与贯通,才会有新颖而独到的艺术表现力,比一般诗人更能精确地发挥出来。从他的诗歌里我们能够聆听到书法的汁液流淌出的天籁之音,又能从书法中感知诗歌荡漾出的音符……。这样,就无形中形成了他独有的“诗中有画”的诗歌艺术风格。他将色彩、线条、构图与书法技巧娴熟融入诗歌创作,使诗歌具有鲜明的动态美、线条美、有强烈的空间感和张力感,海涛老师运用了书法艺术的神奇魅力,得心应手的将书法家的心里路程、知识修养自然而然的在诗歌韵律中折射出来,给人以强烈的“书为心画”的艺术冲击;把蕴籍于心灵的对桃花与地域历史产生的浓烈情感、认知以及精神内涵,完美地以“象”呈现给我们。读之不但有桃之夭夭的妖娆,也有历史带给人们的厚重,给人以“言犹尽、意无穷”的隽永。海涛老师的诗歌以书法为外化,书法又以诗歌为内涵,诗歌书法遥相呼应依,给人以强烈的独具特色的艺术冲击力和艺术享受。因此,海涛老师的书法与诗歌是艺术的、是个性的、更是独特的。
有时真不知道海涛老师的诗歌得到了书法的润泽才有了挥洒自如的飘逸?还是汲取诗歌的多维让海涛老师的书法点石成金的?
时下对于书法来说,当代书法与时代是怎样的关系?与精神和灵魂有没有距离和产生激情碰撞,是乎有很多争鸣和疑惑。而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书法面临着许多的困惑、陷落与冷清。书法从来没有在中国艺术上缺席或者退位,它们依然代表着中国独具特色的艺术繁荣与发展的一个侧面。海涛老师的书法正是以诗歌的方式给与我们解读与诠释的一扇亮窗……
海涛老师的书法不受任何潮流裹携,在书法的道路上诗意的泼墨,脚印清晰、真实、自然而又坚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6 09: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站点统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郑州论坛

GMT+8, 2025-4-20 23:58 , Processed in 0.03536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